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媒介传染病灭蚊、灭鼠、灭跳蚤 斑疹伤寒:虱子、战争和集中营

对多数人来说,斑疹伤寒是一种非常遥远而陌生的疾病,然而它在人类历史上却刻下了一道又一道深深的伤痕。它究竟是何方神圣,如今为何又消失不见了呢?我们还是从一个暴发案例说起。

战争是瘟疫的最大推手,瘟疫是战争的最大帮凶,而战争成就的难民营,则是瘟疫最好的温床。这些瘟疫中,就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

自1993年位于非洲内陆的一个国家布隆迪内战暴发后,超过76万名难民生活在可怕的难民营中。那里卫生环境恶劣,干净水源难找,疾病四处横行。

在难民营中,人们必须集中在狭窄的土地上劳作。离开营地的人会被当成叛军,遭到政府军射杀。两个主要部落为夺权发生的内战,变成了对平民的屠杀。

在这种背景下,布隆迪的难民中出现了流行性斑疹伤寒。

这种疾病的暴发,可能始于1995年恩戈齐一座监狱中的囚犯。囚犯们感觉头痛、发冷、发烧、虚脱、神志不清、畏光、呕吐和起皮疹(通常从躯干开始)。监狱囚犯的死亡率为15%。

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是什么病,只好根据病人挣扎的样子,称之为“蜷缩病”(在当地语言中叫sutama,意为“蹲伏”“蜷缩”,因为患者经常因肌肉剧痛而蜷缩)。

1995年底,体虱携带瘟疫从监狱挣脱出来,席卷了布隆迪海拔较高的寒冷地区。

1997年2月,102名患有“蜷缩病”的难民接受了临床检查和对病史的询问。在初步评估期间,其中大多数人都有该病的典型表现。研究人员收集了患者的血清样品,发现并清除了感染患者的体虱。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分析血液血清,研究人员发现,存在针对病原体的抗体,病原是一种只存在于细胞内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就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普氏立克次体。

截至1997年9月,已临床诊断出45558例流行性斑疹伤寒病例,其中大多数出现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区。

斑疹伤寒的前世今生

战争是斑疹伤寒的最大推手,肥皂是对付斑疹伤寒的最好武器。

斑疹伤寒作为一种疾病的最早描述,可能出现在1083年意大利萨勒诺附近的拉卡瓦修道院。

1546年,病毒和感染专著《传染与传染病》(De Contagione et Contagiosis Morbis)出版,意大利医生吉罗拉莫·弗拉卡斯托罗(Girolamo Fracastoro)在这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斑疹伤寒的症状。

1916年,传染病学家恩里克·达·罗恰·利马(Henrique da Rocha Lima)证明,普氏立克次体是斑疹伤寒的病原。

普氏立克次体是利马用两位科学家的姓氏命名的,他们就是在研究流行病时死于斑疹伤寒的病理学家霍华德·泰勒·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和动物学家、寄生虫学家斯坦尼斯劳斯·冯·普洛瓦泽克(Stanislaus von Prowazek)。

1930年,认识到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后,生物学家鲁道夫·韦格(Rudolf Weigl)通过研磨吸血后感染了的体虱,研究出了一种实用而有效的疫苗生产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疫苗非常危险,对进行疫苗生产操作的人来说,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1938年,细菌学家赫勒尔德·R. 考克斯(Herald R. Cox)提出了新方法,这种方法用的是鸡蛋,操作起来更安全,可批量生产。到1943年,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疫苗已被广泛使用。

在充分认识斑疹伤寒并找到攻克它的办法之前,人类曾经饱受这一疾病的折磨。斑疹伤寒致死的人数,往往比战争还要多。

是谁打败了拿破仑?人们今天的共识也许是极端寒冷天气和俄国人坚壁清野的正确策略。但是在2001年,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人们发现了一座埋葬着3000具遗体的坟墓。经过DNA检测发现,这些人就是1812年拿破仑东征时死于途中的士兵,而他们大多死于斑疹伤寒。


图3-9 流行性斑疹伤寒患者躯干上的皮疹

斑疹伤寒有两种:一种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多发于冬春两季,由虱子传播;另一种是地方性斑疹伤寒,多发于夏秋两季,以“鼠—蚤—人”的形式传播。

