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第三军团在平汉线遭遇惨败,军团总指挥何成浚下达了撤往漯河以南的命令。从许昌到漯河距离不短,最远的部队要走六十多公里。下面的参谋和各旅团长都觉得不可理解,认为即便要撤,也没必要撤这么远——敌前做长距离撤退,等于自行崩溃,如果西北军乘胜追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令人奇怪的却是西北军并没有进行追击,第三军团因此出人意料地在撤退中取得了成功,各部既没有损失辎重骡马,也没有减员。庆幸之余,人们纷纷议论:“第三军团糊里糊涂地撤退,真是莫名其妙;冯玉祥军不追击,更是莫名其妙。”
第三军团的人感到莫名其妙,南路军的将领也在跺脚。他们认为这正是一个乘胜追击的大好时机,不需要用很大的兵力,就可以取得很大的效果,放弃了极其可惜。
放弃追击正是冯玉祥本人的决定。他认为,在张桂军已退出长沙的情况下,西北军纵然打到武汉,对张桂军也起不了支援作用,反而有可能因战线拉得太长,兵力过于分散而陷入被动——中央军主力在陇海而不在平汉,一旦从豫东发动进攻,西北军势必陷入首尾不能相顾的处境。
第三军团,不过是一些缺乏战斗力的杂牌嘛,遭此挫败,短时间内更不敢北上。我正好可集结重兵于豫东,痛痛快快地打上一仗,给蒋军主力以歼灭性打击,这才是解决战局的上策哩。
抱着这一如意算盘,冯玉祥采取了新的战略,即对豫南的第三军团仅采取监视的办法,而对豫东的中央军精锐给予狠狠的重创。
在击溃第三军团后,冯玉祥即命令张维玺的南路军停止向南追击,只要能够与第三军团相持于漯河一线即可,同时将孙连仲、张自忠调回豫东。
蒋介石发动新攻势之际,正是冯玉祥将兵力从平汉线上抽出之时。后者将计就计,命孙良诚、庞炳勋、吉鸿昌迅速后撤,以便给对手造成可乘虚捣隙的假象。
发现蒋介石中计,冯玉祥即采取“正面截堵,两侧包击歼敌”的策略,下令孙良诚、庞炳勋、吉鸿昌从正面堵击,自平汉线调回的孙连仲、张自忠从右翼兜抄,晋军从左翼堵击,孙殿英在后方进行扰乱,从而对蒋军形成一个四面包围的口袋阵势。
接到冯玉祥的密令,各军大为振奋。负责在晋军、西北军之间进行联络的张樾亭更是欣喜于色,说:“蒋介石执行这个强袭开封的打算,用的都是他的基干精锐部队。只要我们协同努力,联系密切,别让他跑了,定能将其消灭。”
如果不是一封神秘电文的到来,中原大战这场活幕剧确实可以宣告落幕了。
蒋介石并不是从中原大战开始才实施“银弹外交”的。事实上,在大战前,他就已经对西北军里的通信译电员进行收买并发展了内线。
那封至关重要的密电就来自内线之手。看了密电,蒋介石才知道冯玉祥不仅已将孙连仲、张自忠从平汉线调回,而且还给他设了“口袋阵”,不由得大惊失色。
为了解救这场危机,他再次亲临柳河车站坐镇指挥,一面改变部署,下令出击部队撤退,一面急调平汉线的上官云相师,并限其三个日夜到达陇海前线。
上官云相原系孙传芳麾下悍将,在杂牌军中属于战斗力比较强的。中原大战之前,蒋、阎、冯都对他进行了争取。上官云相说他本属北方部队,似乎应该站在阎、冯一方才对,但在他困顿的日子里,阎、冯对他却没有一点照应。比较起来,蒋尚能相容,又代表中央政府,所以决定跟着蒋走。
上官师到达陇海线后,被用于攻击“口袋阵”的两侧,特别是晋军一侧,从而使出击部队获得了很大的突围空隙。
尽管如此,原有的出击部队也已被截成数段,损失较为惨重,其中损失最大的,是担负掩护任务的教导二师。教导二师由张治中任师长,其装备和待遇与教导一师相仿,但作战能力都是一样薄弱,因此经常遭受友军的讥笑和谩骂,被说成是好看不好吃的废物。
吉鸿昌派敢死队发起冲锋,敢死队先投手榴弹,再用大刀砍杀,把教导二师打了个落花流水。当时豫东正下着大雨,到处都是沼泽泥泞,教导师官兵急于奔逃,身上穿的呢子衣变成了“泥子衣”,脚上的大皮鞋也变成了“高靿马靴”。
奇袭行动偷鸡不成蚀把米,而精心培养的教导师又如此不给自己长脸,蒋介石真是被郁闷坏了。他只得继续下达严令,用火车紧急向陇海线抢运援兵。
第十二师是从后方赴援的部队之一。由于军运频繁,车辆调度很慢,每次只能运一个团。各团一到柳河,就马上被蒋介石派往了前线最紧急的地方,最后师长金汉鼎身边仅剩下炮兵营、工兵营等特种部队。蒋介石在召见他时一开口就问:“你的工兵营能打仗吗?”
工兵营的主要任务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所以金汉鼎觉得蒋介石问的这个问题很怪异,便顺口答道:“很能战。”
蒋介石立即下令将工兵营派上第一线。
由于撤退和赴援及时,反蒋联军并没有能够大量歼灭对方,除重创了教导二师等少数部队外,只截获了百余辆汽车和一些辎重。中央军实力仍在,而且经过调整部署,加强工事,又打造了一道坚固阵线,双方重新形成对峙之势。
这次中央军奇袭行动的失败,还影响到了其他方面。东北军出兵助蒋本来已经水到渠成,不料在6月中旬召开的东北高级干部会议上,出兵入关的提案又遭到了否决,反对者提出的主要理由就是中央军在陇海线失利了。
长驻关外的方本仁、吴铁城闻听这一消息,均不胜诧异。在前线指挥的蒋介石自然更是沮丧万分。一名将领在谒见蒋介石的过程中,发现老蒋满面怒容,而且地上有许多瓷器碎片。出了门后,他赶紧问蒋介石的侍从副官:“委员长心情不畅,是何原因?”
侍从副官回答:“(蒋介石)一看到或听到前方战况不利的消息,经常用骂人和砸器物来撒气。地下是茶杯碎片,刚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