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 audit me.(Eccli. 24,30)
“凡是听从我的人。”(《便西拉智训》,24章,30节)
我已经用拉丁文说过的话,是出自于我们的父的永恒的智慧:“凡是听从我的人,不会感到羞耻”——如果他为某样事情感到羞耻,那么,他感到羞耻的是他竟然还在感到羞耻——“凡是在我里面作出行为的人,就不会犯罪。凡是显示和发扬我的人,就得到了永生”(《便西拉智训》,24章,30/31节)。我说过的这三句话,每一句都可以作为一讲的题目。
首先我要讲的,就是那永恒的智慧所说的:“凡是听从我的人,不会感到羞耻”。谁想要听从我们的父的永恒的智慧,他就必须一心向内,必须成为那个“一”,然后,他才能够听从父的永恒的智慧。
有三件事妨碍我们去听从那永恒的道。第一件是形体,第二件是繁多,第三件是时间。倘若人能够越过这三件事,那他就会居住在永恒之中,居住在灵之中,居住在一统和荒漠之中,在那里,他就能听从那永恒的道。我们的主说:“人若不把自己撇下,就不会听从我的道和我的教导”(《路加福音》,14章,26节)。因为,谁要听从上帝的道,他就必须完全撇下。在永恒的道里面,正在听着的跟正被听到的,原本就是等同的。永恒的父所教导的一切,无非就是他的存在,他的本性和他全部的神性;他在他的独生子里面把这一切显示给我们,并教导我们,要我们自己也成为这同样的子。人如果这样走了出来,使得他自己也成为独生子,那么,这独生子所拥有的,他也拥有了。上帝所行的和所教导的,他也在他的独生子里面行为和教导。上帝行这一切,为的是使我们成为这独生子。当上帝看到我们成了这独生子时,这就驱使上帝立即来到我们这里,如此的迫切,就好像他的属神的存在愿意打开来,暴露无遗,为的是想把他的神性之整个深渊以及他的存在和他的本性之全部内容都显示给我们看;上帝迫切要让我们拥有全部他所拥有的。这里,上帝满怀着喜悦和欢乐。这样的人,处于对上帝的认知和对上帝的爱之中,不外就是上帝自己所是的了。
你若爱你自己,那么,你也就爱所有的人如同爱你自己一样。只要你对某一个人还不是像爱你自己一样地爱他,那你就还没有真正做到爱你自己,——如果你并没有爱所有的人如同爱你自己一样,不是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那么,这个你还没有爱的人,正好就是上帝了,正好就代表了所有的人。只有爱人如己,那才是对的。现在,有许多人说:我有我的一些相处得很好的朋友,胜过别人。这就不对了;这就是不完善的了。然而,我们还是应该对此予以容忍,就像好多人并不是顺着风漂洋过海,但还是过去了。人间也是如此,爱某一个人胜过爱别人,这是很自然的。假如我爱他一如爱我自己一样,不管他遇到的是喜是忧,是死是活,我都泰然处之,就像我自己遇到的一样,这才是真正的友谊。
所以圣保罗说:“为我朋友,为了上帝,就是永远与上帝分离,我也愿意”(《罗马书》,9章,3节)。与上帝有一刻分离,这就是与上帝永远分离;而与上帝分离,那就是遭受地狱般的痛苦。那么,圣保罗说他愿意与上帝分离,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现在大师们质疑说,圣保罗究竟是刚刚踏上走向完善的道路还是他已经处于真正的完善之中。我说,他已经处于真正的完善之中了;不然的话,他就不会说这话了。我想把圣保罗所说的愿意与上帝分离这话解释一下。
人能够离开的,再也没有比他为了上帝的缘故而离开上帝更加大和更加高的了。而现在圣保罗却为了上帝的缘故而离开上帝;他也就离开了他从上帝那里能够取得的一切,离开了上帝能够给予他的一切,离开了他从上帝那里能够接受到的一切。当他离开这一切时,他就为了上帝的缘故而离开了上帝,而上帝仍然留在他那里,是以上帝原本的存在方式留在他那里,也就是说,不是以他被接受和被赢得的方式留在他那里,而是以上帝原本所是的存在之本质这样的方式留在他那里。他从来不给予上帝什么,但他却从上帝那里有所接受;他所接受到的,就是“一”,就是纯真的合而为一。这里,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在这个人里面,没有苦难,就像不会有什么苦难会临到属神的存在一样;就像我经常讲到的那样,在灵魂中有着与上帝十分亲近的东西,本来就是一样东西,而不是合到一起的。这是一样东西,是跟其他任何东西都不一样的,跟一切被造的东西都没有共通之处。一切被造的东西,都是虚无。而这一样东西,却是与被造格格不入的。人若能完全按此成形,那他就会完全成为非被造的和不可造的了;假如所有那些肉体的和脆弱的东西都能总括到这个一统里面去,那么,这本身也不外就是这个一统了。假如我一旦处身于这个存在里面,那我就不大会再去关注我自己,就会将其视同粪蛆一般。
