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大张旗鼓的写这篇后记,是因为这篇文之于我的意义,非常重要。
实在是有太多话想说了。临到正式上市了,却忽然觉得什么语言都无法形容我自己对它的喜爱——假如允许我这样夸张的话。
出版前编辑问我是否要加上后记,我说不用。或许是因为情到浓时情转薄,我甚至很怀疑自己能否写出一篇有关《阳光》的、看得过去的随笔,去附在全书的最后。
而将这样一篇与正文无关的随笔放在这里,是因为觉得当初和我一起分享这个故事的读者,大多数还是在这里。大概只有你们,才能容忍我此刻的语无伦次。
打从写它的一开始,我便声称它雷,且白,直到现在,拿到了实体书读完一遍,我依然这样觉得。
可我还是由衷的喜欢这个故事。
如果是一直断断续续关注这个专栏的读者来说,应该知道《阳光》是某个顶着“无处可逃”这个矫情名字的人……有幸出版的第x本小说。
既非第一本,也非最后一本。
可就是这本,我喜欢得无以复加。
这个故事里有我偏好的各种因素,宗教,文物,博物馆,古建筑,以及……完美的男主。
或许是在写到《阳光》的时候,各种情感酝酿得最是充足,以至于这个故事的每个情节,我都可以在断开N久之后,再随时随地的捡起来续上,而不会在情感上产生断层。
同样的,对于这篇文,正因为我付出了十分饱满完整的情感,以至于……让自己产生了某种刻意的叛逆,于是在后边的《雾逝人非》里,有意的选择了一种相对冷静的叙述方式。
实体书的彩页中有当初自己写下的这样一段话:“云初寺也好,高足杯也罢,文物传承千年,笔下的爱情却是历久弥新。Oldisnew。于时间上如此,于爱情亦然。”
它的出版,“经历了很长时间。最初动笔的时候是萧瑟的秋季,那时展泽诚刚刚发现洛瑶的异常,不安,恐惧和后悔……敲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是在最冷的冬天,结局却是保加利亚玫瑰如云霞般盛开;修改的时候春雨绵绵,重写的开头中,房间里洛瑶和展泽诚彼此凝望,寂静无声……”
假如用时间这个维度来衡量,《阳光》的出版大概迟了整整有半年多的时间。固然,《阳光》的上市错过了当初追这文的读者最为热情的时间——可是我想,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嘛?长长的一年时光沉淀下来,假如还有读者记得它,依然愿意买来收藏它,这对于我而言,才真正的觉得……是欣慰吧。
最后,十分老套、也十分真诚对一直陪伴我的读者说一声谢谢。
关于实体书:全文虽然并没有完整的放上来,可是大体的脉络——我想看到最后一章的读者们都已经清楚了。实体书做了很多修订,也添加了番外。因为之前已经拿到样书,觉得非常精致——出版方记忆坊对于做书的用心程度向来是让我觉得非常欣赏的。也一并谢谢编辑小白——
出书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