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7日,彭德怀与毛泽东研究完志愿军出国后第一步的作战部署、志愿军的后勤供应以及一旦出兵朝鲜新闻媒体的报道分寸等问题后,回到下榻的饭店。他交代秘书,把从西安带来的所有文件都上交给中央办公厅,然后去行政处领出发用的东西。秘书按照他的指示把事办完,然后把孩子们接来。将军把为孩子们准备的糖果拿出来,然后把他们一一揽在怀里,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是这位多年来南征北战的将军从没有过的温情时刻。幼小的孩子问将军:“明天你到哪里去?”将军回答:“你们长大了就会知道了。”中国军队准备出兵朝鲜参战此时还是绝对机密。这天晚上见到彭德怀的一个孩子后来回忆说:“我们看见伯伯那两天一直很忙,情绪也不怎么稳定。他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短,除询问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外,他一再反复问我们谁要买衣服、日用品和学习书本等。他还特意让警卫员给我们每个人都买了几件衣服、鞋袜和日用品。那时我们年龄小,不懂得伯伯为什么这样慷慨地给我们买这么多东西留着用。后来才知道他是奉命去朝鲜指挥志愿军与美国军队作战。以后又听说朝鲜战场打得十分激烈,大批的美国飞机天天轰炸扫射,曾经两次把伯伯的住房炸得稀烂,伯伯两次险些遇难。回忆起当时伯伯对我们那种难以控制的感情,他在思想上是已充分做了牺牲准备的。”
彭德怀不让秘书为孩子们安排房间,说是不能给饭店增添麻烦,于是,这天晚上,将军的一家老小六七个人一起睡在将军房内的地毯上。
夜深的时候,秘书来报告,从西安带来的文件已经上交,片纸未留。彭德怀说:“把东西准备好,明晨出发。”
秘书在他的日记里这样记述道:“十月七日,根据彭总吩咐,晚上收拾行李,准备明晨出发。去向不明。”
毛泽东为了彭德怀的安全曾主张把志愿军指挥部设在中国边境一边,但彭德怀将军表示他要过境和金日成一起指挥作战。
10月8日晨,北京细雨。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亲自把彭德怀送上了飞机。飞机在气象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强行起飞,向北。飞机上同行的有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彭德怀的作战参谋成普以及秘书人员。同时,这架飞机上还有个身份特殊的年轻人,是彭德怀的俄文翻译。
彭德怀到达沈阳,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并且接见了金日成派来的特使北朝鲜内务相朴一禹,听取了当前朝鲜战局的形势。
10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军以上干部会议在沈阳召开。这次重要的会议第一次明确了中国军队将要出兵朝鲜作战。
彭德怀在会议上说:根据朝鲜战场的形势和金日成首相的要求,中央已经决定出兵朝鲜。这不是我们好战,完全是美帝国主义逼我们走这条路的。当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到达三八线时,周总理曾一再对美军发出警告,倘若越过三八线北犯,中国将出兵朝鲜。但是,美军、英军和南朝鲜军队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无视我国政府的警告,已开始越过三八线北犯,现正逼近平壤。其目的是向中朝两国边境鸭绿江边进攻,企图完全占领北朝鲜。我们的敌人不是“宋襄公”,他不会愚蠢到等我们摆好阵势再来。敌人是机械化部队,又有空军和海军的援助,进攻速度很快,因此我们要和敌人抢时间。中央派我到这里来,也是三天前才决定的。
这次出兵援朝,我们要决心打赢,但也要有不怕打烂的精神准备,万一美国人打进我国来,那我们就打烂了再建。
各军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干部、战士树立必胜的信念。要坚信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一定能够打败美帝国主义者。各军要日夜加紧准备,在十天之内克服困难,连夜突击,努力完成出国作战的准备工作。
这次入朝与美军作战,和国内不一样。美国在朝鲜有一千多架各型飞机,这将严重影响我军行动。现在于部战士对美机的威胁和恐惧心理是有道理的,因我军装备太差,只有少数防空火器。因此,周总理已飞往莫斯科,和斯大林商谈空军掩护和武器装备问题。
在即将与美军作战的时候,中国军队官兵的心理是复杂的。
这在彭德怀和高岗联名向中央打的一封电报中就可以看出来。
电报问中央一个问题:当我军出国作战时,军委能派出多少轰炸机和战斗机掩护?何时能出动并由何人指挥?陆空联络信号如何确定?