上帝同等地赐给所有的事物,因此,当它们从上帝那里发源出来时,它们是同等的;确实,不管是天使还是人还是一切被造物,在其初次萌发时都是同等地发源于上帝。故而,事物就其最初而言都是等同的。如果说在时间之内它们尚且是等同的,那么,在上帝里面在永恒之中它们就更是等同的了。在上帝里面的一只苍蝇,就其处在上帝里面而言,比起最高的天使来,如果只作为天使,那么前者还更为高贵呢。这样,所有的事物在上帝里面都是等同的,它们就是上帝自己。这里,在这种等同之中,上帝很乐意于在这种等同之中遍及他的本性和他在自己里面的存在。他是如此地乐意于此,就像一个人骑着骏马驰骋在辽阔的绿色草原上:骏马的本性就在于它倾注全力奔驰在草原上;它乐意于此,这符合它的本性。同样,上帝也是很乐意于能够找到等同。他乐意于将他的本性和他的存在完全倾注到这等同之中,因为他自己就是这等同。
说到天使,有人问道,那些居住在我们这里并照料着我们的天使,是不是要比存在于永恒之中的天使少一些喜悦,或者说,是不是由于他们在照料着我们而会受到贬低。我说:不,绝不会!他们的喜悦和他们的等同,绝不会因此而有所减少;因为,天使的行为就是上帝的旨意,上帝的旨意就是天使的行为;所以,天使无论是其喜悦还是其等同还是其行为,都不会受到阻碍。假如上帝要天使爬到一棵树上去拣一条毛虫,天使会立即去拣,那就成为他的福乐和上帝的旨意了。
置身于上帝的旨意的人,他所愿望的无非就是上帝所是的和上帝的旨意所是的。假如他病了,那他并不愿望康复。对他来说,所有的痛苦都是一种喜悦,所有的多样性都是单一和一统,只要他确实是置身于上帝的旨意之中。是的,哪怕是受到地狱般的痛苦,他也以为是喜悦和福乐。他已经摆脱了他自己,得到了超脱,而他也必须超脱于他所会接受到的一切。我的眼睛要能够看到颜色,那它就必须超脱于一切颜色。如果我看到蓝颜色或者白颜色,那么,我的眼睛之看到颜色,正就是那个在看着的,也正就是那个用眼睛被看到的。我用以看到上帝的那个眼睛,也就是上帝用以看到我的那个眼睛;我的眼睛和上帝的眼睛,是同一个眼睛,是同一个看见,是同一个认知,是同一个爱。
一个如此置身于对上帝的爱之中的人,就应该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所有的被造物都无动于衷,他毫不关注自己,视同千里之外遥远之物。一个这样的人,就得以保持在等同之中,保持在一统之中,保持完全的等同;不会有什么不等同降临到他。这样的人必须是已经撇下了自己以及整个的世界。假如一个人,这整个的世界曾经属于过他,而他却为了上帝的缘故完全舍弃了它,就像当时他得到它一样地完全,那么,我们的主就会又将这整个的世界归还给他,并且,又将永生也给他。而假如有另外一个人,他只曾经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他想:主啊,但愿这世界是我的,但愿我还有个世界,再有一个世界,一共有三个,然后他请求:主啊,我愿意将这些连同我自己都完全撇下,就像我从你那里得到时那样的完全,这样的人,上帝也同样会给予他他亲手所撇下的一切。可是,如果另外还有一个人,他不管是在肉体上还是精神上什么也不肯放弃,那他反而会丧失掉最多。凡是在一时撇下一切的人,一切都会归还给他。反之,一个人虽然有二十年之久都撇下了,但有一时又去取回来了,那么,他就等于从来没有撇下过。人若是已经撇下,撇下后就再也不去看一眼他所撇下的,能持之以恒,矢志不移,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撇下了的。
求我们的上帝和永恒的真理扶助我们,让我们像永恒的父一样地持之以恒,矢志不移。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