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是日本人喜爱并擅长的运动项目,它是把中国拳法摔跤与日本传统武技相结合而创造的一种武术运动。日本柔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侨居日本的中国学者陈元赟。在东京爱岩山上立有柔道流派起倒流的拳法碑,碑文上写着“拳法之传也,自投化明人陈元赟而始”。
陈元赟(公元1587—1671年),与朱舜水同时代,也是明末清初旅居日本的中国人中一位杰出人物。他多才多艺,能文能武,既是学者,又是文学家、哲学家、书法家、武术家和制陶专家,为传播中国文化和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陈元赟,原名珦〔xiang向〕,字羲都,一字士升,别号与笔名有芝山、虎魄道人、瀛壶逸史、菊秀轩、既白山人等,浙江余杭人。幼聪敏,通经史,多才艺,然而应科举却屡试不弟。青年时代曾入河南嵩山少林寺学习武术和制陶术,喜读老庄道家书籍和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诗文。并有漫游天下求访异人于海外的志向。
1619年,陈元赟33岁时随中国赴日贸易商船到日本长崎,因患痢疾留下疗养,自学日语,并以教授书法谋生。1621年明朝钦差浙直地方总兵官单凤翔赴日本交涉倭寇事至长崎,曾临时特邀陈元赟参与交涉工作,同到京都,历时三个月。从而结识了当时的日本汉学家林道春、户田花屋等人,经常诗酒唱和,名噪一时。事后被长门藩主毛利辉元聘为幕宾,编成了汉文的《长门国志》,原稿现存山口县。
1625年陈元赟到江户(今东京)传授拳法。后寓居江户西久保国昌寺,将中国少林派武术拳法传授给寺僧圭佐、久圆等人。当时正流寓国昌寺中的日本武术家福野七郎右卫门、三浦与治右卫门、矶贝次郎右卫门三人也跟他学习中国武术,并苦心钻研,通其蕴奥,遂各成宗派,遍传弟子,逐渐形成日本柔道,国昌寺也长期成为柔道之中心。陈元赟提倡老庄道家思想,而柔道标榜以柔克刚,以虚静调息为术,其思想来源实出于道家。
陈元赟到江户后曾谒见江户幕府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会晤仙台藩主伊达政宗。1634年,他在江户见到尾张藩主德川义直,并与儒官武野安斋等名士共赏樱花吟诗唱和。1638年受聘为尾张藩儒官前往名古屋。在那里,他结识了日本汉诗人、日莲宗僧人元政,虽然元赟比元政年长36岁,但是两人结下了忘年之交。元政也爱好袁宏道的诗文,互相仿作唱酬。陈元赟娶日本女子为妻,生子取名富士松,当他赴京都时,便委托元政教育其子。后又与元政共读京都大藏书家吉田玄顺的秘籍。1663年,元赟与元政两人合著的《元元唱和集》刊行,其内容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与词、赋、散文等,这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中日诗人友谊的见证。元赟的诗文著作还有《双星诗稿》、《既白山人集》、《虎林诗文集》、《昇庵诗话》等。他作的许多诗都流露出道家自然清静的意境,元政赞其诗为“笔到三江润枯骨,诗联双璧照寒庐”。而元赟论诗最喜好袁宏道,于日本诗人中则推重元政的“幽奇清远,爽朗透脱”。
陈元赟还与日本著名汉学家鹈〔ti题〕饲石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石斋在京都立塾讲学,受元赟的影响,将30多部经史子集汉籍加以假名训点,以普及汉学。元赟也用假名训点了《朱子家训》。石斋还把自己的文稿委托给元赟。1664年石斋去世后,陈元赟为其撰写了墓志铭。
陈元赟为人胸襟开阔,他推崇老庄道家思想,然而并不排斥佛儒,与同时代旅居日本的中国大儒朱舜水、高僧隐元、名医张振甫等都有交往。他在1670年84岁时完成了《老子通考》一书,在日本训点刻板刊行。他在序中盛赞老子的书“明乾坤之微妙”,“尽万境之事”。1671年陈元赟以85岁高龄在名古屋去世。葬于名古屋德兴山建中寺,碑上题为“大明国武林既白山人广学陈元赟宽文十一年六月九日殁”。元赟虽以明朝遗民自居,但他东渡日本尚在明朝万历四十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刚刚勃兴,与朱舜水在清军入关后为抗清复明流亡日本不太一样。他去游海外,更多是受道家思想影响,为逃避国内现实的俗污社会。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写的:
园林几树尽蒸霞,仿佛秦人避世家。
我不避秦惟避俗,山居不问水流花。
陈元赟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精通各种书体,行草楷隶各体真迹都有,片纸只字皆为日本人所珍重。尤其是他的楷书,字迹秀逸圆转,颇有赵孟頫的书风。日本书法家渡也梅峰、本多道虎、佐佐木志津摩、伊藤固庵等,均学其书法。他所作的金石文字,遗留下来的有名古屋圣德寺梵钟上的铭词,现已定为日本国宝。还有八桂神社乌居华表铭文,书法为赵子昂体。元赟有时也作画,日本文艺评论家笹川临风认为他的画“无不逸趣横溢”,尤善长画竹,存世作品亦为日本人所珍视。
陈元赟又以陶瓷专家著称。尾张藩主曾让他主持“御庭烧”,选用濑户土,输入中国黄釉,自为书画,施青白色透明水彩,称为元赟烧。流传下来的以茶具为多,还有点心盘、扇形钵、酒壶、花瓶等,收藏家极为珍重,在日本陶瓷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当地陶工继承他的技术,转相传授。名古屋至今为日本制陶名地,与他很有关系。
此外在饮食、建筑、医药等领域,陈元赟也均有贡献。如名古屋有一种茶食叫“板元赟”,相传是他创作的。直到江户末年,尾阳点心店还用他的画像作广告。他还精于茶道和医道,曾为板板卜斋所著《针灸聚英》一书写过跋文。在建筑方面,曾参与设计名古屋应梦山定光寺的德川义直墓庙。
陈元赟旅居日本50多年,既倾力于传播中国文化,又深刻理解日本文化,并把中日传统文化加以融合创新,在许多领域都表现了他的才华技艺,深受日本人士的尊敬,不愧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