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28日,在攻找老山主峰的诸分队中,有一路是吴副营长率领的侦察兵,别人军用水壶装的都是水,他却灌了满满的一壶老白干。攻下一个点,他就仰脖灌两口酒,如此打一路喝一路,战斗愈发频繁激烈,他杀得性起,喝得也愈发尽兴,待攻到半程,壶里的酒已到肚里大半。人称老吴“醉打老山”。
也难怪,酒与老山战事就是有缘份。
某部队赴滇作战,该部队是全军整党的典型,出发前就把不准喝酒作为一条参战纪律,到昆明时,当地党政军领导为之设宴洗尘,席上赫然摆着茅台酒,尽管客人一再推辞,主人却一再劝饮,既然如此,没说的,一位师长一气干了一斤多。
夜光杯,捧在手,千军共饮出征酒。
出征酒,味醉厚,豪情壮心似酒流。
将军也举起酒,士兵也举起酒,
出征的酒,饮一口,将军士兵血同流。
是生也举起酒,是死也举起酒,
出征的酒,饮不够,生生死死不回头。
饮出征酒的传统起于何时不得而知,但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兴师伐吴,民众献酒,越王下令倒入河中,军民共汲,士气大振,出师告捷,以至有“投醪河”,可知这在春秋战国已成风气。乙醇是世间最奇妙的东西,这东西既是物质,又是精神,战场上许多军人虽说离不开烟,但烟永远也代替不了酒,烟的力度不够,烈性不够。唯有酒,才能使人的全身燃烧起来,于是有一次又一次“为了胜利,干杯!”罗卜基站在突击队的行列中,把满盏酱香一口灌下,然后,随第二突击队冲向968高地,接连几发炮弹爆炸,他的身躯被高高地抛起又四下飘落。战斗实况录像记录下了这个惨烈的瞬间。
那次拔点战斗过后两个月,指挥作战的团长喝着酒对笔者说:“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摄像员,跟着突击队上,一边打一边拍,那叫真实,我们派五个战士专门保护他,他一拍,战士们就四面抱着他。越军空爆弹妈的威胁太大,一下子覆盖一大片,那一仗下来29个血气胸。掩护录像的战士一个接一个地倒,最后一个又伤了。录像员放下机子把他背下来,就最后一段没拍下来,不管怎么说,老山打了好几年,拔这么多次点,我们团这是第一部战斗实况录像。”
1987年春节,文山州一位盲人弹着三弦,唱着一首敬酒歌,慰问即次上老山的部队:“放心地走莫悲伤,妹妹送哥上前方,带上这瓶家乡酒,战场上喝它胆更壮。平时你喝我不让,妹妹的心情你能体谅。临行时敬上一杯酒,愿哥凯旋回家乡。”人们纷纷转录转唱。尤其喝酒的时候,只要一个人哼起来,满桌子都跟着唱,泪水跌入杯中,一时间,这支歌风靡整个集团军。
上战场的军人未必都能喝上庆功酒,但老山的军人们,没有一个人拒绝出征酒。
从战争文化的角度,尽管可以将酒的魅力提到审美的高度,但,酒于作战,毕竟不是百利而无一害。他和他,翻遍作战服的口袋,凑不齐可够买到一瓶白酒的人民币,每月为数寥寥的津贴,十元作战费和五元猫耳洞费,早被一条香烟打发掉了,战区少数民族以物易物之古老习俗打动了他们,于是想到了手榴弹。这种交换的结果,使他俩领略了战场纪律和军法的严厉。还要介绍他——多吉冲翁,听他的姓名,便可想到那个骠悍的民族。为他的嗜酒的酒后失控,上阵地时连队决定将他安排在“后保组”。豪饮使他无从在战场上表现其骠悍,他宁可舍弃一个,他如愿以偿地来到“八十年代上甘岭”的前沿,在洞壁醒目处写下与众不同的两字:戒酒。89年2月7日战区报纸刊出《多吉冲翁戒酒记》,称“有时实在想喝了,他就吃一点辣椒面,上阵地以来,多吉带领哨所战士多次打退越军的偷袭,从未因喝酒误过事。”多吉,且忍耐再忍耐,来日下战场,我们愿你俩开坛捧碗饮如长鲸吸百川,可好?
只有一种酒,可放量海喝而无须节律。这种汲之不尽饮之不竭的名优佳酿,即几十部电话几十张嘴共同制做的“精神酒”。在《凯旋梦》节目主持人的引导下,大家的意念来到军区招待所。军区首长说,请弟兄们吃顿便饭,满桌子菜,头蹄下水,红烧肉,扣肉肘子,大盘上鸡鸭鱼,从来没见过的海参、鱿鱼。女服务员端盘子进进出出。小伙子们眼珠直打闪电。开吃,分两桌,司令政委陪向小平、王曙光、刘长柱。其子由副司令副政委陪。有的说不会喝酒,司令说,喝香槟嘛。政委说,功臣喝香槟不来劲,上茅台,再来点外国的洋货、鸡尾酒,白兰地,红酒,首长边碰杯边问,小鬼哪的人呀?你们很辛苦,与敌人那么近,你们是怎么树立无私奉献思想的?弟兄们一慌,洒了酒。节约闹革命,趴在桌上吸,吱溜,口水下来了。
还在猫耳洞。
莫说军人离不开酒。莫说老山处处飘酒香。当年“4.28”收复老山,就没有声势浩大的出征誓师。没有披红戴花,也没有女兵敬酒。无酒胜似酒。你们冲上去了,1小时54分钟就冲上了海拔1442米的老山峰顶,你们用轿肉之躯捍卫祖国的尊严,一腔热血蒸腾作南疆的云霞。如今,你们却静静地整齐地排列在这里。
清明时节的麻栗坡烈士陵园,是老山战争区用酒最多的地方,是前线酒气最重的日子,从乙丑到丙寅,从丁卯到戊辰到己已。是作为那一次没有酒的弥补吗?还有一丝内疚,有次拔点前,给你们喝的是假茅台,虽说文山州备有茅台酒,但那次没弄到,为了不让你们失望,才那样,你们能原谅吗?
还有你,在生日的前一天牺牲的李少云,你离去的第二天,母亲的生日礼物寄到了,关连长将一杯酒洒在你牺牲的哨位:少云,我的好兄弟,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们看你来了。同一刻,在遥远的湖南家乡,你的父母在为你过生日,红烛点燃了,二老举起酒杯,从今天起,儿子就20岁了。也在同一刻,你的遗体送到火化厂,战友们为你清洗打点完毕,送你走了上最后的路程前,给你敬上最后一杯酒。请喝吧,喝了它,永远19岁。
还有你,张大权,陵园建成的一的第一个清明,乙丑清明,你的妻子在这里哭得死去活来。
还有你,郭兴科,丙辰清明,你那小女儿缠着妈妈多挣些钱给她买个爸爸。
还有你,刘照泉,丁卯清明,你父亲又来了,借了200元路费从山东坐4天火车2天汽车来看你,带来了你娘为你烙的白面饼,酒是在县城买的。
还有你,权光友,戊辰清明,你的哥哥弟弟来看你,给你带来一塑料桶父亲亲手酿的苞谷酒。
还有你们。陵园附近的老乡说,一到夜间,这际园里就传出走队列的脚步声,嚓嚓嚓地响着哪!还在操练,准备出征吗?请喝下这杯酒。还有你们,曾经把血水、汗水、泪水洒在这片红土地上的十数万官兵们,请举起杯,不管是甜是苦,是生是死,是芳是辣,是战是和,让我们干下这军人的酒,老山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