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9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1921.32万人。常住出生人口16.46万人,其中户籍出生人口为9.23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为8.64‰,户籍人口出生率为6.62‰;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其中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2‰。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变动自1993年以来连续17年呈负增长态势。
上海针对生育问题做了一个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市户籍人口中表示不愿生育的比重占7.93%,与2003年相比上升3.37个百分点。来沪流动人口中不愿生育的比重占2.49%,与2004年相比上升1.1个百分点。
在上海,沉重的养育费用是年轻夫妇不愿意生育的主要原因,生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生“贵”子。有人因此戏称自己“被丁克”。所以不得不说,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家庭而言,在上海生养孩子就是触霉头。
触霉头,亦作“触楣头”。上海方言,意指“遇事不利,遭遇不好”,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倒霉。
为什么说在上海生养孩子就是“触霉头”呢?原因还是那一个:太贵。俗话说“养儿防老”,但在上海,生养一个孩子,你可能老得更快。
在上海一家网络游戏公司担任副总经理的孙彻于浦东东方医院剖腹产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婴。5天的住院生产费用约6000元,加上产检的5000元钱,她共用了1万多元。孙女士的花费虽然不菲,但是在生育消费节节高的上海,还算不上高消费。
2004年,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上的和睦家医院开始运转,这是一幢蓝白相间的四层小楼,外表并不出众,价格却令绝大多数人咋舌。医院代理总经理盘仲莹说:“我们医院顺产生个孩子套价是6000多美元,剖腹产为11000美元。”
实际上,在10万元“天价”生育费用出现以前,上海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妇幼保健院堪称“奢侈”的生育收费早已屡见不鲜: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VIP产科一天的住院费为5000元人民币,产前检查的挂号费为300元;位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的美华妇产科报出的顺产价格为2.5万元,剖腹产为4.5万元,后者限住4天,超出一天的费用为3000元……
孙彻的婆婆说,在过去“大力生产”的年代,生个孩子就像买棵白菜,便宜得很:“20多年前,我生孩子不过花了50多元,也就一个月工资。现在工资涨了30倍,生孩子的费用却涨了100多倍!”
如今,生育一个孩子动辄就需四五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孙彻的婆婆掰着指头算了起来:住院前在医院花了2000多元;住院后,无痛分娩、药费、床位费、治疗费、婴儿游泳等加在一起,打出的单子是7213元,再加上各种补品花销有近万元。
从50元到1万元,这中间的费用落差可以发电了。
“孩奴”现象困扰“80后”群体,超过八成以上的年轻家长感到抚养孩子的经济压力太大,已婚人群中不孕不育的比例持续上升,“丁克族”越来越多。“吃进去的奶粉进口的一百多块钱,拉出来要用尿不湿,名牌的又一百多块钱,进出都要钱,整个儿一双向收费!”《蜗居》中的这句台词幽默地概括了“孩奴”们的生存境况。
在上海市针对生育问题的专项调查中,养育费用太高是人们不愿生育的首要因素,占52.99%;长期享受二人世界和怕影响事业发展也是导致人们不愿生育的重要因素,分别占48.28%和35.10%。可见,养育成本的增加和竞争压力的加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要孩子或推迟生育。
另外,生育意愿与收入水平呈明显的正比关系。上海市户籍人口中月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的平均生育意愿为1.00个,月收入在2001-6000元的为1.12个,月收入在6001-10000元的为1.16个,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为1.32个。
身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上海市政协委员、知名舞蹈家黄豆豆,对“孩奴”问题深有感受。他表示,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到底是要小孩还是要事业,有孩子之后如何更好地兼顾照料老人,已经成了一道“三难命题”。
“我们这代独生子女已步入‘4+2+1’模式。要赡养4位老人,如果夫妻俩再养一个孩子,有时不得不‘被丁克’。”黄豆豆用数字打了个比方,一旦4位老人中有一位生病,光照料、陪护都会让夫妻俩忙不过来,更何况多添一个孩子?而且孩子的事情不比老人少,他的每一步成长,都需要父母花费精力。这样一来,“简直就是老人和孩子难以两全。”
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白领张艳,就认为一旦怀孕,自己就会从富裕白领变成超级“负翁”。
