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6到1951年,美国陆军对于重建非常规作战能力的兴趣丝毫未减。虽然他们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却没有带来多少实际的变化。鉴于以前有过突击队的先例,有一项研究探讨了建立一支既能执行杰德堡小分队那种教学训练使命,又能实施突击作战的组织的可能性。另一项研究提出建立一支特种部队,利用脱离苏联的东欧卫星国的军人组织一支特种部队,因为他们当中许多人有过与纳粹进行非常规作战的经验。这些人可以在《洛奇法》的条款下汇集到一起,因为这项法案允许外国人参加美国军队,而且在2年之后可以获得美国公民资格。这将是一支美国特种部队的外籍军团。
遗憾的是,最多只有3000人能够应征加入这样的部队,这个数量不足以完成这项工作(虽然《洛奇法》的志愿者后来确实成了早期特种部队的成员)。
这些提案都没有任何结果。
就像所有杰德堡小分队的人一样,阿伦·班克对心理战技术也有所了解,例如,散布谣言以涣散人心,或者散布错误信息。然而,班克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被调到心理战部队。他根本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
这是1951年初发生的事情。当时班克已经是一名上校,正在朝鲜的一个战斗部队,美军第187空降团战斗队任职。他接到的命令是:返回美国,到华盛顿报到,到罗伯特·麦克卢尔准将的手下当心理战参谋。
麦克卢尔是个很了不起人。他在欧洲的时候就为艾森豪威尔策划过心理战(说得更准确些,是白手起家搞起来的),战后他为在德国的盟国军政府主持了清除纳粹主义的计划。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他明白了重新建立心理战作战能力的必要性。
麦克卢尔在艾森豪威尔手下负责心理战,他经常与战略情报局的人协调他的作战行动,这样也就与战略情报局特种作战部经常有联系。他所看到的情况给了他很深的印象,等到时机成熟,他自己重新开始心理战的时候,他成功地提出在他的部队中要有特种部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麦克卢尔请来了班克和另一个能人,那个人就是才智过人,精力充沛的陆军中校拉塞尔·福尔克曼。他们两人的工作是在陆军中重新组建特种部队。
在美国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日本人占领了菲律宾。福尔克曼成为英勇无畏、没有投降的美国人之一,他和菲律宾的军人以及在吕宋岛上的少数几个美国人一起组成了抗日的游击队。用班克的话来说:“当麦克阿瑟将军说‘我会回来的’这句话的时候,还是一名上尉的拉塞尔作出的回应是‘我愿意留下来’——麦克阿瑟给了他祝福。”经过3年的战斗,他们那支原先很小的武装已经发展到15000人——大致上相当于一个师的兵力——打死或俘虏了数千名日本人。当日本人终于投降时,接受日本司令官山下将军投降的不是麦克阿瑟,而是游击队。
为了表彰游击队对胜利所作出的贡献,麦克阿瑟在正式受降的签字桌上留了一个座位给福尔克曼——他当时已经是上校了。
班克、福尔克曼、麦克卢尔把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收集在一起,坐下来试图解决许多长期以来使特种作战专家感到困惑的问题:别动队和特种作战/游击队的支持模式;指挥与控制、人员配置、后勤供应以及实际运作问题;如何利用《洛奇法》中规定的侨民问题,等等。在今后的50年里,这些问题将继续困扰特种作战的专家们。
与此同时,陆军自身也把别动队问题暂时从台面上撤了下来,逐步停止了当时存在的别动队的活动,建立起一所训练别动队的学校,对战斗人员和被挑选的其他人员进行别动队方面的训练,然后让他们各自回到原单位。阿伦·班克认为这是件好事,因为他倾向于战略情报局的模式而不是别动队模式的特种作战。由于陆军仍然需要深度渗透、长期作战,减少别动队的活动将为他们释放出更多的人员。
此后不久,班克和福尔克曼受命拿出一个组织装备表,这是创建一个军事单位所需的最后一个步骤。现在的问题是:在非标准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军事单位以灵活的方式、充足的资源进行运作?作战部队的规模应当有多大?他们应当如何组成?
