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随着国力的衰落,政府的腐败,帝国主义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而且在文化方面也不断进行盗窃与掠夺。敦煌藏书西流与皕宋楼藏书东渡就是例证。
甘肃敦煌鸣沙山莫高窟,俗称千佛洞。石窟藏两晋至宋初写本书籍甚多。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洞藏暴露,使其中珍贵的藏书和遗画为道士王元箓〔lu 录〕发现。窟中收藏儒家、佛教、道教、摩尼教、祆教的经典以及史籍、文牒、契约、簿录等约二万余轴。英国汉学家匈牙利人斯坦因得知这一消息,遂于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来到敦煌,设法将其精品570种,窃往英国。之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aulPelliot公元1878—1945年)、美国汉学家华尔纳(Langdon Warner公元1881—1955年)、俄国汉学家鄂登堡(S.F.Oldenburg 公元1863—1934年)相继前来敦煌盗窃图书文物。其中伯希和盗买5000件,路过北京,我国学者罗振玉、王仁俊、蒋斧等前去观看,罗振玉将伯希和所盗敦煌图籍编成《敦煌石室遗书》、《石室秘宝》、《鸣沙石室逸书》和《鸣沙石室古籍丛残》刊行。日本人橘瑞超也闻风而至,窃得400轴,吉川小一郎亦得百余轴。外国人盗买中国珍贵图书文物的消息,不胫而走,全国舆论大哗。在人民的压力下,清政府学部遂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命陕甘总督派人将敦煌图书文物残卷(约8000余轴),全数解呈北京,收藏于京师图书馆。1922年由陈垣主持,俞泽箴参与,编制了《敦煌劫余录》。被外国人窃走的大部分书籍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及巴黎图书馆。
皕宋楼是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它的藏书总数量比天一阁还多,约有15万卷(天一阁著录仅五万多卷)。而善本书为天一阁的两倍,无论数量与质量都高于著名的天一阁藏书。日本汉学家岛田翰,笃嗜中国古籍,在光绪三十一、二年(公元1905—1906年),曾数次到我国,登楼看书,十分垂涎。这时正值皕宋楼主人陆心源的儿子陆树藩家道中落,经济困难。岛田竭力怂恿陆树藩把皕宋楼藏书卖给日本。最初陆树藩索银50万两,经过岛田讨价还价,1907年4月最终以10万两银的价钱,卖给了岩崎弥之助,不久皕宋楼全部图书载舶东渡,成为日本东京嘉静堂文库的藏书。清末学者王仪通为皕宋楼事件所吟十二首诗中写道:
三岛于今有酉山,
海涛东去待西还;
愁闻白发谈天宝,
望赎文姬返汉关!
充分表达了爱国学者的沉痛心情,盼望有朝一日,皕宋楼典籍重返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