张艳说:“我是80后,刚刚结婚,小有积蓄。除去每月的房贷,跟老公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出国旅游、血拼也还是一样不少。可是,如果生孩子的话,不说现在这点钱肯定会捉襟见肘,而且我自己的自由时间也没有了。”
张艳自己和老公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有8000多元,除去每月的房贷2500元以及每月的水电煤生活费等固定开销3000元之外,还剩下的2500元基本就是两人一个月的“娱乐费用”,“虽然不算多,但是至少很滋润吧。”
“可是2500元‘零花钱’,要生个孩子的话就真是不够了。”张艳说,自己今年已经快30岁了,确实是到了要生儿育女的年龄,她自己也曾在各大论坛与其他准妈妈交流经验。“但是跟准妈妈们一聊,我想要生孩子的念头就完全动摇了。”刘小姐说:“论坛里的妈妈们有的专门从美国购买了昂贵的胎教仪和胎心仪,有的则是花几千元报名参加孕妇瑜伽班、音乐胎教班。且不说怀孕阶段要吃的补品等价格,就说全套的胎教、胎心仪这些目前的‘孕妇基本配置’就要2000多元。”
“如果我生孩子的话,我跟老公的零花钱将全部归零,平时的生活水准也必须下降,这样才能负担起一个孩子的费用,真的成了‘孩奴’了。”张艳说,正是因为害怕失去现在的生活,所以即便老人催促他们赶快生孩子,小夫妻还是坚持着“二人世界”。“一想到有了孩子之后的生活,我只想做‘丁克’。”
除了怀孕阶段的“早教”费用,更让张艳头疼的还是网上的妈妈们晒出的一个孩子所需要的每月花费。“怀孕的成本接近我跟老公承受范围的极限了,如果再算上生完孩子之后的费用,我简直不敢想象,每个月除了还房贷、养孩子,我自己还剩下什么。”
在沪上许多论坛,不少“80后”网友晒宝宝这一年消费的帖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请月嫂,一个月4500元”,“宝宝一个月要喝掉1500元的奶粉”,“女儿上好的幼儿园两个月5000元”等等。各类帖子各有看头,但共同点都表达了一个意思:“生孩子难,养孩子更难。”
网友“宝妈”说,自己和老公的月薪都是过万的,然而,除去每个月房贷5000多元之外,儿子的每月开销就要7000元,“除去家里的吃用开销,剩下不多的钱必须得全部存起来做儿子的教育基金,我跟老公现在基本上就已经只赚不花了。”
帖子中写道:“两家老人年纪都大了,为了带孩子家里只能请育婴嫂,每个月保姆的工资是2000元。儿子现在上的是音乐幼儿园,每个月幼儿园的学费和伙食费就是3000元,再加上小孩子的服装费、奶粉钱、保险费,周末的英语兴趣班和钢琴补习班,7000元还是保守估算的。”
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教育的费用才是重头戏。家长孙先生称,儿子小升初,大人就像扒了一层皮,从一个月5000多元的冲刺考级班、口语集训班,到托关系走人情的“交际费”,到最后的择校费,为了上重点中学花了将近10万元,这还仅仅是义务教育阶段。这也难怪更多的人选择不要孩子,实在太贵。
2009年6月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和某育儿网站联合公布了《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0-6岁)》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上海市民把小孩养育到6岁需花费11.8万余元。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个孩子只要几元钱,80年代四五十元,而现在已上涨到四五千元。所以我和太太打算攒够了钱再说孩子的事情。”已经结了婚但一直处于二人世界的郭先生感慨道,“我不存够100万元是不会要孩子的,因为周边朋友家的孩子都在国际学校念书,孩子的性格发展很好,所以我也打算让孩子在国际学校这种环境下长大。为了这个环境,我就必须先赚出足够的钱,否则今年这个危机,明年那个危机,会让家人很不安心。”
黄女士的小孩刚上小学,为让孩子读上好学校,黄女士在静安区买了一套二手房。黄女士说:“确实是咬着牙买的房子,把全家积蓄都花了,原来住的新房也租给别人了。”而为了孩子读书方便购买“学区房”的现象,在上海市区很普遍。
2006年1月,有专家计算出在一座大城市养大一个孩子的花销在50万元左右,然而根据家长们所说的各项育儿花费计算,目前应该已经远超这个数字。在如此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有些家长自嘲道:“生孩子就像股票被套牢,但股票可以解套,而这只股却永远也解不了。”
“养儿防老,但现在养个孩子,只能让人越来越老,生活压力太大。”黄女士坦陈。
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ECA国际”于2010年7月出台了最新的全球生活费用指数排名,日本东京跃居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上海排名第46位,也是全球240座城市中,生活成本最高的中国城市。
上海的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已经和正在逼走相当数量的人才。有人早就清晰地看到了这一事实。因此,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秘书长屠启宇称,“人和”是上海最欠缺的。
“上海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屠启宇举例说,李显龙就任新加坡总理之后,提出新加坡不仅要整洁、美丽,还要加上X元素,就是人们到了那里之后就会莫名兴奋,有干事的冲动,“这种感觉在海南有,甚至在广西北海也有,今天却在上海荡然无存。”
那么,你对这座城市,还能指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