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唐朝后期,韩愈被贬,独自一人来到华山游玩散心。他立于峰头上,只见华山层峦叠嶂,苍松郁郁,无限奇景,甚是壮观。但是下山时却因山路太险,身软腿颤,被困在山上。为减轻行李,他把所带的书籍都丢下岭去,但还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时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声大哭。悲叹道:“难道我韩愈就葬身于此了?”
但韩愈毕竟是位智者,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砚台,很快写好了一封求救信扔下山去。不久,华山采药者将此信报告了华阴县令,县令即派人将韩愈救下山去。
后来,有一位山西的百岁老人赵文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以后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对一哭一笑,又表现出另一种心态,并作诗云:“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
韩愈字退之(公元768~824),他的原籍是河内修武(即今河南南阳县),先世曾居昌黎,所以也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三岁就父母双亡,依靠着哥哥及嫂嫂郑氏抚养。七岁就知道努力学习,十一岁时,他哥哥贬官岭南。他跟着哥哥嫂嫂迁徙到南方。十五岁时,他的哥哥死在韶州刺史任内,韩愈跟着嫂嫂,带着哥哥的灵柩,万里奔波归葬中原。又值中原多事,兵慌马乱,全家又迁居到宣州(即今安徽宣城)。命运坎坷,历尽艰苦,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凄凉孤苦的身世,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发奋刻苦自修、好学不倦。终于读通了六经及诸子百家之学。
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韩愈考取了进士,时年二十五岁。因为生性耿直,不善钻营,直到三十一岁才得到入仕的机会。在做监察御史、职方员外郎、中书舍人的时候,前后三次被贬官,都是因为上疏奏陈政事,与朝廷议论不合而获罪,后迁刑部侍郎。又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不久被召回朝,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韩愈思想渊源于儒家,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却又主张孔墨相用,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迹。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文章议论严正,规模宏大。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