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美“联手”痛打李承晚 金城战役:李承晚被打残废了

李承晚擅自扣留朝鲜人民军战俘,搞得美国人没脾气。美方谈判代表哈里逊不得不写信给我方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声明此事与美方无关。

6月20日,谈判双方代表进行会谈。南日大将宣读了金日成元帅和彭德怀司令员致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信。

信中质问:“究竟(联合国)军司令部能否控制南朝鲜(韩)政府的军队?朝鲜停战究竟包括不包括李承晚集团在内?”

这一质问,搞得美国谈判代表很尴尬。

教训一下李承晚集团是必要的。

自第五次战役以来,志愿军再也没有打过大规模的战役。

对这次战役,杨勇提议:不打则已,打就大打。

理由是:条件不一样了,志愿军鸟枪换炮了。

杨勇提出用三个军。

杨得志说:“我看,用就用五个军。”

志愿军总部下不了决心,怕闹得太热闹,不好把握。

此时,彭德怀从国内回到了朝鲜前线,他拳头对着桌子一擂:“上五个军,打!”

为保证作战胜利,杨勇将军向志愿军司令部要了火箭炮、高射炮兵各一个团,还有一些坦克、工兵等。

这样,韩军和我志愿军兵力对比为1:3;志愿军部署1094门火炮,平均每公里44.8门,韩军与我志愿军火炮对比为1:1.7。

不论兵力还是火力,志愿军都占优势。

从战役上对敌形成火力优势,这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地面战场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这等待遇,在此之前,志愿军连想都不敢想。

中国人民志愿军调集了10个汽车团2000辆汽车昼夜不停地向前线赶运了1.5万吨作战物资,炮弹囤积了70万发,炸药120吨。

杨勇这一干,就剑走偏锋,奇招迭出,将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打了个出神入化。

一招:逗你玩。战前,杨勇安排志愿军在非进攻方向上发起多处进攻,搞得李承晚不清楚志愿军的主攻方向到底在哪里。

二招:大潜伏。为达到突袭的效果,减少进攻伤亡,杨勇安排第60军的一支3000人的突击队伍,提前一昼夜就潜伏到敌人的阵地前沿。这在中国军事历史上,是最大规模的。

与电视剧《潜伏》中的“潜伏”相比,志愿军的潜伏真是太困难了。

潜伏时间:25个小时。

潜伏天气:雨天。倒不缺水,因为志愿军士兵仰面张嘴就能喝到雨水。但压缩饼干可就遭了殃,遇水都成糊糊了。

潜伏地点:潜伏阵地距离敌人阵地只有100多米,连敌人说话、咳嗽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志愿军就潜伏在低矮的茅草和灌木丛里。

办法:一、不能咳嗽出声,有的战士被憋得脸都紫了;二、随处大小便,拉尿都在裤子里,尿能晾干。

三招:搞穿插。杨勇组织了三支穿插部队,一支营规模,一支连规模,一支排规模。一般的,搞一支就可以了,可他竟搞了三支,这韩军哪里想得到,这三支穿插部队,在敌后可就搞热闹喽。

7月13日21时,志愿军1094门火炮在一片沉寂中突然爆发,划亮了沉闷的夜空,炮弹雨点般落在22公里的敌军阵地上。不到半小时,就向韩军首都师、第3师、第6师、第8师阵地上整整倾泻了1900吨炮弹。

这是抗美援朝中志愿军规模最大的一次炮击,也是志愿军头一次占据了战役地面火力优势。

美国战史记载:“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炮火在头上呼啸,在呼啸声中,他们前仆后继攻击这个地区的大韩民国防线。在共军的猛攻下,前哨阵地一个接一个被打垮了。”

炮击一结束,第20兵团新任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指挥五个军,向金城地区韩军五个师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猛攻。

“三羊(杨)开泰”,杨得志、杨成武已先后在朝鲜战场亮相。这次,该轮到杨勇出场,大显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