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裴度远走,安靖白是打从心底里觉得空了一块。
这是真正的感情,并不是他知道裴度来日飞黄腾达而故作巴结的惺惺作态,他喜欢宋崇这样的人,也喜欢裴度这样的人,说到底,即便是前世,他也是十七八岁的少年,他和裴度、宋崇之间的意气相投,有着不带世俗利益污染的少年热忱,纯粹又炽烈。
千里送君终须别,他朝相会自有期。
“回去吧。”
安靖白说了一声,赖管家便带着伯府的人与他分别,他宋崇、月七等人则往青蓝书院方向走。
裴度走后,安靖白的计划是做两件事。
第一,实现诺言,提前帮助宋崇进入青蓝书院读书。
第二,自己也开始钻研准备考武举,不止射箭和技勇这两项,在文墨上他也不能落下,毕竟到了后面,文墨非但要考帖经,还要考策论,那是要写八股文的,肚子里没有墨水,这条路就走不远。
第二项慢工出细活,要时间积累才能见效,第一项却是马上可以做的。
暮春时分,按照历年的规矩,青蓝书院开始招收新的学子,因着青蓝书院的名气,前来报考的考生每年都有千百之数,而最后录取的不过区区百来人而已,可谓十中选一。
考题是青蓝书院的山长亲自主笔,参考县试、府试出题,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当中挑选,有时直接是近年县试、府试的题目,但这些都不在话下,这些规则对“垂涎”青蓝书院已久的宋崇来说早就烂熟于胸,关键是以宋崇如今的水准,怎么说四年后就是状元郎了,现在答些县试、府试的题目自然游刃有余。
宋崇果然小小厚积薄发了一下,和安靖白报名参加入学考试之后,在一千两百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书院山长钦点他的文章为近数十年来入学考试者最佳,而安靖白又帮给了他和张泰比箭赢来的五十两银子,再不用担忧束脩问题,宋崇便顺理成章以“魁首”的身份入青蓝书院读书。
原书中,宋崇要到明年春末,也就是一年之后才入青蓝书院读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安靖白帮他把这个时间节点提前了一年,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帮宋崇解决了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宋崇不必再从他母亲和长姐身上“索取”,这使得他更加珍惜进入书院读书的机会,也对安靖白倍加感激。
除此之外,云姨娘那边也有了结果。
此前,安靖白提议请宋崇长姐来替代他叔婶一家管理伯府乡下的田庄,为了公平起见,也不让云姨娘为难,安靖白请云姨娘试探过宋崇长姐是否有管理才能再做决定,云姨娘亲自看过之后,果然发现宋崇长姐的能力才干和为人处事都属难得,便主动表明身份,征得宋崇长姐同意之后,将她请到伯府,云姨娘亲自带她跑上跑下熟悉各项事务,她也争气,很快便上手,云姨娘向老太太请示之后,果断将原本乡下部分田庄交予她打理。
云姨娘不忘告诉她原先是安靖白一直在推举她,她是聪明人,心知自己和安靖白并无交集,安靖白如此推举,必然是看在宋崇的面上,她非但亲自来跟安靖白道谢,也将此事告诉了宋崇,嘱托宋崇感谢安靖白推举之恩,宋崇一家对安靖白更是感激。
随着这些事一件件办完,安靖白的计划便也逐渐落实,到此时,外头且不说,在伯府里,在云姨娘、安若柳、宋崇一家以及月七、兰芽和菱君等人眼中,安靖白是真变好了。
春浅夏深,待到七月底,安靖白和宋崇收到了裴度从京城的来信。
裴度主要说了三件事。
第一,他父亲得皇帝召见之后,果然留京任职,竟然直接拜入中书,担任中书左丞!
虽说他父亲原本担任的布政使也是妥妥的二品大员,在大周朝相当于一方封疆大吏,中书左丞也是二品官,可其中的差别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布政使是外放官员,中书左成是天子“近侍”,和六部尚书这些正二品的大员从职位品级上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差别,再往上走,那就是中书参知政事和中书左右丞相这三个顶级职位了!
