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interview&text
安村崇/photo
·Takashi Yasumura
日常风景是安村崇一贯的拍摄对象,在他的摄影集《日常性》(日常らしさ)中可以看到他对生活中微小细节的关注:果篮里金黄的橘子、橱柜里安静摆放的杯子、餐桌上的调味品……有趣的是,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物品在安村崇的照片中失去了日常的熟悉感,变得微妙而陌生。透过这些照片可以感觉到,摄影师的视线仿佛要通过这样细致的凝视,将日常逼到角落,将现实探个水落石出。
在观看这些“日常性”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日常的”照片时,让人不禁感觉到幽默与讽刺,以至于想要反问:我们真的了解近在咫尺的日常生活吗?
《日常性》在1999年获得了佳能写真新世纪摄影大奖。摄影评论家饭泽耕太郎评价这部摄影集时说道:
“摄影师似乎拿着大型相机拍摄平淡无奇的日常光景,但仔细看他的照片,就会发现些微的偏差。在浴室用具上套一个粉色口袋,或是把盆栽与无机的橡胶管并列放置,还有像蜡像一般站在榻榻米上穿着正装的初老男性(实际上是安村的父亲),颇有策划性摄影的味道。他通过这种微妙的操作,将日常风景转化成了照片中的‘日常性’。”
继《日常性》之后,安村崇陆续拍摄了“描摹自然”(自然をなぞる)系列、“至少像行星一样”(せめて惑星らしく)系列。在这两个系列中,他的目光似乎从日常物品扩展到了大自然,或者说我们生存的星球。照片中看不到人工造物,只有大面积的土地、植被等原始而自然的风景。就像黑色幽默电影的续集一般,在这两个系列中安村崇仍然保留了他独特的视角与幽默感。
2012年,安村崇举办了个展“1/1”。展出的作品乍一看像是抽象的色块的组合,仔细观察才发现,安村崇在这一系列中又回归了熟悉的日常物品,而且特别选择了谁也不会多加留意的角落,如墙角、地板与沙发的边缘、楼梯与地面的相接处等等。
关于想要在摄影作品中表现的主题,被定义为“新景观摄影”的安村崇说:“我想通过只有在观看照片时才能获得的体验,动摇人们心中对事物的固有认识。”
If This Is a Planet,Tottori2002
知日:摄影评论家清水穰在《美术手帖》的评论《“日常”与“无意义”的陷阱》中将你的作品定义为“新景观摄影”(ネオ·コンポラ)。你受到日本的“景观摄影”的影响吗?你怎么看待“新景观摄影”这个定义?
安村崇(以下简称“安村”):我并没有特别意识到对我的定义是“景观摄影”或是怎样,但是从开始摄影之初,我就一直在看牛肠茂雄的《Self and Others》,在发现对象的方式、通过距离显示摄影者位置的方法等方面,大概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另外,在清水的《“日常”与“无意义”的陷阱》中,他关于“景观摄影”与“挑衅”的差异的论述很有深意。“景观摄影”是用摄影进行的摄影批评,但并不是超越摄影去追求真正的“现实”。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赞同。
知日:不少人认为你的作品充满了幽默与讽刺,但幽默与讽刺只有基于现实才有意义。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这是你对待现实的态度吗?
安村:我的作品中那些被大家认为幽默与讽刺的作品,其实都有一个特征,就是故意、直接地呈现日常物品。这种行为,如你所说,是基于现实而又让人感觉到不真实的,所以被认为是讽刺。讽刺中往往包含着幽默。
知日:从“日常性”到“描摹自然”,再到“至少像行星一样”,拍摄范围从日常的物体拓展到了自然,甚至整个地球。你从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打算吗?这三个系列之间有什么联系?
安村:从物理的角度看,范围确实是扩大了,但这并不是最初就计划好的。这几个系列的共同点是,我想通过只有在观看照片时才能获得的体验,动摇人们心中对事物的固有认识,但我并没有特别注意三个系列之间的关联或是差异。
知日:听说你开始拍摄彩色作品时受到美国摄影师William Eggleston的影响,“1/1”也是以微观的视角,将日常中物与物的组合以颜色与颜色的组合来呈现。你在拍摄中是如何运用色彩的?
安村:我觉得彩色照片的色彩很能体现照片的魅力,但同时也会削弱主观的表现力,因为色彩基本上很难控制。所以比起忠于现实,我尽量让照片看起来更加自然。可以说,彩色照片在印刷时的色彩浓度比较重要,甚至会大大改变照片给人的印象。
知日:你常用什么器材拍摄?
安村:4×5英寸的相机。4×5是胶片的尺寸,也是取景框的尺寸。拍摄时能直接看到接近照片的效果,所以有一边看着照片一边拍摄的感觉。
知日:日本有很多风格各异的摄影师,跟你同代的摄影师中有你特别欣赏的吗?你的作品与其他摄影师的作品有什么相同或相异点?
安村:同代的摄影师中,我最喜欢岩崎マミ(Iwazaki Mami)。在她的纵向构图的照片中,有一种令人痛快的批判精神,很想让大家都看到她的作品。我对同时代其他摄影师的作品都很感兴趣,但是我并不觉得跟他们有所关联。
清水穰给予安村崇“新景观摄影”的定义,将安村崇与日本“景观摄影”的代表人物牛肠茂雄联系到了一起。牛肠是位身体残缺并且早逝的摄影师,以拍摄日常景观和社会生活方式为主,在兴趣和方向上与通过《挑衅》建立起来的前辈的摄影观念保持距离。1992年,写真杂志《deja-vu》推出特集,重新评价牛肠茂雄的摄影;1994年,牛肠雄茂的摄影集《Self and Others》再版;2000年,关于牛肠茂雄的纪录片《Self and Others》上映。反观安村崇的作品,他从牛肠茂雄的《Self and Others》里学到了发现拍摄对象和控制与拍摄对象的距离的方式,这对于一位摄影师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或许安村崇也从牛肠茂雄的“景观摄影”中继承了对摄影的批判态度吧。
[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