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风习源于中国,早在三国两晋时士大夫中已流行饮茶之风,盛唐时间更遍及全国。780年被尊为茶神的陆羽写出中国第一部茶书《茶经》,详述茶之原、茶之道与茶之具。中国茶叶在奈良时代已传入日本,据史籍记载,圣武天皇与孝谦天皇都曾赠茶犒劳僧人。入唐僧侣永忠、最澄、空海都是中国茶的热心传播者。然而当时日本饮茶风习只限于宫廷贵族、留唐僧等阶层,茶叶主要依赖中国输入,很难普及到民间。9世纪后随着停派遣唐使,从中国进口茶叶骤减,饮茶之习也逐渐衰亡。将中国茶种及茶的栽培饮用法带回日本加以推广,并写出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从而奠定了日本茶道基础的则是被尊为日本茶祖的荣西。
荣西(公元1141—1215年),日本临济禅宗的创始人,俗姓贺阳,字明庵,号叶上房,后被尊称为千光祖师。出生于备中国(今冈山县)的一个神官家庭。自幼聪颖过人,过目成诵。八岁就在园城寺学习佛法,11岁拜安养寺静心为师,14岁上比睿山登坛受戒,正式出家为僧,法名荣西。1162年他又去伯耆国(今岛取县)大山寺向基好法师学习天台宗密教,成为继慈觉大师圆仁后的第11代法嗣。由于博采众长,荣西成了当时在佛学修养上出类拔萃的人物。
为了深入学习中国佛教,荣西下决心渡海入宋。1168年他从九州博多搭乘中国赴日贸易船入宋,从明州登陆,参拜了浙江省的天台山和阿育王山。他亲眼看到了以都城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宋地区禅宗的兴盛。荣西回国后潜心研究十几年,为了进一步求取佛法,复兴日本佛教,荣西决定再一次到中国,并争取从中国去天竺(印度)求法和参拜佛迹。因此荣西于1187年再度入宋,到达临安。他要求南宋政府发给执照去天竺遭到拒绝,便到台州天台山万年寺向临济宗黄龙派著名高僧虚庵禅师学习禅宗,后又随虚庵移住天童山景德寺。荣西在南宋五年期间还为宋孝宗祈祷除灾,被赐号千光大法师。他还捐赠修建天台山万年寺三门和天童山千佛阁。
1191年荣西乘中国商船回到日本,先在九州各地建寺弘传禅宗,遭到天台宗教徒的攻击诽谤,朝廷召荣西到京都加以盘问,他写了《兴禅护国论》,宣传兴禅可以护国,反驳天台僧徒的诬蔑。荣西还到幕府所在地镰仓传禅,得到将军源赖家的支持。他在镰仓龟谷山兴建寿福寺,又在京都创立建仁寺,成为两寺的开山祖。朝廷允许建仁寺作为官寺,同时设置天台、真言、禅三宗。后世以荣西为日本禅宗临济宗的创始人。1206年荣西被任命为奈良东大寺的大劝进,主持修复东大寺东塔和京都法胜寺九重塔,朝廷赐以紫衣奖赏。晚年他专心研修禅宗,1215年圆寂,享年75岁。
荣西1168年第一次入宋回国时,将中国茶籽带回日本,首先在肥前(今佐贺县)的背振山上进行试种,发现那里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所制的岩上茶闻名日本。1207年栂尾的明惠上人高辨来向荣西问禅。荣西请他喝茶,并告之饮茶有遣困、消食、快心、提神、舒气之功,还赠给他茶种。高辨于是就在栂尾山种植茶树,出产珍贵的本茶,成为日本著名的产茶地,而后世有名的产茶地如宇治等地的茶种大多是从栂尾移植过来的。1191年荣西第二次入宋回国时,因风在长崎县平户岛登陆,又将茶种播在该地富春园。次年,荣西将他所著《吃茶养生记》一书献给幕府,这是日本第一部茶书。该书一开始就写道:“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土同贵重之,我朝日本曾嗜爱矣,古今奇特仙药也,不可不摘。”该书引文大多引自宋代《太平御览》等书。荣西提倡饮茶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养生、延寿和修禅。他指出修禅有三大障碍,首先就是瞌睡,而饮茶恰有“散蒙醒睡”的作用,有益于坐禅。因此饮茶风气先是在禅僧中盛行,然后才普及到世俗社会中去。随着茶树栽培的普及,饮茶成为日本广大民众的习俗。荣西在书中介绍了茶的功能、种类,茶具,以及採茶、制茶、点茶的方法,奠定了日本茶道的基础。荣西的茶道理论后来被室町时代的村田珠光、武野沼鸥等人继承发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又进一步把茶道平民化,创立了草庵茶道,使这种文化普及到城乡平民百姓中间,追求和敬清寂,陶冶性情,成为日本各界喜爱的修养和社交的形式。
荣西还传播中国的书法艺术,他主攻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书法,笔力挺劲,简练有致。与其弟子明全、道元等形成黄体书法流派,一扫日本书坛的沉闷空气,被人称为“禅宗样”。荣西的墨迹大多失传,传世墨宝有《誓愿寺盂兰盆一品经缘起》。
荣西借鉴宋代禅宗建筑样式,在镰仓修建寿福寺,在京都兴建建仁寺,把中国禅宗寺院的建筑风格带到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