班克倾向于把一些训练有素的人集中起来,把他们编成以完成具体使命为目的的单位。由于陆军里有种种繁文缛节的手续,这是一个行不通的选择。这时候,战略情报局提供了两个已经受过检验的模式:以3人为单位的杰德堡小分队模式和以30人为一个战斗分队的模式。战斗分队模式虽然不像杰德堡小分队那样灵活、那样“隐蔽”,但它能够对敌后纵深处困难目标进行直接袭击,在没有本地游击队的区域进行游击活动。这样的战斗分队能一分为二,成为两个15人的小分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就使得班克产生了另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建立一支核心的特种部队,使它的作战单位比杰德堡小分队大一些,战斗力强一些,但是比战斗分队直接行动突击队小一些呢?
这个想法导致特种部队A级小分队(或者特攻队)的建立。小分队起初由15个人组成,人员只有战斗分队的一半,但很快就成了今天的特种部队这样12个人的编制。它的指挥官是一个上尉,由一名中尉军官当他的副手(后来是准尉军官),而有经验的士官则在其中起到平衡作用。每一个队员都是高度专业化的,但是——为了增加灵活性,减少冗员——这些专业特长都是配对的:2名武器方面的行家、2名通讯方面的行家、2名卫生兵,等等。每个人都接受交叉训练,但在紧急情况下也能干其他人的工作。每个都具有伞兵和别动队员的手段。
在组建初期,能够流利说未来目标国家语言的人不多。后来每个特种部队成员都接受了高水平的强化语言和文化方面的训练。
A级小分队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它自身并不具备很强大的火力,可是在这个人数有限的群体中却有许多不同级别和经验的人。它还具有高度灵活的安排:一分为二,就接近杰德堡小分队的形式。把两个A级小分队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战斗分队。
A级小分队将在目标国家的某个具体地区展开野外活动。一支B级分队通常由一名少校指挥,辅助他的是2名军官和9名士官。他负责领导三个A级小分队,往往是从一个主要城镇或地区首府之类的中心位置进行管理。
一个C级分队具有数量相同的军官与士官配备,下辖三个B级分队,通常从目标国家的首都实施管理。C级分队的首长是一名中校,他的副手是一名少校。
三个C级分队组成一个大队,由一名上校指挥。大队过去有(现在也有)一个地区性的方向。组织装备表规定,特种部队的使命(的本质)是:“从空中、海上或者陆地进行渗透,深入敌人控制的领土,并留在那里组织、装备、训练、控制并指导当地潜在的武装力量进行特种作战。”特种部队作战的界定是:“组织抵抗运动,运行他们所组织的网络,指导游击战争、战地情报收集、谍报工作、破坏活动、颠覆活动、逃避和规避行动。”
所有这些人员都要有地方睡觉,有地方办公、学习和训练。他们也需要一个中心,供他们学习、讨论和开发特种作战和非常规战争的理论与实践、政策和条令、技术和战术。如果阿伦·班克和拉塞尔·福尔克曼有什么希望的话,那就是希望有一个专门用于这个目的的设施——特种战争中心学校。然而,自从特种部队暂时被划归特种战争分部,特种战争中心学校就将是心理战中心的附属部分。这是麦克卢尔准将为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设计的。这一中心于1952年3月得到批准。他将暂时由班克领导。他也将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担任把重点放在欧洲的第一支特种部队——第10特种作战大队——的司令。
接下来就是招募人员。在初期阶段他们把目标锁定为空降兵、别动队以及《洛奇法》所规定的志愿者。
1952年6月19日,班克组建了第一支部队并担任它的司令。他后来写道:“当天上午前来报到的人寥寥无几,只有几个士兵、一名准尉和我。”
很快这个数量就扩大了。
到那一年的下半年,第十特种作战大队转移到德国慕尼黑南面的巴德托尔兹,但这时它已被一分为二。留下来没有走的成了新组建的第77特种作战大队。
麦克卢尔、班克和福克尔曼——和许多曾经帮助、支持过他们,给他们提供建议的人一起——真正地组建了美国特种兵部队。
然而,这在当时还是一个规模很小——的确很小——的外围核心。直到1961年,美国特种部队才有了明确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