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摇娘”是唐代歌舞戏,又作“踏摇娘”。
它取材于民间故事:北齐时,河朔地区有一个苏某,烂鼻貌丑,不曾作官却自称郎中,嗜酒,常在醉后殴打他的妻子。苏妻貌美善歌,将满怀悲怨谱为词曲,倾诉自己的不幸。这些词曲在传唱中又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增加伴奏音乐,逐渐形成歌舞表演。
“路摇娘”一词的来源,是由于女主人公诉苦时不断地摇动身体,“且步且歌”,故谓之“踏摇娘”。后语音转化,改称“谈容娘”,又作“谈娘”。
踏摇娘的表演,最初是男扮女装,且行且唱,每唱完一段,配有帮腔:“踏摇和来,踏摇娘苦和来!”及至丈夫出场,两人就作斗殴之状。以后妻子改由女演员扮演,丈夫由“郎中”改称“阿叔子”,并添出滑稽脚色“典库”,形成滑稽表演与舞蹈、角抵相结合的舞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