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西来的宗教,但是对佛教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的佛教有很强烈的本土化色彩,也就是说,中国的佛教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印度宗教,而是融合了中国文化在内的中国宗教了。其中最直观也是最明显的例证,就是中国的佛像雕刻已经与印度的佛像雕刻相差很多了。可以说,中国的佛像基本上是中国人的相貌,而不再是印度人种的样子了。
那么,这种改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在东晋时代有一位名画家,叫戴逵,字安道。他是南渡的北方士族,晚年长期住在会稽一带。除画画外,他又善于弹琴,而他最擅长的,则是雕刻和铸造佛像,他也因此名传大江南北。
他曾经造过一个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木像和一个菩萨像。佛和菩萨都不像中国人,这一点让他很不舒服。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审美观不同,在印度看来非常漂亮的佛像,在中国人眼里可能很不好看——当时的观音菩萨还是长着胡子的呢——为什么不能让佛看上去更庄严、让菩萨看上去更慈悲呢?又怎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把佛像放入了一个寺院的大殿里,自己却偷偷地坐在佛像旁的帷帐中,倾听前来拜佛的群众的议论。根据大家的褒贬,加以研究,晚上再偷偷地把佛像改上一点点。
就这样,一连三年,佛像终于在不知不觉中脱胎换骨了,前来拜佛的老百姓无不赞不绝口,再没有一个人说出什么有关美丑之类的话了。就这样,戴逵成为中国式佛像的首创者。
不但如此,戴逵还创造了夹漆像的作法。他把漆工艺的技术运用到雕塑方面,是今天仍流行的脱胎漆器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