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19日,陈赓踏上了越南国土。这天的陈赓日记分外生动:
天气炎热,山高路窄,泥滑难行,有马不能乘,下山至清水河,已精疲力竭。今天算是付出了一点国际主义的代价。清水河为中越交界处,河上架有铁索桥,河岸法人筑有堡垒。过桥,越共派专员设亭招待,备有各种饮料及水果,饥渴至此,狼吞虎咽,也顾不得国际礼貌了。越共备有马车十余辆,把我们带到距清水河16里之小乡村宿营。此为越共专门设以招待我们的地方,招待甚周,只是吃喝均不同于我国,饶有趣味。稍事休息,即令代表团同志开展调查活动。
一夜大雨。牙痛甚剧。
按照事先安排,陈赓进入越南后径直前往太原印支共中央所在地。
除了引导人员,越共中央还指派了三位青年妇女赶着两辆水果车随行款待。陈赓天性幽默,把这番招待称作“五小时一小宴,十小时一大宴,上马香蕉,下马柠檬,饭后咖啡,睡前菠萝”。他和大家一起赠雅号给三位女性,把她们分别叫作“柠檬小姐”“菠萝姑娘”和“咖啡大嫂”——这是陈赓初次入越旅途中颇为浪漫的插曲。
入越后陈赓亲眼看到了战争对越南北方山区的严重破坏,看到了山民们极度贫困的生活。所以,陈赓对受到的款待颇不自安,请求免去。不过,他得到的回答是:“你初到越南,又是我们中央的贵宾。越北山区气候变化无常,并且是疟疾流行区,保证你的健康是我们的责任。这样做是我们中央的决定,我们必须照办。”
沿途走着,所到处与越方各级负责人交谈,走到河江与宣光之间的永绥时还接触了越军第165团部队。陈赓渐渐发现,越方干部对于即将进行的战役目的和自己想的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点。他们很少谈论怎么去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争取战场主动权;谈论多的是如何攻占老街、如何攻占高平,着眼点是夺取城镇、夺取更多的地盘。
对高平作战,陈赓形成了自己的想法。7月22日,陈赓就关于在高平地区作战问题发出电报,向中共中央报告:
越军主力一部经滇、桂整训装备后,情绪甚高,但营以上干部实战指挥经验较少。据此,目前越北作战方针,应争取于野战中歼敌之机动部队,首先拔除一些较小的孤立据点,取得首战胜利,积累经验,提高与巩固部队情绪,争取完全主动,逐步转入大规模作战。对于越方决定打高平,建议采取围城打援,先夺取外围孤立据点,取得经验,再夺取高平,并利于吸引谅山之敌,集中业经整训的部队,选择战场,歼灭谅山方向出援的法军机动部队。若谅山机动部队三至五个营被歼,则高平及谅山附近之若干据点均将便于攻占,越东北及越北敌我形势亦可大为变化。
这份电报说明,陈赓腹案中的高平作战计划,是先打高平外围分散而孤立的据点,再用围城诱敌的办法创造战机,将法国援军歼灭于野外。
同一天,陈赓还向罗贵波发了一个电报,请他重视越军的作战指导思想问题。
毛泽东对高平作战至为关切,7月23日,他复电陈赓:“(一)你的几个电报均已收到。(二)越军高平战役甚为重要,请你自己并帮助越南同志充分研究情况,务作充分准备,确有把握,然后动手,期于必胜。此战胜利后,应估计老街之敌可能逃跑,因此越军要准备打第二仗,歼灭老街逃跑之敌。你在越南应帮助他们打几仗,打开一个相当局面。”
在以后的几天里,毛泽东继续思考高平作战问题。7月26日,他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了对陈赓的指示电:“我们认为你的意见是正确的。越军应先打小仗,逐步锻炼能打稍微大一点的仗,然后才可能打较大的仗。目前不要直打高平,先打小据点,并争取围城打援是适当的。”
有了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军委发来的连续电报,陈赓心里就踏实多了。7月27日,是陈赓入越的第八天。这天,牙痛时时困扰他,双腿也很不带劲,他强忍着,在崎岖山道上走了30余公里,在专程赶来的印支共统战部部长范文同引导下,终于来到了位于宣光省山阳县以北12公里处的印支共中央所在地。胡志明和几位印支共中央委员,还有罗贵波迎出了山口。他们为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每人准备了一杯牛奶。
