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流星是一种传统杂技。其表演形式是用一根较长的彩绳,在两端系物,艺人持之上下舞动,演出“骗马”、“背花”、“抛高”等动作,上下翻飞,技艺惊人。舞流星有帛流星、水流星、火流星三种。
帛流星源出于唐朝人的舞剑器,其表演形式是用一根较长的绸带,在两端系上彩球,艺人持之上下翻舞,宛如一根长棍挺拔。清代桂馥在《札朴》中记载,他的一位朋友在甘肃曾见到一女子,用“丈余彩帛结两头,双手持之而舞,犹如流星”。水流星的表演方式是用一根较长的彩绳,两端各系一只圆圈,圈中放一个玻璃碗,碗内盛水,艺人持彩绳而作舞,表演出翻、滚、蹬、抛、接等动作,不仅姿态优美,而且使碗内滴水不漏。艺人在快速舞动时,只见一片寒光,“呼呼”有风声。火流星的表演形式是用一根较长的绳子,两端各系上铁丝络,内装燃烧着的火炭,艺人持绳而作舞,使火花四溅,宛如万点流星,或金蛇狂舞,景况十分动人,清代无名氏《都门杂咏》云:
歌童扮旦妙娉婷,小戏多从嵩祝听。
卖艺最宜灯下演,夜间看耍火流星。
就是反映当时京都戏曲、杂技演出盛况的。水、火流星的表演,传统招法有“二龙戏珠”、“飘洋过海”、“苏秦背剑”、“张飞騗马”等。舞弄时艺人不仅用手,有时用脚,有时用头,有时衔绳在口中,有时仰卧在地上翻滚着表演,难度很大,技巧性很强。
皮条是一种体育性很强的杂技,据《增补都门纪略》记载:
三条扛子叉来支,中系皮条分手持,鹞〔yao要〕子翻身鸭浮水,软中求硬力难施。
“软中求硬”是皮条表演的突出特点和难点。其表演形式为艺人双手持悬空而挂着的几条软皮带,在细长飘荡不定的软带上,在“拍拍”作响的节奏中,忽而翻上,忽而坠下,作“正悬十字”、“寒鸭浮水”、“套九扣”等造型动作,给人以粗犷、健美、灵捷的感受。这项杂技艺术形式,后来被浙江绍剧所吸收,衍变为“七十二吊”。在本世纪60年代初,一些杂技演员在传统皮条和绍剧“七十二吊”的基础上,又兼采了体操中“吊环”的某些动作,推陈出新,创作了清新、活泼、抒情的“绸吊”节目,表演出体育性很强的高难技巧动作,如“十字悬垂”、“后水平支撑”、“双臂支撑变倒十字”等,使皮条杂技日臻完善,发展到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