第六章 客家话——客家民系的文化标志 第二节 客家话的语音

客家话有17个声母,声母S(s)、SH(sh)不分,“丝”和“诗”都读si;74个韵母,韵母没有撮口呼;保留古人入声韵尾-b (-p)、-d (-t)、-g (-k);一般有六个声调,平、入分阴阳,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六个声调。

与广东的另两种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相比,客家话是最接近普通话的。特别是用客家话来念书面文字时,北方人也能基本听懂。

客家人虽讲共同的客家话,但是,由于当年客家先民迁徙的路线不同,他们沿途所接受的当地方言和文化也有所差异,再加上他们广泛分布在粤、闽、赣、湘、桂、川、琼、台、黔等省区,在与当地居民交往中,也吸收了各地方言的影响,因而,各地客家话在语音、词汇等方面也有所不同。据客家方言学家黄雪贞等调查,客家话可分为粤台、粤中、粤北、惠州、汀州、宁龙、于桂、铜鼓等八个客家方言片。为此,客家方言学界确认以粤台片嘉应小片的梅县话为标准语音。北京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海内外的电台、电视台的客家话节目,即用梅县话播出。这不仅因为梅县地区自明末以来,已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区之一,人口集中,文化发达,而且在第四次、第五次客家人的大迁徙和移居海外的华侨中,大多数也是从梅州迁出去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