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则反手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它就会反扑;让它逃跑则可以减弱敌人的气势。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它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按照《易经·需》卦的原理,待敌人心理上完全失败而信服我,就能赢得光明的战争结局。
古人说:“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穷寇勿追,示敌以一线生路。使其失去决一死战的决心。而抱侥幸逃脱、不战而求生的思想,就会造成有利于我的战机。
欲擒故纵,反映了“取”和“予”的辩证关系,老子说:“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与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这里的“固”字,可以理解为“故”字,当年晋献公将欲袭虞,遣之以壁马;知伯将袭仇由,遣之以广车,这里都包含着一个道理—物极必反,欲擒故纵,“擒”是目的,“纵”是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所以说,“纵”不是放虎归山,而是有目的地放松一步,网开一面,以防敌人狗急跳墙,作垂死挣扎式的反扑,孙子早就告诫:穷寇勿追,东周时期就有“围三缺一,虚留生路”之说,三国时,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达到隆服其它少数民族,逐次扩大疆土的目的,最终使孟获心悦诚服,表示誓不复反。
楚军七战七败反灭庸国
战国时期,楚国为了称霸,出兵攻打庸国,庸国军民面对外来侵略,同仇敌忾,终于赶走了楚军,并且活捉了楚军的将领子扬窗。但是由于看守不慎,被囚禁的子扬窗在被押三天之后就越狱逃回楚国,子扬窗一回国,立即受到国王召见。
“受将受苦了,快说说庸国的情况。”楚五急切要报仇。
“大王容禀,我看到庸国军队人马强壮,蛮人们都集中在城里、好像随时准备战斗的样子,现在攻打恐怕要吃亏,不如等我们把所有的军队集合齐后,再去攻打,凭我们的实力,吸取上次的才识,一鼓作气,就能拿下庸国。”子扬窗答道。
“我以为不可,必须现在马上就去攻打庸国,而且只许战败,不话战胜。”国一位楚军将领师叔接过子扬窗的话,提出了完全相反 的意见。
“师将军,现在我们刚刚打了败仗,士气低落,本应休整一些时日再战,如果现在继续交战也应想办法打胜,以鼓动舞士气才对,为什么要故意打败呢?”其他的将领反问师叔。“说的是,我们不打则已,打就要打赢。”不少将领土完整也随声附和。
师叔说:“敌人刚刚打了胜仗,士气正旺,但也容易骄傲,我们现在进攻,敌人必然乘胜击我,我们再故意打败,敌人必然会认为我们的战斗力已经衰弱,再连续战败几次,敌人就会认为我们已经不堪一击,敌人骄傲,必然疏于防范,我们乘机发动真正的进攻,定能取胜。”
“此计确实高妙,就由你来具体部署吧!”听这么一说,楚王十分高兴地接受了师叔的建议,其他人也连声称好。
于是,楚军分别以多次股兵轮番与庸军队交战,每次都是交手不久,便“落荒”而退,这样,三日之内楚军一连和庸军打了七仗,一仗比一仗败的惨,不处兵马匹,枪械还被庸军缴获,还抓了少部分楚军“俘虏”。庸军感到,楚军已经精疲力竭,不堪一击了,便不再设防,士兵也不再集中,只剩下部分岗哨。
楚军见庸军已麻痹大意,立即抓住时机,分两路军队开始攻打庸国,同时楚军联合的秦军、巴军也跟随楚军一同包围了庸国。庸军一看这次楚军来势凶猛,不禁大惊失色,原来为庸助战的蛮人们首先纷纷主动归顺了楚国。庸军孤立无援,又没有设防,很快被楚军消灭,楚军轻而易举灭了庸国。
英国情报处长全歼德国间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德矛盾非常尖锐,为了在不久的战争中克敌缺点胜,德国派了大批间谍混入英国,收集各种军事政治情报和从事各种间谍活动。
担任著名的英国军事情报第五处领导人是弗农凯尔。他领导的这个情报机构,曾多次破获各种间谍案件,在英国享有盛誉。
一次,凯尔手下报告,发现一家理发店是德国间谍的联络站,经常和德国间谍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凯尔通过秘密调查,在截取和检查了该理发店发往外国的信件后不禁大吃一惊!原来,德国间谍网已经遍及整个英国,这一发现着实让凯尔慌了一阵子神,怎么办?不少人主张,立即将已知的间谍全部捕获,先把德国的间谍网破坏了再说,凯尔不愧是久经谍海风云的老手,他不主张民上抓人,他对手下说:“现在我们只掌握了一部分间谍名单,而且不少人仅仅是联络人,如果我们现在就急于抓人,势必打草惊蛇,那些没有暴露的间谍一定会闻风而逃,或到国外藏匿,或者转入地下,那样我们岂不因小失大,?现在的办法应该是放长线钓大鱼,继续让这个间谍站保持‘正常运转’待其彻底暴露后再行收网,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道理,”接着,凯尔又对手下人做了认真仔细的分工安排,他指示手下检查该理发店发所有发往国外的信件和从国外发来的信件,然后利用这些信件大做手脚,他们把每封拆开,看完内容后再根据需要编造一此假情报,随后恢复原状,照发受信人,这样既不会使对方的情报起到作用,又不露声争地监视着整个间谍网,同时还可伺机利用假情报给对方制造破坏,由于他们做得干净利索,从来不给对方间谍人员留下破绽,所以许多德国间谍一直都在为英国情报机关担任义务假情报输送员,而自己还蒙在鼓动里,以为他们的情报联络站平安无事,他们的同伙也没有一个暴露的,各种情报仍然源源不断地通过间谍网往返传送着。
