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故事:
河北某县赵氏家族的赵温考取了举人,另一严氏家族的严必开眼热,就想让儿子老三也去考,可老三对此不感兴趣。
他问教书先生王仁:“中了举人有什么好处呢?”
王仁回答:“(若你)中举之后,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钱赚,还可以坐堂打人,出起门来,就有人开锣喝道。”
做官,就是为自己聚钱敛财,从而发家致富;再就是可以抖官老爷的威风,欺压百姓。
今天,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嬗变,这些“中了举人”的父母官,已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而一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时代诉求,更是他们对人民大众的“庄严承诺”。然而,令人寒心的是,这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在一些地方干部心中却轻如鸿毛。
但一块黑黑的煤,既可成为这些地方干部向世人炫耀的“政绩”,也可成为他们人生事业的“坟墓”。
对此,有人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它简直就像一个无底的黑洞,把许多地方煤官吞噬,成为了山西官场的“百慕大”。
2007年,一个对临汾来说是意义非同寻常的年份。
这一年,山西官场的“百慕大”效应在这里得到“完美演绎”,临汾先后成为一批官员“落马”的“滑铁卢”。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问责狂飙”中,这座城市的官员们都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揪心煎熬”。
这其中,有的基层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利,通过审批减免、缓交煤炭资源价款等手段为自己牟取巨额私利,也有的在管理煤炭领域的资源整合、关闭和保留煤矿等过程中收受贿赂。
这些以一己之利去慷国家之慨的行为的“父母官”此时此刻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一时间,山雨欲来,风声鹤唳。更重要的是,地方人民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与执政能力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严峻的“考验”!
如今,摆在临汾人民面前的是一大串“问题”:腐败问题、经济问题、民生问题、发展问题。
“问问”之音声声急,“题题”之难切切迫。
首先就是要涤荡官场的这股“庸风”,就是要让一些只能“滥竽充数”不能真抓实干的“东郭先生”呆不下去,让一些“一问说能行,二问说没法,三问不说话”的庸官销声匿迹。
“现在在临汾为官实属不易,清廉是根本,工作作风还得过硬。”临汾某官员称。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执政者旗帜鲜明地开展这场“运动”,这不仅仅是对我们30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其他有为官员最大的保护。
在许多人看来,政府部门倡导的“深入开展煤焦领域的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的“运动”,正成为临汾市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而打造一支廉洁、高效、务实的干部队伍,正是临汾“突围”的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