而当时新中国军队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空军。
面临战争,中国军队官兵的思想情绪大约分为三种类型。
据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的估计,第一种是义愤填膺,要求上前线与美军作战,这部分人占绝大多数,他们大多是解放军老兵,经过中国国内战争的考验,阶级基础好,政治觉悟高,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是部队战斗力的中坚;第二种是叫打就打,不打也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这部分人比第一部分的人少;第三种人则怕苦怕战,特别是害怕美军,害怕原子弹,认为到朝鲜去打仗是“多管闲事”,是“引火烧身”。这部分人大多数是新兵,或是原国民党军队的俘虏人员。
于是,“该不该打”和“能不能打”成为志愿军入朝作战前必须向官兵们解释清楚的现实问题。
对于普通的解放军官兵来讲,最令他们关切的问题是: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经过土地改革获得土地之后,和平的日子能不能真正来到。“家”的概念是中国士兵观念中最牢固的根基。历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肆意侵略的事实是最好的教材。美帝国主义占领朝鲜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本土。对占中国军队成份绝大多数的翻身农民来讲,没有比在外国的统治下更为痛苦的生活了。准备参战的第十三兵团中,东北人居多,东北地区在日本统治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曾在士兵们心头留下巨大的创伤,在创伤已经平复的时候,“再受二连罪”成为不能够容忍的事。
关于援助朝鲜的问题,官兵们接触到~个崭新的概念:国际主义义务。对于这个问题官兵们最容易领会的方式是想想中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语:“唇亡齿寒”。“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至于能不能打的问题,“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这个毛泽东早年的论断,对中国军队不怕一切困难敢于胜利的精神起到过巨大的作用。中国文化的精髓从根本上讲是对精神力量的崇拜,精神力量永远在物质力量之上的观点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同时,在承认美军的装备比中国军队强之外,还必须认真分析与美军相比中国军队的优势:一、中国军队在政治上占优势。因为是为了反侵略而战,师出有名,得到国内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美军是为侵略而打仗,是非正义的,遭到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反对。
二、中国军队有用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的传统,而且善于近战、夜战、山地战和白对战,这是美军不善于和不敢的。
三、美军打法死板,而中国军队善于隐蔽接敌和迂回包围作战。
四、美军不能吃苦,主要依靠的是火力。而中国军队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在近战中美军的火力发挥不出作用。
五、中国军队距离后方近,而美军后勤供应路线漫长。他们的坦克飞机多,消耗的油料、弹药就多,相反,中国军队消耗少。
政治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军事上以己之长,制敌之短,中国军队的战斗热情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官兵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釜山”,意为要把联合国军打到釜山赶下海去。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作战前夕和北朝鲜人民军在战争初期的乐观情绪惊人地相似。
第四十军的一名战士写了一首“诗”很能说明士兵们对战争实质的认识程度和广泛政治教育的成果:美帝好比一把火烧了朝鲜烧中国中国邻居快救火救朝鲜就是救中国10月10日晚,彭德怀一行乘火车前往边境重镇安东。在火车上,彭德怀成立了自己的指挥机构。
