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榘是冯玉祥当混成旅旅长时的营长。那时冯部下有中下级军官十三人,除了韩复榘外,比较知名的还有刘汝明、孙连仲、孙良诚、石友三等。这十三人都是军中的活跃分子,遇到有事,常常越过本方长官而直接找冯,冯也喜欢直接指挥他们,以便更好地控制最基层的部队。因此之故,十三人在冯面前炙手可热,被冯视为嫡系亲信,时称“十三太保”。
韩复榘等“十三太保”由士兵而升军官,由中低级军官而升至高级将领,以后大多显山露水,甚至成为一方诸侯,都与冯玉祥擅长练兵和能够不拘一格地挑拔将才有关。
冯玉祥很懂得士兵的心理。他的挎包里常带着剃头刀、剪刀、修脚刀,到军营查访时,看到士兵中有头发长得长的,便立刻找来脸盆盛好水,亲自给士兵剃头洗头。他还会让士兵脱掉鞋袜,看脚指甲是否长了,长的话也亲自予以修剪。
一传十,十传百,冯玉祥关心士卒的名声便由此建立起来。但凡他到部队驻地视察,当地市容和军队焕然一新,街上溜达的零星军人也随之减少,甚至于因公外出的官兵都穿戴得整整齐齐。
如果说练兵是冯的特长,那么用将则是冯的软胁。有冯玉祥的老部下评论他对部将的态度:“冯先生出身寒微,以‘战将’脱颖而出,故始终于能战之将,爱之而不重之,视之如匹夫焉。”
“匹夫”就是冯玉祥对部将的定位。对这些“匹夫”所提意见,哪怕是正确的建议,他往往都不屑一顾,以“不懂事”“小孩子见解”等等大家长的语气加以斥责。
北伐前一段时间,韩复榘的部队一直没能拿到薪饷。冯玉祥承诺北伐成功后便予以补发,北伐结束,韩复榘想起了这件事,就写了封信让人带给冯玉祥。信上说:“几年来,大家生活都够苦的,高级将领们都是老先生(冯玉祥)一手培育的,虽然没有什么闲话,而许多下级官兵,都随总司令(冯玉祥)不久,长此不发饷,恐怕不好维持,请求总司令补发一下欠饷。”
冯玉祥看过之后,顿时脸色通红,把信一摔,大声对信使说:“你们一共有多少人,发给你们的钱还少吗?”
冯玉祥所说的钱是他发给韩复榘的“维持费”,而韩复榘信里讲的却是以前欠发的薪饷,并不是一回事。北伐后,冯玉祥有了更多的地盘,也就相应有了更多的钱,但他手里一有钱,便拿去扩充军队,自然不可能再补发欠饷。
面对冯玉祥的蛮横无理,信使除了连声答应“是,是”,不敢有任何反驳。回去之后,他也不敢说出冯玉祥发火的事,只能报告韩复榘:“总司令说,目前经济困难,补发欠饷一时不易办到。”
在“十三太保”中,韩复榘、石友三是自认遭到冯玉祥另眼相看的两个人。缘于南口战役时,晋军腰击西北军,韩、石于穷途末路之中,不得不暂时投降阎锡山,靠山西供给粮饷,以资维持。后来冯玉祥东山再起,声言对韩、石不予追究,但彼此在精神上始终存在着隔阂。
北伐之役,韩、石出力不小,尤其在克复平津的过程中,韩复榘第一个率部进入了北平。可是冯玉祥却对他们的战功只字不提,只对孙良诚一味表扬提拔,称孙为常胜将军,称孙所带的部队为铁军。冯玉祥这样的做法,让韩、石很是不满。
孙良诚首先被保荐为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虽然也被发表为河南省主席,然而又穷又苦的河南如何能够与山东相提并论?与此同时,冯玉祥又将韩身上所兼任的二十师师长给开了缺,另由石敬亭接任。
石敬亭时任西北军参谋长,冯玉祥对他十分看重和信任。石敬亭治军极为严格,接任二十师师长后,他不仅将师部里韩复榘的亲信大部予以撤换,还在集合部队训话时,痛骂该师纪律不好,说:“韩复榘把你们二十师带成土匪了。”
韩复榘由此认为,冯调任他为河南省主席,不是像对待孙良诚等人那样论功行赏和予以重用,而只是作为撤销他兵权的一个手段。石敬亭的一系列言行,更令他在伤心之余,还加上了愤恨和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