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多田骏是个中国通。
“九一八”事变后的1932年,多田骏出任伪满最高军事顾问。1935年多田骏又出任华北驻屯军司令官。之后不久改任第11师团中将师团长。1937年任参谋本部次长。
日军为了适应将来对苏、对华作战的需要,统一在华的政策和战略指导,统一指挥在华的军队,支持即将成立的汪伪政权,于1939年9月成立了在华的陆军最高指挥机关——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由于华北派遣军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作战,而是以维持治安为主,让熟悉中国民情、曾经担任过华北驻屯军司令的多田骏出任司令官则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多田骏来华北上任之前,他的前任杉山元针对八路军的势力在华北逐渐强大、对华北威胁越来越大的情况,在1939年实施了三期“肃正”计划,“肃正”不仅包括军事上的行动,而且包含对政治、经济,甚至还有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进攻。
多田骏和杉山元的观点正好相反,他认为,“肃正”的重点应在于剿灭共军。为此要善于利用国共的相互倾轧,在日军势力暂时不能控制的地区,应默许那些不主动求战的杂牌军的存在,必要时,甚至可以引导他们占据真空地带以防止八路军侵入。
由此可见,多田骏不仅是个中国通,而且还是个以华制华的专家。
上任后的多田骏开始大力整顿交通,欲建立联系紧密的“囚笼”交通网,使村村有公路,路路有炮楼,以公路、铁路为纽带,欲将整个华北结成一张坚韧的网。
多田骏修路的方法也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他采用了4种修筑道路的方法:
一种是环状汽车公路,即以城墙为中心,围绕城外修筑一条环形路,将大量的村庄都纳入环状公路内,甚至将八路军的根据地也包括了进去。汽车一天到晚不停地巡逻,使八路军不能接近,从而使八路军的根据地逐渐萎缩。
一种是平行汽车公路,即在两地间,据点与据点间,一城与一城间,修筑几条平行的公路。出动时,可以随意地选择一条,这种方法主要是对付让日本人吃尽了苦头的八路军的伏击战术。
再有一种是放射线公路,即从中心向外修筑多条公路。
最后一种是路旁挖沟法,将路基修高,在路的两侧挖掘深沟,它既像炮楼,又像城墙。
多田骏正在织网,他要用他的网将八路军和根据地全部罩起来,慢慢勒死。
但令多田骏苦恼的是,华北的重要性没有完全被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认识。多田骏身处华北,他已经意识到华北的斗争将在看不见的战线上进行,华北的广大地区正在逐渐被共产党赤化。
就在多田骏要求加强华北的军事力量,以彻底改变华北形势的时候,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不仅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反而要求华北方面军派出部分兵力支援华中作战,同时派出部分兵力进行牵制作战。无奈之下,宜昌会战开始后,多田骏只能借助交通网的威力来对付八路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