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尼采是缺乏宽容精神的,从尼采“消灭千百万个粗制滥造者以塑造未来的人”的主张便可看出。尼采亦对基督教的“博爱”与“同情”颇为反感。他认为同情只会让人最后变成一个病态的、忧郁的人。故而,他提出要提防同情。
同情,就其实际造成痛苦而言——我们在这里关注的只是这一点,乃是一种缺陷,正如沉溺于任何一种有害情绪都是一种缺陷一样。它增加了这个世界上的痛苦的数量,虽然由于同情,我们可能也会在这或在那里间接地减少或消除一定数量的痛苦,但是这些从根本上说无足轻重的偶然后果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当作证明那本质上有害的同情的证据。此种同情只要主宰人类一天,人类就会如同一株染病的植物一样迅速地枯萎下去。
同所有其他冲动一样,同情本身并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只有在那些需要它和你称赞它的地方,也就是说在那些人们未能认识它的有害性反而在其中找到了某种欢乐的地方,它才具有了一种善良的品格,只有这时,人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服从它和毫不犹豫地证明它。在其他人认识了它的有害性的地方,它就会被看做一种缺陷,或者像在希腊人那里一样,被看做一种其危险性可以通过周期性的精心设计的发泄而消除的病态的反复发作的感情。
假使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实验,每天到处搜寻同情别人的机会,让他的心灵看到周围所能看到的所有不幸,这个人最后肯定就会变成一个病态的和忧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