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东依黄河,西连洛川、富县,是陕东战略要地,胡宗南视之为关中屏障。
1947年10月21日,西北野战军第2、第4纵队解放宜川,23日又主动放弃宜川。胡宗南重占宜川后,即以整编第76师第24旅2个团守备,兵力较弱,且地处黄龙山脉之中,是黄龙区同晋绥、太岳解放区之间联系的一个钉子。拔掉这颗钉子,解放黄龙山诸城,可进一步打通与晋西北的联系,巩固后方,造成解放大西北的有利态势。
1948年1月29日,彭德怀在米脂县吕家沟召开野战军旅长以上干部会,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关于向延安、宜川线出击,得手后向该线以南、渭水以北进攻,以建立渭北根据地的指示,决定第一步以围城打援的战术攻宜川。
彭德怀说:宜川是胡宗南棋盘上的一个重要棋子,我们打宜川,胡宗南必然派兵来增援。敌人一向对我军实力估计不足,刘戡还有股蛮劲,所以一定会来增援。这就便于我军以逸待劳,选择有利地形,在运动中各个歼敌。指挥员们一致赞同,说:这一招把刘戡的坟墓都准备好了。
会议确定进行宜川战役,先以一部兵力围攻宜川,调动黄陵、洛川等处敌军来援;野战军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先歼援敌,然后再夺城。彭德怀明确提出,在战术上,攻城部队应积极动作,但勿急克,逼敌驰援;打援部队应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速战速决。彭德怀把这个“围城打援”的方案报告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迅速得到批准。
彭德怀在部署攻打宜川的同时,即着手进行打援的准备。他依据侦察的材料,分析敌军从黄陵、洛川等地增援宜川,可能走三条路线:一条是经瓦子街到宜川。这是条公路,便于大部队机动,距离近,增援快,可迅速解宜川之围,但有遭野战军伏击的顾虑;二是经石堡(黄龙)到宜川。虽也是一条公路,但路况差,距离远,不利速援;三是沿第一条道路以北的进士庙梁到宜川,这是条山间小路,地形复杂,翻山越岭,行动缓慢,重武器不易通过。
敌人究竟会走哪条路呢?彭德怀在野战军司令部全神贯注地估量着,像是问自己,又像问其他同志:“来不来呢?可能从哪条路来呢?”
一科副科长接着他的话茬说:“敌人胆小,我估计不敢走小路。”
彭德怀说:你这个估计基本正确。根据敌军过去的作战行动规律,刘戡从自身的安危出发,是会走小路的。但下命令的是胡宗南,而刘戡上次增援清涧时来得慢,受了处分。这一次他一定要走得快,要走公路。
彭德怀进一步分析,一方面胡宗南要兼顾守军与援军,经瓦子街往宜川,既近且好走,可以迅速达到解围;此人又主观成性,对下骄横,必然命令刘戡经第一条道路驰援。因而决定把部署打援的重点放在第一条路线上。
另一方面,我军也准备“如敌不援,则夺取宜川后继续南进,夺取韩城、白水、合阳、大荔等城”。决心下定,彭德怀风趣地说:“围城打援,钓大鱼。我们钓刘戡,钓来钓不来两种可能。刘戡只要进来,就别想出去。”
为此,西北野战军决定集中第1、第2、第3、第4、第6五个纵队,发起宜川战役。首先以一部兵力攻打宜川,吸引敌增援,集中主力歼灭取道瓦子街的增援之敌。并要求各纵队在2月10日前完成一切出发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