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
华杉详解
12.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
曹操注:“其使来辞卑,使间视之,敌人增备也。”
敌军使者来,言辞谦卑。我们派斥候去侦察,发现他正加紧战备。这是敌人在麻痹我们,让我们骄傲,给我们放松,他准备进攻了。
杜牧讲了一个战例,就是我们之前学过的,赵奢救阏与之战。赵奢去邯郸只三十里,就扎营不进了。秦军使者来,都好吃好喝好招待。秦将就以为赵奢不敢来。秦使一走,赵奢倍道兼行,掩秦不备,大败秦军。
张预讲了一个战例,田单守即墨,燕将骑劫围城。田单把自己的妻妾都编进队伍里守城,自己也亲自上阵,都安排好了,派女子登上城墙求降。骑劫大喜。
田单又收民金千镒,让城中富豪拿去献给骑劫,说:“城要降了,希望您的士兵不要抢掠和伤害我的妻妾。”燕军就更加松懈了。
这时田单率军出击,大破燕军。
其实骗人的招,就那几招,书上都写着,但是人们还是会上当,以至于有人感叹:傻子太多,骗子都不够用啊!
人们为什么会上当呢?西方有谚语说:“人们相信一些事情,只是因为他们希望那是真的。”别人制造的假象,如果符合你的期望,你就会信心满满,甚至得意洋洋地认为:“果然不出我所料!”
比如秦将认为:赵奢小子,他怎么敢来跟我大秦军队交战呢?他肯定不敢来!他果然不敢来!
燕将骑劫则认为:田单怎么是我的对手呢?果然不是对手!不过他还算识时务。你看,城里的土豪都来交保护费了。
13.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卑辞而来的是要进攻,反之,来使措辞激烈,摆出前进架势的,就是色厉内荏,要跑了。
杜牧讲了一个战例,吴王夫差北伐,和晋国争霸,与晋定公在黄池对峙。两军还没接战,越王勾践乘虚伐吴。夫差害怕,要回师去救。但跟晋军对峙着,不战而退,一怕折了士气,二怕对方追击,和手下大夫们商议,问:“不战而退,和战而争先,怎么做有利?”
王孙雒(luò)说:“今天必须挑战,振奋人心,然后才能退。”
于是,吴王带了甲士三万,去到离晋军一里的地方列阵,声动天地。晋定公派董褐出使,来问啥意思。夫差亲自接见,厉声对他说:“孤之事君在今日,不事君亦在今日!”要战要和,今日了断!
董褐回去见了晋定公,说:“我看吴王那脸色,似乎有大忧之事,今天如果作战,就是要拼命,不能跟他作战。”于是晋定公让步,先同意讲和。
夫差占了先,得了合约,保了面子,马上撤兵回国。
14.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
曹操注:“陈兵欲战也。”
杜牧注:“出轻车,先定战陈疆界也。”
轻车先出来,是要列阵作战,派轻车到两边定下列阵的边界。车定好位,插上旗,各个部队在自己旗下集结。这是摆好阵势准备开战了。
15.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没有实质性的谋约就请和的,一定是有阴谋。
前面讲的田单向骑劫请和,先是女子登城示弱请和,然后是城里土豪以私人身份来交保护费。没发现田单自己开出什么实质性的投降条件来,这就一定是有阴谋。如果他真要投降,肯定要认真讲讲价钱,不是吗?
纪信诳项羽,也是一样。
刘邦在荥阳被项羽包围,十分危急。纪信献计,说我跟主公您长得像,我假扮成您从东门出降,您从西门逃走。刘邦依计而行,给项羽送了降书,说汉王今天晚上出降。项羽大喜。
到了半夜,先是大批妇女陆陆续续从东门涌出,楚军都来围观,等刘邦出来。妇女们走完,天已经亮了,纪信卧在一乘龙车上施施然出来,楚军看刘邦降了,都喊“项王万岁”。等项羽发现这“刘邦”是假的,真刘邦早已从西门跑远了。
项羽就没想一想,刘邦怎会啥条件也不谈,送封信来就说今晚出降?这不科学啊!但是他太骄傲了,认为刘邦就该无条件向我投降。
唐德宗年间,平凉劫盟,也是一个著名案例。
吐蕃首领尚结赞因侵掠河曲,遇瘟疫,人马死者过半,怕回不去了,于是遣使到唐侍中马燧军中,卑辞厚礼,请求会盟议和。马燧同意了。
当时河中节度使浑瑊(jiān)说:“如果国家勒兵境上,以谋伐为计,吐蕃请盟,也许可以听信。现在吐蕃无所求于国家,莫名其妙请盟,一定有阴谋。”
唐德宗不听。
浑瑊和尚结赞在平凉会盟,浑瑊带了三千人去。尚结赞预先埋伏骑兵于盟坛西部,数万吐蕃骑兵一起杀出,唐军的外围部队被吐蕃擒获。浑瑊迅速跳上身边一匹马,逃出平凉川。结果唐朝除了主盟官员外,其余六十多名官员,包括副使崔汉衡和宦官俱文珍等其他会盟人员,全部被吐蕃擒获。唐军死五百多人,被俘一千多人,史称平凉劫盟。
陈皞注解说,两国之师,或侵或伐,如果双方都没有屈弱,无缘无故来请和,那要么是敌人国内有忧危之事,欲为苟且暂安之计。要么是知道我有可图之事,欲使我不疑,先求和好,然后突袭害我。
张预注解说,“无故请和,必有奸谋。”汉高祖刘邦欲击秦军,先派郦食其持重宝去见秦将贾竖请和。这仗还没打呢,怎么就送礼讲和呢?贾竖却信了。刘邦乘他懈怠放松,一举击破了秦军。