朝鲜战局的进展是令人焦灼的。从威克岛回到东京的麦克阿瑟命令已经越过三八线的联合国军队全面向北推进,并命令美第十军在朝鲜东海岸的元山实施登陆。到此时,联合国军北进的部队有:美第八集团军第一军(辖骑兵第一师、步兵第二十四师),第九军(辖步兵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第十军(辖陆战一师、步兵第七师)和空降兵一八七团;另有英军第二十七。第二十九旅,加拿大旅,土耳其旅;南朝鲜军有第一军团(辖步兵第六、七、八师),第三军团(辖步兵第二、五、九师),而南朝鲜的第一师配属美第一军,第十一师配属美第九军。同时,支持作战的还有美国第五航空队,拥有各种作战飞机700余架;第二十战略轰炸航空队,拥有各种轰炸机300余架。联合国军的总人数已经达到40多万人,各种飞机1000多架,各种军舰300多艘。其中第一线的兵力就有4个军、10个师、l个旅、l个空降团,共10多万人。
面对敌方压倒一切的阵势,11日,彭德怀到江边察看可供部队渡江的地点,同时,向毛泽东发出一封电报。事后证明,彭德怀的这封电报是正确和及时的,从兵力运用上讲,它被军事研究者们称为在中美军队首战中中国军队胜利的关键。电报内容是:向朝鲜境内出动兵力的数量。电报说:“原拟出动两个军两个炮兵师,恐鸭绿江铁桥被炸时,不易集中优势兵力,失去战机,故决定将四个军三个炮兵师全部集结江南待命歼敌,改变原定计划,妥否盼示。”
就在彭德怀准备进入朝鲜境内的11日凌晨1时,他接到了聂荣臻的电话:“你的来电已收到。原定方案有变化!有变化!主席请你和高岗明天迅速回京,中央有要事讨论。”
当晚,彭德怀回到沈阳。
12日,毛泽东急电:(一)十月九日命令暂不执行,十三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
(二)请高岗、德怀二同志明日或后回来京一谈。
苏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一系列所作所为,至今还有诸多令人迷惑不解的疑点。从联合国安理会第一次辩论朝鲜战争问题的关键时刻,苏联方面以中国有台湾问题为由缺席,从而导致联合国授权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那一刻起,苏联这个西方国家的主要冷战对手在朝鲜问题上的态度一直令包括中国领导人在内的整个世界有颇多的猜测。因为美国有一千个理由认为,朝鲜战争实际上是东西方冷战双方在二战后的第一次真枪实弹的较量,既然是较量,较量的另一方却始终没有明确的态度,这实在是令人费解的事。
事后看来,这完全是两个军事大国互相恐惧的结果。犹如猎人面对猛兽,无论人与兽谁都无法完全不怕。
就在彭德怀从北京飞往沈阳的10月8日那天,美军飞行员干了一件惊人的事情:美军两架喷气式飞机攻击了苏联境内苏哈亚市附近的一个机场。事件发生后,美国方面十分紧张,因为这一事件必将成为苏联干涉朝鲜战争的最好借口,尤其是这一事件和美军越过三八线发生在同一天,这很可能让苏联认为联合国军的“越线”是针对苏联的。美国人怀着巨大的恐惧立即就此事件向苏联方面表示歉意,并说这是领航的错误,对此有责任的飞行大队长已经被解职,两个肇事的飞行员已经受到惩戒,而且美国方面愿意赔偿苏联方面的一切损失。
美国提心吊胆地等待着苏联方面的反应,结果却是苏联方面根本没有反应,好像根本没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似的。
美国人于是认为这是苏联人的藏而不露,恐惧感随之更加强烈。其实他们不知道,扔在苏联境内的那几枚炸弹,已经把苏联人吓出了一身冷汗。
斯大林在意识深处强烈地认为,不到万不得已,苏联绝对不能和美国打。
中国决定出兵的时候,毛泽东立即给斯大林打电报通知中国的决心,时间是10月2日:菲里波夫(注:斯大林的代号)同志:(一)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二)我们认为既然决定出动中国军队到朝鲜和美国人作战,第一,就要能解决问题,就要准备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第二,既然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和美国军队打起来(虽然我们用的是志愿军的名义),就要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就要准备美国至少可能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其海军攻击沿海地带。
(三)这两个问题中,首先的问题是中国的军队能否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有效地解决朝鲜问题在不长的时间内,毛泽东和斯大林来往电报多达几十封。