由此可知,裴度的父亲正式踏入大周朝核心权臣的位置,获得了争夺中书丞相的资格。
一个门阀世族出身的“领袖”能得皇帝如此信任且身居要职,要么是这个皇帝昏庸,不懂权衡节制的政治常识,要么是这个“领袖”本身具备无可挑剔的能力,而安靖白知道,大周朝现在的这个皇帝并不昏庸,反而是难得的明君,因为此后就是他支持宋崇和裴度在大周官场进行各项政治活动,这也直接说明裴度的父亲属于后者,具备旁人说没有的理政才能。
只是长辈们在仕途上的升迁,使得裴度这些后辈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这也是裴度信中说到的第二点。
他政治联姻的对象是当今户部尚书家的小孙女,一位叫做许幼微的姑娘,两家的婚事已经定下来了,成婚典礼就在今年十月,两家联姻是什么目的自不必说,好在裴度表示,他找人打听过这位许幼微姑娘并无心上人,且对这门婚事并不抗拒,他不算拆散人家姻缘的元凶,成婚之后以礼相待,必不使人家委屈。
第三件事是关于裴度自己的仕途选择,他和父亲做了一笔“交易”,他答应了和户部尚书家的亲事,他父亲便以中书左丞的特权向皇帝推举他为“恩荫生”,恩荫生是仅限于高官子孙的特殊恩典,在大周朝,拥有一定品级的官员,在朝廷举办特殊庆典或者遇到举国同庆之事时,比如太后寿辰,皇太子大婚、皇帝封后等等大事,可以由官员推荐一位子孙作为荫生,荫生可以直接出任为官。
以裴度父亲中书左丞的职位,裴度通过荫生出身,可以直接出任正六品的“主事”官,待他大婚之后,他就是正经的六品兵部主事了!
此外,裴度还贴心的将近十年以来,所有文举武举会试、殿试试题以及三甲卷等资料送了过来,他还专门找人请教,分别给安靖白和宋崇罗列了备考策略,如果照着他的建议走,不说一定能考到京城,至少路不会走歪,在提供信息这一点上,裴度这个兄弟可谓尽心尽力。
安靖白和宋崇自然感激,分别回了信,至于回礼——宋崇擅长笔墨,给裴度和他的新娘子画了一副“枝鹊连理图”并配了一首自己做的诗作为新婚贺礼;安靖白没有那种高雅的文艺水准,找云姨娘商量“借了”一笔钱,请匠人雕刻了一对玉璧送去。
待这两样礼物和回信一并寄到京城时,裴度也刚好成婚了。
安靖白知道,宋崇和裴度的交情只是一个开始,他们日后会在京城相遇,风云际会,携手共进,数十年起起伏伏,在波云诡谲的官场中走过那条千军万马拥挤的独木桥,直至到达名留青史的彼岸,而他自己要想跟上这两个人的脚步,不至于成为他们三人之中的第三人,在前行的道路上被远远甩在身后,他现在就要做得更多。
武举这条路,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改变原主形象的需要了,而是他跟上裴度和宋崇脚步的必由之路,他想要去京城,想要获得进入朝廷中枢的资格,想要跟将来的宋崇和裴度并列站立,武举是不可或缺的敲门砖。
那么,当确定一件事成为自己的目标,安靖白就会全力以赴,就如他前世学习射箭,分秒必争,日夜不辍。
参考裴度发来的信息,和宋崇商量之后,在“文”这一项上,安靖白做出了计划——一年之内读熟背熟《孙子》、《吴子》和《司马法》这三本武举课本,同时开始学习写作八股策论,由宋崇手把手指导。
至于“武”的这一项,射箭他会根据武举的要求调整练习,舞刀和掇石这两项,他购置了练习所用的青龙刀以及重石,全部仿照武举考试的规格,在松风院□□开辟了一个小小的练习校场。
从此之后,宋崇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安靖白亦是闻鸡起舞,两人各自完成自己的早课之后,照旧从伯府出发到青蓝书院读书,而与此前不同的是,宋崇也是青蓝书院的学生了,他和安靖白不再以主仆相称,而是成为了同窗好友,知己兄弟。
万物向阳而生,少年意气风发,在黑与白的夜与日里默默行进,为的是去往更广阔的的新世界。
(第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