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60周年的重大节日到来之际,勾起了我陪伴天安门国旗近8个春秋深深情愫的回忆。今采撷一些国旗往事,以飨读者。
60年前的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天安门广场上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面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成长的国旗在天安门前的长空博风击雨高高飘扬了60个春秋。60年来这面神圣的国旗在每天的升挂、降摘和护卫中,大体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动。一是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由北京市供电局的一名职工到天安门管理处领国旗负责国旗的升挂和降摘;二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由北京卫戍区警卫某师我营天安门前警卫连“国旗班”负责升降和护卫;1983年初我营将国旗护卫任务交给了已改为武警的北京卫戍区国旗班,之后便一直由武警北京总队天安门警卫支队国旗护卫队负责升降和护卫。三次变动中由开始的一名职工到卫戍区的两名警卫战士再到今天北京武警总队的国旗护卫队36名护卫队员和60名军乐团员(重大节日)的逐次规格提升,不仅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祖国第一旗”越来越重视,而且折射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日臻提高。
1971至1978年,我在天安门广场执勤。当时天安门国旗每天的升挂、降摘和护卫都由我部的国旗警卫班负责。8年来我不仅天天在哨位上看着国旗,就是回到住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小红楼(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角,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时拆除),只要举目便望到国旗。天天在眼前飘动的国旗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至今脑际中不时闪现她那鲜红的身影。
国旗长5米宽3.3米,足有一间房子的面积那么大,可谓天下第一大旗。当时对天安门广场挂的国旗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用红绸做面的旗两面都有一大四小五颗黄五星,旗面必须保持鲜艳、整洁,不能有丝毫的破损和污点。所以,负责升挂国旗的战士每天都要在挂旗出发前和降旗回到中山公园住地后,一日两次对国旗进行细细查看。如没问题便叠好,抚平,整整齐齐地摆放好。如发现问题便及时到天安门管理处更换。当时更换国旗是比较频繁的,遇到大风大雨天每天都要更换一面。每逢重大节日,必须更换新国旗。换下的退役国旗都交回天安门管理处保管。但对于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如每年十月一日国庆节挂的国旗)和参加过重大活动的国旗,都被特别保管,以作历史文物留给后人欣赏和瞻仰。
当时的升旗仪式比较简单,每天都由两名战士扛着国旗,出中山公园,齐步走过长安街。由于过长安街时没有交通管制,有时还得避让过往行人和车辆。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车辆和行人还是自觉停下给扛旗的战士们让开一条通道。当时的国旗旗杆高22米,依然是毛主席在开国大典升旗时用的那根旗杆,旗杆的基座四周有高不足一米的汉白玉栏杆。当国旗扛到旗杆下时,一名战士托着国旗,一名战士挂国旗,当挂国旗的战士按动电钮国旗开始徐徐上升时,托国旗的战士看国旗升到即定位置后,便以娴熟的动作迅速将国旗抛向空中,随即两名战士分别站在旗杆两边各自的位置上,庄重地致以标准军礼,目视国旗上升,直至国旗升到杆的顶端而礼毕。降旗时同样需要两名战士的默契配合,当国旗降至旗杆底座时,一名战士迅速将国旗托住,绝对保证不能让国旗挨地,另一名战士用长期练成的熟练动作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直至收好后安全送回住地。
为使象征祖国与日月同辉的国旗每日与太阳同升同落,“国旗班”的战士们将一年四季北京日升日落的不同时间都记录下来,以确保太阳上缘在露出地平线时开始升旗,而当太阳下缘刚跃出地平线时国旗正好升到旗杆顶端。降旗也是当太阳与地平线吻合时开始降旗,而当太阳刚刚沉没地平线国旗正好降至旗杆基座。但当时由于扛旗战士过长安街时没实行交通管制,有时遇到避让车辆或行人,就会延迟一点时间,很难做到分秒不差。
国旗哨要求是很严格的,每班哨是两个小时。哨兵要始终保持笔直、稳重的“站如松”军姿,目不能斜视,如同一尊雕塑。为站出威武和挺拔向上的尊严感,“国旗班”的哨兵们在下边训练哨姿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国旗卫士们用超常付出的青春汗水和忠诚的热血捍卫着“祖国第一旗”的神圣与威严。盛夏,烈日当空,无遮无拦的旗杆下地表温度可达三四十度。战士们挎手枪,腰还得扎紧腰带,脚穿由上海特制的高腰黑色皮鞋。头上一点防晒设施都没有,就靠硬晒硬站。如烤似蒸的热浪一会儿便将军服烤出了一层层汗碱。如没有长期的训练和站哨经历,站不到半班哨就会晕倒在哨位上。数九寒天,北风凛冽,北京的气温都在零下十五度左右,几乎每天都刮的风,吹得护卫哨的哨兵们脸如针扎,疼痛难耐。遇到大雪天,纷纷扬扬的雪花吹得眼睛不能随便眨闭的双目生疼生疼。崇高的理想和人民对国旗的敬仰,使他们与祖国和国旗融为一体,成为共和国第一旗下不计名和利的忘我群体。
站在第一旗下最悲伤的就是降半旗。遇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去世或别的重大国内、国际灾难,国家就会通知降半旗。此时的哨兵便随着降下的半旗使本就严肃的面部表情更加凝重,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流下伤心的泪水。20世纪70年代,开国元老们大都进入耄耋之年。1972年上半年,先后有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德全等谢世,天安门前都降了半旗,增加了我们对革命元勋们健康状况的担忧。9月1日,我在哨位上发现又降了半旗,心中一震。下哨后急忙到国旗前问我的战友,才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何香凝逝世。1976年是我国大灾重难的一年,先后有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和毛泽东主席逝世。站在半旗下的哨兵们不由自主地默默流下了悲痛的泪水。特别是毛主席逝世后,怀着对毛主席深厚情感默默流泪的国旗哨兵成了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拍摄报道的独特花絮。毛主席逝世的当天,我们部队除正在值勤的战士外,全部来到金水桥上。大家仰望着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那慈父般的画像,在跟随毛主席身边30多年老警卫战士、副团长张宽带领下,吞咽着泪水,庄严宣誓:我们日夜守卫在您老人家身边的警卫战士,誓死保卫您亲手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让她永远飘扬在我们警卫的天安门广场。
这些国旗故事距今有的已经30多年了,有的也近40年了,但每当忆及便历历在目,清晰如昨。特别是国庆前回首这些往事,更是让人心潮澎湃,激情飞扬。鲜红的国旗将永远飘扬在天安门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