胡志明和陈赓在大革命时期的广州就相识了。当时,胡志明是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兼秘书,不时和正在黄埔军校学习的越南青年联系。陈赓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留校当连长,经常领受周恩来的指示执行任务。以周恩来、李富春等人为纽带,胡志明和陈赓相识了。陈赓还和胡志明一起,于1925年8月在广州参加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礼。此后岁月飞逝,1950年1月,他们终于在南宁久别重逢,陈赓为主人,胡志明为客人,两人于席间畅叙别情。半年以后倒了过来,胡志明在密林中期待着远方来客。此时,在越北古树成荫的山谷里,胡志明和陈赓见面后紧紧拥抱。
当天晚上,陈赓要他的随行成员听取越军军委秘书主任杜得坚和总参谋部军官关于越北战局的介绍,他本人和胡志明谈了自己的看法:越军应该着眼于制造战机,歼灭法军有生力量,掌握战场主动权。而现在越军还缺乏大规模作战的经验,攻坚能力还不足,所以应当先打法军小据点,取得胜利,积累经验,然后逐步转入大规模作战。在目前情况下,原则上应该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在野战中大量消灭法军的机动兵力。实现了这一点,最后即能拿下高平、谅山等较大的据点。
胡志明表示同意陈赓的意见。
第二天,陈赓收到了毛泽东关于高平作战方针的电报,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
接毛电,谓高平作战甚关重要,要我帮助他们在军事上必须打开局面,并完全同意我的作战意见,嘱我注意秘密与自己安全。
罗贵波向陈赓介绍了当前的越南局势。罗贵波提醒陈赓,经历了长期而又艰苦的战略对峙后,中国革命一取得胜利就迅速支援越南,也使得一部分越南同志对抗法战争的胜利变得十分急切,他们对于新近装备的武器寄予很大的希望。而罗贵波认为,法国虽然在世界大战中受到了削弱,但因为越南的各方面都太弱,所以战争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1950年7月30日上午,由罗贵波陪同,陈赓、曾延伟带着翻译周毅之看望了胡志明。他们从住所沿着一条羊肠小道来到山口弯弯曲曲的小河边,登上竹筏渡到对岸,进入竹林深处。胡志明“公馆”——一间茅草顶高脚屋——就在一块小平地边上,满面笑容的胡志明迎了出来。
简陋的小竹篷里,床上一席一毯,桌上一架打字机,柱子上挂一块儿怀表、一个背包,背包里一套换洗衣服和几本书,这就是胡志明的全部财产了。过惯了军旅生活的陈赓也为胡志明的简朴所感动,回过头对自己的战友说:“胡主席太简朴了,可敬可敬!”
胡志明是特意请陈赓来吃午餐的,备有烧乳猪一只。
陈赓牙痛,不能多吃,干脆谈起话来。在小竹棚里,他与胡志明再次谈定了即将实施的高平作战方针:先围困高平,吸引七溪方面的法军增援,在野外予以沉重打击。
1950年8月,陈赓和胡志明在一起研究作战方案
陈赓谈论越南战局条分缕析,全局在胸。胡志明听得喜从中来,随口吟出两句汉诗:“乱石山中高士卧,茂密林里美人来。”
陈赓闻诗而笑:“不妥,不妥,胡主席,我这模样怎么称得上‘美人’呢?”
胡志明自然会意,接着说:“看来后句似有不当,那么就改两个字,叫作‘茂密林里英雄来’。高士和英雄合作,我们定能打赢这一仗。”
胡志明与陈赓最后商定,陈赓于明天离开这里,前往高平附近,与越军总部会合。在陈赓临行之际,胡志明对他行踪的保密问题格外关切,想了想对陈赓说,你在中国太有名气了,来越南后不要随便叫,还是用个化名吧。你姓陈,不如去掉个“耳朵”,就留一个“东”吧。
陈赓欣然同意,从此,他在越南使用化名:“东”。
1950年7月31日,胡志明走出山口为陈赓送行。他看到陈赓等每人带着一把雨伞,就说:“我们越南人在山里走路很少打伞,为了保守秘密,我要给你们换装了。”说完,亲自动手收走了雨伞,发给大家一人一顶小草帽。他告诉陈赓,前去高平的路线是由他亲手安排的,一定要时时注意安全,不能随意。
越北山区的晨雾渐渐飘散开了,茂密的热带森林里传出小鸟鸣啭。陈赓的牙痛,经过胡志明指派医生的悉心治疗大有好转,他和同志们谈笑着踏上了前往高平前线的路——这一趟,足足走了两个星期。
这又是一条崎岖的洒满汗水的路。
其间,陈赓和随行人员坐过两天以烧木炭做动力的旧汽车,一天走不了二十公里。后来,他不再坐车了,像一名普通战士那样向前线走去。
遇山爬山,逢水涉水。
陈赓的伤腿又开始隐隐作痛。有几回,山路太险,警卫员只好牵马缓行,遇上溪流挡道,就由身材高大的刘师祥把陈赓背过去。
他们必须走路,此外别无选择。好在陈赓对这一切都习以为常。当年,他从广州走向江西苏区,又从瑞金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延安,都是这么走的。只是,这一回他是走在异国他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