16. “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
敌军士兵奔走,展开兵力,摆开兵车列阵的,是期待着和我们交战。
杜牧注解说,这与上文“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相应。轻车出来,两边列界,是要摆阵。轻车划好界竖好旗了,就“奔走而陈兵”,士兵开始奔走各就各位。
《周礼》说:“车骤徒趋,及表乃止。”“骤”,是骤雨的骤,奔驰的意思,车奔驰过去,步兵就要跟上。“及表乃止”,“表”,就是“立旗为表”,是个标志。车先开过去,插上旗,步兵赶紧跟上,跑到自己的旗下就位。
对“期”的解释,也可说“期”的对象是自己的士兵。
张预注解说:“立旗为表,与民期于下,故奔走以赴之。”把旗插好,期待大家来就位。
17. “半进半退者,诱也”
半进半退,就是进退不一,有的在进,有的在退;有时在进,有时在退,队形杂乱不整,那就是要引诱我们前进。他进,怕我们跑了;退,又怕我们不追。所以半退半进。
18. “杖而立者,饥也”
斥候去侦察,如远远看见敌军都倚仗矛戟而立的,证明他们饥饿疲惫,军粮没了。
19. “汲而先饮者,渴也”
如果看见敌军出来打水的人,打了水自己先咕咚咕咚喝一通的,证明敌军营中没水了,都渴得不行了。
20.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敌军来,见我有利可图而不能进取的,证明他们士卒疲劳,没有战斗力了。
21. “鸟集者,虚也”
张预注解说,敌人如果已经偷偷撤退,还留下营帐在那儿虚张声势,而鸟儿看见营中没人,必鸣集其上。所以看见鸟儿在敌营聚集,就知道那已是一座空营了。
楚伐郑,郑军顶不住,准备逃走。斥候来报,说楚营有鸟。原来楚军也顶不住,他们先跑了。
晋伐齐,叔向说:“城上有鸟,齐师其遁。”城墙上都有鸟站着,肯定没人守城了,都跑了。
后周齐王宪伐高齐,将班师,就以柏叶伪装成营幕,拿牛粪马粪烧些烟起来。齐军看了两天,才知道是空营,想追也追不上了。
22. “夜呼者,恐也”
“夜呼”,也称“惊营”,军心不稳,夜间惊慌。
曹操注:“军士夜呼,将不勇也。”士兵夜间惊叫唤,肯定是大将自己不勇敢,压不住,军队没有主心骨,草木皆惊。
张预注解说:“三军以将为主,将无胆勇,不能安众,故士卒恐惧而夜呼。若晋军终夜有声是也。”
陈皞说:“十人中一人有勇,虽九人怯懦,恃一人之勇可自安。今军士夜呼,盖是将无勇。”有一人勇敢,就能让九人镇定。都镇不住,证明是将领无勇。
惊营不仅是惊叫,慌乱间晚上看不清甚至会互相攻打、自相残杀,以为对方是敌人。所以前面关于扎营的规矩,相聚多远,何处举火,讲得很细致。如果敌军来袭,或有惊营之事,各营出营在自己的位置列队,都不许动,火堆全部点燃,亮如白昼,则敌我自分。再有弓箭手在高处射箭,则射杀入侵之敌。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也遇到惊营之事,乱到互相攻扰,甚至闹到他的中军帐下。他的办法是高卧不起,睡觉。大家就自然平息了。
23. “军扰者,将不重也”
“军扰”,军中扰乱,那是将领没有威望,不稳重。杜牧注解说:“言进退举止轻佻率易,无威重,军士亦扰乱也。”
三国时张辽屯长社,夜,军中忽乱,一军尽扰。张辽说,一定有敌军奸细作乱,大家都不要动。于是令军士安坐,张辽在中阵肃立。过了一会儿,军营中就安静了。
24. “旌旗动者,乱也”
张预注:“旌旗所以齐众也,而动摇无定,是部伍杂乱也。”
旌旗是用来指挥的,如果旌旗乱动,那就证明已经没有指挥系统了,部伍乱了。齐鲁长勺之战,齐军败退,鲁庄公要追,曹刿说:“等等!”登上车远望观察,说:“可以追了。”
鲁庄公问:“你看啥?”
曹刿说:“我看他旌旗乱不乱,如果旌旗没乱,证明有人指挥,不一定是真败,可能有埋伏。旌旗乱了,证明各自奔逃,没有指挥,所以可以追了。”
鲁军追击,果然又得胜。
25. “吏怒者,倦也”
贾林注:“人困则多怒。”军吏无故发怒,表明敌人已经厌倦了。
张预注:“政令不一,则人情倦,故吏多怒也。”或统帅无方,政令不一,或赏罚不均,人人怨愤。军吏就拿下面人出气,无故发怒。这样的队伍,军心已失,很多人都反而会希望自己方失败,借以报复主帅。
典型战例是晋楚争霸,邲(bì)城之战。开始时双方都并无战心,准备讲和。晋军主帅荀林父一心与楚定盟,也不太积极备战。荀林父手下将领魏锜(qí)、赵旃(zhān),曾向荀林父要求公族大夫和卿之职未得,挟私怨欲败荀林父之功,先后向荀林父请命出使赴楚营挑战,荀林父不许。又请命赴楚营约盟,荀林父许了。这两个家伙到楚营后,都并不请盟,而是向楚王挑战。
二人走后,晋将卻(xī)克说:“二憾往矣,不备必败。”两个心怀怨愤的家伙去了,不会干什么好事,不积极备战必然失败。荀林父却还是不重视。
楚军本来也有战和两派,楚王发现了晋军的将帅矛盾,就坚定了战心。楚军挥师大进,结果晋军被打得大败。楚国就成了中原新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