对于中国决定出兵,斯大林是赞赏的,因为苏联在其中得到的好处十分明显:苏联既不冒和美国直接冲突的风险,又在远东地区遏制了美国的野心。对于中国方面提出的苏联出动空军给予志愿军支援的请求,斯大林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是,10月8日美国飞机袭击苏联机场事件发生后,斯大林在极度的紧张之余,领悟到了一个现实:就美国的军事力量而言,苏联的任何地方都在美国可能攻击的范围之内。于是,毛泽东接到了斯大林“苏联空军没有准备好,不能出动”的电报。
没有空军的掩护,志愿军在美国空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仗是没法打的。这令毛泽东陷入巨大的矛盾之中,并做出了志愿军暂时不要出动的决定。同时,他让周恩来立即到苏联去,拿毛泽东的话说,“还是恩来同志辛苦一趟”。
当周恩来走在克里姆林宫宽绰的走廊里,走向斯大林办公室的时候,他的身边还有一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林彪。林彪是搭乘周恩来的飞机来苏联养病的,但当斯大林接见周恩来的时候,周恩来还是把林彪一起叫上了。和斯大林的会见极其重要,身边有证明的人是必要的。此刻的周恩来所承担的是一个艰巨的外交任务。如果将中国方面决定暂缓出兵的决定告诉斯大林,很难预料斯大林是什么态度;而说服苏联方面出动空军,恐怕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对于苏联空军之所以不能出动,斯大林干脆把“没有准备好”的借口免去了,他对周恩来直接说了他的担心:“目前苏联空军尚不能出动。飞机到了空中,很难划定出个界限。”斯大林差点儿就要举出美国飞机飞到苏联境内轰炸的例子,“如果和美国全面冲突起来,仗打大了,也会影响中国的和平建设,特别是你们还处于战后恢复阶段……如果飞行员被对方捉了俘虏,就是穿志愿军服装又有什么用?”
周恩来说,如果苏联空军不出动,中国暂缓出兵。
斯大林沉默了,好久后才说:“那么,就让金日成在中国东北建立个流亡政府把。”
斯大林的态度十分明确,苏联空军的问题是不容再讨论了。
但是,斯大林对中国立即出兵还抱有希望。他指示有关部门加紧对中国空军的训练和装备援助;同时,对中国军队常规武器装备的支援也答应尽快运到。
联合国军队极其迅速地向中朝边境方向一再推进。中国军队一切准备就绪已陈兵鸭绿江边。和出兵不出兵的抉择一样,毛泽东再次面临抉择的艰难。
经过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彭德怀、高岗等人的反复讨论后,中国领导人最终做出决定:即使在没有空军的掩护下,也要立即出动,抢在美军的前面,至少在朝鲜境内占领一片可以部署部队的地盘。抗美援朝不是空话,战机一失,就不复再来。其理由在毛泽东发给还在苏联的周恩来的电报中阐述得很明白:恩来同志:与政治局同志商量的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在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以北大块山区打开朝鲜的根据地,可以振奋朝鲜人民。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
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
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际国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未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一九五零年十月十三日这封电报,不仅仅是提供给周恩来向斯大林表态的,也是对中国方面为什么出兵朝鲜的最实际、也是最明确的阐述。
据后来的西方史料记载,当周恩来向斯大林表示,即使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中国也决定出兵时,“斯大林流出了眼泪”,连说“还是中国同志好,还是中国同志好”。不管这种传言是否可信,中国人的举动出乎苏联人的预料之外是可以肯定的。毛泽东说斯大林根本不了解中国,言外之意是:斯大林根本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人。
彭德怀的一席话很能说明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安东,他对他的部下说:“我这个人命苦。从参加革命那会儿就在苦地方,长征的苦不用说了,抗日战争在太行山,解放战争在大西北,这次又要去朝鲜,到的都是苦地方,这不是命苦吗?我说的是实情。我们共产党人注定要和‘苦’字、‘穷’字订交道。没有苦和穷,还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