战争是斑疹伤寒的最大推手。作战期间,士兵们不能洗澡换衣服,导致体虱大量滋生,人员密集又给了病原体最有利的传播环境。于是曾经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大军就这样被小小的虱子打败了。

这不是虱子第一次改变历史,也不是最后一次。

1527年,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攻打教皇,把教皇变成了阶下囚。他还没高兴多久,教皇的盟友法国军队赶来,把查理五世围在城中。正当查理五世弹尽粮绝之际,法国军队中暴发了斑疹伤寒,兵力近乎消亡殆尽。法军不得不撤围而去。1530年,教皇为查理五世加冕,承认他是正统的统治者。当时有学者调侃道,这次加冕源自“斑疹伤寒的力量”。

“一战”爆发后仅3个月,斑疹伤寒就出现在塞尔维亚。到第二年,斑疹伤寒的死亡病例数激增。在军队交战的过程中,斑疹伤寒入侵俄国,随后在1918—1922年横扫整个俄国。

“一战”之前,俄国平均每年只有8万例左右的斑疹伤寒病例,但在1918—1922年的短短4年内,苏俄共出现了2000万~3000万例病例,其中约10%的人病死。1919年,列宁甚至喊出了“不是社会主义打败虱子,就是虱子打败社会主义”的口号,肥皂和消毒用的燃料成了最稀缺的物品。

吸取历史教训,苏俄对士兵的卫生极其重视,还专门准备了洗澡用的列车,包含9节车厢,有沐浴、洗涤和消毒的全套设备,它们被直接发往前线。这些举措让苏俄军人的斑疹伤寒发病率始终控制在低水平。

除了军队,另一个最适宜虱子滋生、传播病原体的环境就是监狱。

16世纪,斑疹伤寒在监狱等拥挤环境中很普遍,因为这些地方容易滋生体虱。由体虱传播病原体所引发的斑疹伤寒,也被称为“监狱热”。

监狱里黑暗、肮脏,空间狭窄,气流不通,人员密集,最适合监狱热的传播。很多犯人还没等到下一次庭审,就因为监狱热而死掉了,就连把囚犯带到法庭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幸免。1577年7月6日—8月12日的“黑色审判”(Black Assize)事件,至少导致英国牛津地区300人死亡,其中就包括当时的首席法官罗伯特·贝尔。

人类制造的最大监狱,叫作集中营。“二战”期间,在纳粹集中营里,成千上万的囚犯死于斑疹伤寒。到了“二战”之后,斑疹伤寒横行于另一种监狱——难民营。本章开篇里提到的布隆迪恩戈齐监狱的疫情,就是“二战”之后斑疹伤寒最大规模的一次暴发。

为了战胜斑疹伤寒,人们想尽了办法。欧洲曾经用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大规模杀灭虱子和跳蚤,它的确有效抑制了斑疹伤寒的流行,但却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要想彻底攻克斑疹伤寒,还要有能治疗它的药物。但是在这之前,先要弄明白斑疹伤寒究竟是什么引起的。

1909年,拿破仑兵败97年后,病理学家霍华德·泰勒·立克次来到墨西哥城,研究在这里流行的斑疹伤寒。他成功分离出了病原体,但是他本人却不幸感染了斑疹伤寒,不治身亡。他分离出的病原体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立克次体。

1915年,同样独立发现斑疹伤寒病原体的寄生虫学家普洛瓦泽克也在研究中感染,不幸去世。为了纪念这两位科学家的贡献,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从此被命名为普氏立克次体。

1948年,对立克次体有强效灭杀作用的氯霉素和四环素问世。虽然氯霉素有可能破坏造血系统功能,而四环素可能导致四环素牙,但这两种抗生素对斑疹伤寒都有很好的疗效。随着有效抗生素的出现和可以杀灭虱子跳蚤的各种杀虫剂的问世,以及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斑疹伤寒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图3-10 一名美军士兵正在演示如何使用DDT手工喷涂设备。DDT被用来控制携带斑疹伤寒病原体的体虱的传播

