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转型,不转“不行” 转型:方向是个问题,思路更是个问题

在当下媒体报道中,与“山西煤老板”这个关键词一样高频出现的,就是“转型”这二个字。

几年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安监总局等12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以及国家安监总局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在2007年年末淘汰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下的煤矿矿井。”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山西省7个部门随后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整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也明确规定:“在2007年年末淘汰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下的煤矿矿井。”

这意味着,分布在山西沟沟岔岔数以万计的“3万吨”级小煤矿将在以上“明确规定”面前成为“死娃娃”。

刘生文所拥有的黄家岭煤矿就属于国家政策中“明确规定”之列。他回忆起自己刚接到关闭通知的时候,心里确实是有点想不通,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配合国家有关政策。

回想起得知煤矿即将被关闭的那一刹那,刘生文至今仍有心犹未甘的丝丝酸楚。

矿井就是自己的命根子。

几年来,刘生文把自己最美好的财富梦想都寄托在这里。

回想创业初期,在荒郊野外的山脚下,头顶着凛冽寒风,在坑下又挖又背,饿了就啃几口从家里带来的干粮。

再后来,他的“口子里”虽然“见了炭”,但只能勉强能出几吨煤。但由于当时国内市场不景气,他的“煤运”还是没有改变。

随着国际能源形势进一步好转,煤炭价格持续上涨,从2000年开始,他的煤矿才有了起色。如今,他所在的煤矿虽然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整改扩能,他所经营的煤矿年产量还是没有突破“3万吨”。不过,那时的“3万吨”对他来说,并不意味着什么,反而为他的宏图伟业“佐胆”。

然而,正当刘生文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之时,国家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开始实施决定这些小煤矿生死命运的政策。

如今,随着山西省这场轰轰烈烈的“煤企整合”运动的深入,刘老板怀揣亿万资金再搏一把的梦想也随之落地。

没有了煤,刘生文的日子还咋过?

目前,在政府优化产业结构和应对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煤老板纷纷从涉“黑”产业中脱身上岸“漂白”。

不难看出,在山西,除了煤炭产业之外,新的产业“投资饥渴”机会出现了。

手里有钱,这当然是件好事;而让钱生钱,就不一定是件好事:有专家指出,这次“整合”行动中被“整”出的大笔资金,一下子在相对“均衡”的市场上突然“冒出”,再瞬间投向某一行业,这对该行业的“冲击度”来说,将是非常严重的。

于是,山西有关部门正在下大力气培育新产业,并积极引导“外流煤资”二次投资方向,寻找和探索非煤产业的新出路。

就在不久前,山西某金融机构对山西省10个地市2624户企业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企业中,20%以上的企业已转型或正在计划转型。

据其公布的结果,转型方向为现代农业、生态养殖、商贸服务、房地产、教育、文化、金融和旅游等八大行业。

其实,煤老板转型,政府方面也一直在密切关注,山西省政府也在不久前出台了《关于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我省鼓励类投资领域的意见》。这则《意见》的核心精神就是鼓励民间资本逐步投资公路、铁路、桥梁、城建、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和城市公交、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领域。

看来,煤老板转型之路,方向是个问题,思路更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