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宋代着名爱国将领岳飞作的《满江红》词。他在写作这首词时,正是中原地区遭受女真奴隶主贵族的铁骑践踏和蹂躏的岁月。所以,这首词一直作为爱国主义的绝唱在神州大地上传颂。
可是,当代学者有人对这首词的作者提出怀疑,这首词真的是岳飞写的么?
岳飞有一个孙子,名叫岳珂,他在收集岳飞的文章时,曾是不遗余力的。他历经31年编定和重刊了《金伦粹编·家集》,而此集中就没有这首词。
直到明代,这首词才见于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为什么这首词突然出现在明中叶以后?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词中“贺兰山阙”的地名所指问题。岳飞伐金要直捣的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境内,而贺兰山却在今内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国土地,岳飞的前进方向怎么如此的乖背?而在明代,北方鞑靼族倒常取道贺兰山入侵甘、凉一带,“踏破贺兰山阙”,在明代中叶是一句抗战的口号,而在南宋是不会有。
也有一些学者对此事做了维护。第一,岳珂两代人没有搜集到此词,只能说明岳飞的后代在这方面有遗漏。而且,“贺兰山阙”是泛指而不是实指,与词中的“胡虏肉”、“匈奴血”是指女真,而不是实指匈奴一样。
立刻有学者反驳,贺兰山不同于泛称边塞的“玉门关”、“天山”之类,贺兰山这个名词进入史书,始于北宋。唐宋人以贺兰山入诗,都是实指,到了明代中叶以后都还是如此。宋朝的岳飞怎么会用贺兰山泛指呢?
综上所说,《满江红》词到底是不是岳飞作的?论争双方都持之有据,很难统一。不过,对于这首词的思想价值和历史作用,大家都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