但是,真正能制服斑疹伤寒的,是和平的环境、健康有序的卫生环境及自律自觉的卫生习惯。或许肥皂才是对付斑疹伤寒的最好武器。

斑疹伤寒知识小科普

体虱、头虱、阴虱均可作为传播斑疹伤寒的媒介。斑疹伤寒患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或典型斑疹伤寒,它是由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引起的。体虱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主要媒介,头虱和阴虱也可作为媒介。体虱以吸血为生,叮咬患者后,普氏立克次体在体虱肠壁细胞内繁殖,胀破细胞后排入肠腔。体虱在吮吸人血的同时将含病原体的粪便排泄到皮肤上,或因宿主搔抓而被压碎,普氏立克次体即可通过伤口或抓痕进入人体而使人感染。感染者自潜伏期末至退热后数天均具传染性,整个传染期约为3周,但第一周的传染性最强。人体在感染后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临床症状:在被体虱叮咬后10~14天,发生急性的重症感染;在原发感染后10~50年内,在相对免疫抑制的时候发生感染,这被称为复发性斑疹伤寒,最早于1913年由内森·布里尔(Nathan Brill)在纽约市西奈山医院描述。

斑疹伤寒患者未经治疗的死亡率和经过治疗的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未经治疗的死亡率为10%~60%,而在初始感染后的8天内用抗生素治疗,死亡率接近0。

斑疹伤寒知识卡片感染途径通过体虱叮咬或伤口、抓痕暴露于体虱排泄的含病原体的粪便而感染。潜伏期一般为5~21天,平均为10~12天。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15岁以下的儿童患者病情较轻。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感染者症状•急性期症状包括:严重头痛,持续高热,发热约5天后胸部出现瘀点样皮疹(或斑丘疹)并扩散到躯干和四肢,严重的肌肉疼痛,发冷,血压下降,木僵,对光敏感,谵妄,以及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复发性斑疹伤寒症状轻微,多见于老年人,患者常出现发冷、发热、头痛和皮疹。如何诊断•血清免疫检测:外斐反应效价>1:160或效价逐渐升高即如何诊断。
•分子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立克次体特异性DNA。如何治疗•四环素、多西环素和氯霉素均有效。
•治疗须持续至体温正常后2~3天。如何预防•灭虱是控制本病流行及预防本病的关键。
•加强个人卫生,勤沐浴、勤更衣。

张爸敲黑板

1.斑疹伤寒和伤寒有什么区别?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疾病,主要经过“粪—口”传播,如厕后洗手、注意饮食安全是预防关键,0~2岁儿童也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斑疹伤寒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螨、蚤、虱和蜱传播,勤洗衣物、注意个人卫生即可预防。

历史上,伤寒和斑疹伤寒因为症状相似,常被误诊为同一种疾病,所以流传下来的名字像“兄弟”似的。而且,在战场或者卫生环境条件较差的国家和地区,这两种病更容易暴发流行,因而它们被称为“战争和贫穷的附庸”。所以这两种病到今天仍然是国际公共安全问题之一。

2.如何预防斑疹伤寒?

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衣服常换,被褥常晒,自身常洗,只要身上不滋生虱子,就不容易被传染。

其次要注意环境卫生。清扫住所和周围环境,堵鼠洞,断绝老鼠食物来源,破坏跳蚤幼虫滋生地,在野外活动时加强个人防护。

3.斑疹伤寒能治好吗?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通过感染了普氏立克次体的体虱等虫媒传播的。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斑疹伤寒大流行,特别是在战争期间,斑疹伤寒产生了巨大危害,无数人因此丧命。这一方面是脏乱差的战场环境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当时医学界对斑疹伤寒不了解造成的。

现有的斑疹伤寒疫苗虽然无法阻止发病,但可以减轻病情。如果保持良好的卫生,杜绝体虱等媒介,再进行及时有效的抗菌治疗,该病死亡率可以降至0。

4.得知周边环境有斑疹伤寒流行,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对于地方性斑疹伤寒,灭虱、灭鼠是首要任务。灭虱可以使用物理法(水煮、蒸汽),也可以用药物。灭鼠可以堵住鼠洞,断绝鼠类食物来源。老鼠和虱子没有生存条件了,人的生存条件就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