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赏析
1950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的国庆佳节,普天同庆,举国欢腾。10月3日晚上,来自内蒙古、西北、西南、中南、华东、东北、华北等七个地区参加国庆盛典的42个民族的158名代表,欢聚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向中央人民政府首长献礼致敬的仪式,随后演出了精彩的歌舞。新疆哈萨克族的圆月舞、西康藏族的弦子舞、蒙古族的献花舞、朝鲜族的洗衣舞等节目,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毛泽东兴致勃勃地观看演出,心情激动,对坐在前排的柳亚子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呢?我来和。”于是柳亚子即席赋《浣溪沙》一阕,序云:“10月3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泽东命填是阕,用纪大团结之盛况云尔。”其词云:“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蹁跹,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晚会结束后,毛洚东回到菊香书屋,开始填写和词。第二天将步韵和词抄赠柳亚子。
柳亚子的《浣溪沙》就眼前灯火辉煌的歌舞场景归到对毛泽东的歌颂,“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而毛泽东步韵之作由此翻出新意,将现实与历史、新社会与旧时代两相观照,有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有了高度的概括,有了纵观古今的深沉思索,也有了感情上的感喟。这就是立意高远。形式服从内容,结构上成为上层回顾历史,下层描绘现实。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气呵成,不容停顿。这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到解放前夕百年历史的沉痛概括:暗无天日,群魔乱舞,人民受苦。“长夜”,是100年的漫漫长夜。“难明”,多少次艰苦卓绝的斗争也难以掀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魔怪舞蹁跹”,这是指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及其卵翼下的种种黑暗势力沆瀣一气,张牙舞爪,为所欲为。人民“不团圆”,既有无法幸福美满,又有各族人民不能团结一致、和睦相处之意。
为此我们可以沉浸在百年历史的回忆中:1840年的鸦片战争,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列强对中国的侵凌,掠夺接连不断。国内的反动派有清王朝、北洋军阀和蒋介石政府,相继统治,盘剥人民。这是一幅历史的长卷,显现中国百年历史的沧桑;正是内外反动派的压迫和剥削,造成了各族人民的苦难。
然而,历史总是在对立统一中发展。“百年魔怪”的对立面是“人民五亿”。人民不能忍受“魔怪”的欺压,奋力反抗。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百年历史中,最为鲜明的有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更成为砥柱中流,领导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涓涓细流归大海,人民终于战胜“魔怪”而胜利,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是“一唱雄鸡天下白”。
由“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酬答为“一唱雄鸡天下白”,体现了毛泽东的唯物史观,不是英雄决定一切,是人民群众、共产党人创造了胜利的业绩。当然,这是诗句,所以用“一唱雄鸡天下白”,与“长夜难明”呼应,黑暗终于消逝,光明终于到来。
“万方乐奏有于阗”,用眼前之事表达人民的欢乐、各民族的大团结,与“人民五亿不团圆”对照。于阗,古代西域国名,这里代指新疆歌舞团。“万方”,四面八方,指全国各族人民。新中国成立,各族人民当家作主,欢欣鼓舞。他们以绚丽的舞蹈、谐美的歌唱表达自己的心声。上片“百年魔怪舞蹁跹”,下片“万方乐奏有于阗”,正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欢乐的人民取代了横行的妖魔鬼怪,成为国家的主人。
“诗人兴会更无前”,直抒胸臆。词中大开大阖,由历史沧桑到现实美景,这使“兴会”的内涵更加深广:是对结束国家沦亡、人民苦难的喜悦,是对志士仁人流血牺牲得到慰藉的喜悦,是对民族团结、歌舞升平的喜悦,是与在座的与会者对人民幸福、祖国欣欣向荣的共同喜悦。“更无前”,空前,这种喜悦前所未有。
这是一首小令,但涵盖了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的深广内容,而且两相观照,采用上下片对照的结构方式,在概括的具象化的描写中,前后呼应,丝丝入扣。
作者:吴锦
附
原注:新疆哈萨克族民间歌舞有《圆月》一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