10月16日,回到沈阳的彭德怀再次召开志愿军高级干部会议,他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出兵参战的指示,并确定了先组织防御、再配合人民军反攻的基本作战方针。在这次会上,彭德怀还特别说明了出国作战的部队纪律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博得了全中国人民的赞扬和拥护。到朝鲜后,要切实遵守纪律,不能侵犯群众利益。对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必须认真注意。只有搞好群众关系,取得群众的帮助,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一般说来,在下面三种情况下,最容易犯纪律:一、打了胜仗的时候;二、打了败仗的时候;三、遇到艰难困苦的时候。在这三个时候要特别注意。我们要胜利时不骄傲,挫折时不气馁,遇到困难不埋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虚心谨慎,亲密团结,克服困难,坚持向前看,就能战胜一切敌人。”
10月18日,彭德怀再次应毛泽东之召回京。根据目前朝鲜战局的发展,毛泽东感到原准备以防御为主的打法可能在迅速前进的敌人面前无法实施,于是,与彭德怀面谈了改变战略战术以打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案,并决定第十三兵团于19日起开始渡过中朝边境上的鸭绿江。
在彭德怀最初离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曾设家宴招待即将上前线的彭德怀。在这个家宴上,毛泽东把自己的儿子毛岸英介绍给彭德怀,且就毛岸英想跟随彭德怀去朝鲜的想法征求彭德怀的意见。彭德怀犹豫了,因为他知道,刚刚结婚的毛岸英对毛泽东的个人感情来讲是多么的重要,他是毛泽东的长子,是杨开慧留下的儿子,而上前线就意味着生命的危险。在毛岸英的恳求下和毛泽东的支持下,彭德怀答应了。
10月8日早晨,在那架向北飞去的飞机上,彭德怀身边的那位俄文翻译就是毛岸英。
当时,从来不喝酒的毛泽东举杯说:“我这杯酒给你们两个人送行!祝你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正当中国领导人对是否出兵朝鲜在做着艰难抉择的时候,麦克阿瑟向部队下达了“联合国军第四号作战命令”,改变原定的美第八集团军和美第十军在平壤一元山腰部会合的计划,命令这两支部队继续全速前进直到鸭绿江边。就在毛泽东举杯为彭德怀将军送行的那一天,联合国军从三面包围了平壤,开始对北朝鲜首都实施强攻。人民军的外围防线最终被突破,平壤的降落已成定局。
10月19日,平壤陷落。
同是这一天,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渡过中朝边境的界河——鸭绿江。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誓词是: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是保卫祖国的战士。
当此,美帝侵略台湾、朝鲜,屠杀中国人民,企图进攻中国大陆,扩大侵略战争的时候,为了保卫祖国国防,为了保卫世界和平,我们志愿军出兵朝鲜,配合朝鲜人民军,坚决打败美帝侵略者,消灭中朝人民的共同敌人。
不怕任何艰苦,坚决服从命令,自觉遵守纪律,热爱朝鲜人民,尊重朝鲜人民领袖,团结兄弟友军,掌握战术技术,勇敢歼灭敌人,为祖国争光,为人民立功勋。我们要高举毛泽东的旗帜,向胜利前进,不消灭敌人,决不罢休。
中美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就历史而言,这场冲突的发生是一种必然。共产党中国外交政策中强烈的意识形态因素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伟大理想目标的追求,使得这个东方民族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屈辱和失败之后,当这种追求所面临的考验被置于民族力量与尊严的至高无上的位置时——谁也不能说这种冲突本来可以避免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漆黑的夜色中开始渡过鸭绿江,黑压压的人流遮盖了冰冷江面上的月色。在这一天渡江的部队中,有一个名叫麻扶摇的年轻人,是志愿军炮兵第一师二十六团五连的政治指导员,他怀着誓要战胜美帝国主义的激动心情写下了一首“诗”: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保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郎,齐心团结紧,打败美国野心狠!
麻扶摇的这首“诗”后来经过作曲家的修改和配曲,成为了那个时代全中国的男女老幼人人都会引吭高歌的歌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