一次,凯尔截获了一个名叫卡尔·米勒的德国间谍发出的信件,信里用隐形墨水写的,凯尔看完信后,照样原状封好寄出,同时,将卡尔·米勒秘密逮捕,在这以后很长时间内,德国人仍然不断收到“卡尔·米勒”寄去的情报丝毫没觉察其中有诈。
就这样,凯尔采取撒大同多,钓大鱼的计谋,使德国在英国间谍网始终处于自己领导的英国情报五处的监视掌握之下,直到1914年8月4日,也就是英国对德宣战的那一天,凯尔才下令收网,一举捕了包括理发店师傅在内的21名德国间谍,这一行动,使德国在英国的情报工作几乎全军 覆没,一开战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德国人未能在英国开展任何有效的情报工作,以后又花了差不多同样长的时间才建立了新的谍报网,凯尔的欲擒故纵之计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罗斯福计取巴拿马运河
从所周知,巴拿马运河是美国控制的一内河航线,美国每年要从客票运河上赚一大笔钱,而且这条河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前巴拿马总统诺列加就是因为不听美国指挥,表示要按时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而得罪美国,被美国“宪兵”抓到美国受审判刑的。但是巴拿马运河最早却不是由美国开凿的,19世纪未,有一家法国公司和哥伦比亚签订了一项全同,打算在哥伦比亚的巴拿马省内(注:当时巴拿马尚未独立)开凿一条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运河。
主行这项工程的总工程师就是因开凿苏伊士运河而闻名世界的法国人雷赛布。凭着过去的成功经验,他认为完成这项任务不在话下,但工程一开工就遇到了麻烦,原来,巴拿马的环境和苏伊士有很大不同,工程进展度很慢,而且公司的奖金也开始短缺,公司陷入了困境。
美国总统罗斯福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非常高兴,决定购买运河公司,由美国开凿巴拿马运河。因为,美国对开凿这条运河也早有打算,只因法国下手太早,抢先和哥伦比亚签订了合同,使美国被动一步,懊悔不已,这下机会来了。
法国也知道美国早有此意,便先下手抢到这块肥肉,但法国运河公司目前又面临困境无法经营,不得已,法国公司代理人布里略访问了美国,提出要出卖运河公司,开价是1亿美元。法国认为,美国一定会很高兴地买下。
美国尽管早对运河公司垂涎三尺,知道法国公司要出售更是欣喜若狂,但表面上显得并不怎么样热情,罗斯福故作姿态,指使美国海峡运河委员会提出一个调查报告,以证明在尼加拉瓜开运河省钱。报告煞有其事地称:“在尼加拉瓜开运河全部费用不到2亿美元,在巴拿马开运河直接费用虽然只有1亿多,但并不合算,因为需要另外付出一笔收购法国公司的费用,这样加起来开巴拿马运河全部费用就将达到2.5亿美元。”这个报告自然要让法国公司代理人布里略先生“过目”。
布里略一看报告吓了一跳,心想,如果美国不在巴拿马开运河,法国不是一分钱也收不回来了吗?于是他马上游说,表明法国愿意降价出售运河公司,只要4000万就可以了,罗斯福一听,立即指示用4000万买下了运河公司,仅此一项美国就少花了6000万美元,法国人还以为挺幸运,总算收回了4000万,却不知上了罗斯福的当。
买下公司后,罗斯福又对哥伦比亚政府故会重演,他指使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规定美国如果能在适当时机内和哥伦比亚政府达成协议,美国将考虑开凿巴拿马运河,否则,美国还将选择开凿尼加拉瓜运河。
这样一来,该轮到哥伦比亚政府坐不住了,马上指使驻美国大使找到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协商,签订了一项美国条约,同意以1000万美元的代价长期租给美国一条两岸各宽3公里的运河区,美国每年另外付给哥伦比亚10万美元,这个协议给美国带来的却远不是几千万的利益,难怪后来诺列加稍有反叛就受到美国“制裁”。
罗斯福不愧是老谋深算,他欲擒故纵,形退实进,既网开一面叫法国人、哥伦比亚人有“甜头”可吃,又趁火打劫,捞了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