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万古江河 第六十六章 帝城尘梦一年间

“娘娘怎么这样糊涂!下毒酒中鸩杀安庆绪,你莫非能不与他共饮?就算鸩杀功成,你又怎么可能全身脱逃?左右你都是一死啊!”紧紧攥住沈珍珠手腕的人沉声说道。

“你!——”沈珍珠转头,惊诧的看着面前的玄衣蒙面人。从他的声音,她已然辨认出他是谁。

玄衣蒙面人轻轻放手,微略弓身,朝左右迅捷的扫了一眼,语速甚快:“娘娘没有认错,我是冯翌。安庆绪恐怕立即要回来,我与他武艺势均力敌,不能靠近他。现在诸事不宜细说,但娘娘切勿听信他人之话轻举妄动,我既然能进入邺城必定会千万百计保全娘娘。”停顿半刻,蹙眉凝息,低声道:“他们回来了,娘娘务必记住我的话——”话音刚落,人已如飞鸟般掠上院墙,一晃眼便不见。

果然没一会儿安庆绪便回来了,面上微有恼怒之色,想是那刘鲁二妃让他十分不痛快。

沈珍珠心中惴惴,思量着方才风生衣的话和陈周下午的突然出现,有些地方百思不得其解。听风生衣说话的口气,他应当是凭借自己卓绝轻功刚刚混入邺城,他本与陈周都受命与李豫,为何对让自己鸩杀安庆绪一事,明显有不同的态度?再说风生衣现在也不是一般的小吏身份,堵然离开长安日久,怎么向朝廷解释?

这一晚,安庆绪果真只与沈珍珠把酒言说往事,再无其他。

此后很长时间,沈珍珠再未见到过陈周和风生衣。陈周是极聪明谨慎的人,装扮乞丐的方法必定不敢再用第二次,再说为此事说不定陈周和风生衣已经发生争执,一次不中,二次不用,陈周大概已放弃这鸩杀安庆绪的方法。风生衣忌惮安庆绪武艺,也不敢随意涉险入安庆绪的“宫殿”。

至二月中旬,邺城内继粮草不继后再起恐慌。沈珍珠偶尔听宫女们议论,说郭子仪不知从哪里得的主意,在邺城外四处筑垒、挖壕,放漳河水入邺城,令得城中如遭洪涝,四处积水不泄。邺城排水本无问题,只因安庆绪占据邺城后大兴土木,且属下官员不通水利,将原有的排泄功能半废半弃,普通年份排水还无甚大碍,但郭子仪施用此灌水之法,使水位日日升高,邺城如同一水桶,假以不多时日,必会不攻自破。能将邺城弊病带出告知郭子仪者,大概非风生衣莫属。

在此情况下,安庆绪更加颓废。治下官吏一来因惧怕安庆绪刀剑,二来知道肃宗收复两京后对投敌者尚处罚极重,他们身为叛党,开城投降也是死。左右都是死,不如死守着以求史思明来援后博一线生机。因此,安庆绪麾下几员大将和官吏倒还尽忠职守,力保邺城。

二月底,时势突转。史思明亲自率兵在距邺城五十里处扎营,增援安庆绪。得知这一消息时,沈珍珠正与安庆绪同在大殿中,看见安庆绪只是微扬嘴角冷笑一声,殿中其他将领官吏多是喜形于色,恨不能欢呼雀跃。

三月初四三更时分,沈珍珠刚刚入睡,忽觉有人在推搡自己。睁眼一看,却是风生衣立在榻边。

风生衣仍是全身玄衣,道:“娘娘赶快准备,我今晚负你出城。”

沈珍珠疑惑着:“为何这样急?邺城不能攻下么?”

风生衣面有忧戚:“时势紧迫,就这两日我大唐就要和史思明决战。”

“史思明仅十余万人马,我大唐三十余万!你是说,大唐竟不能取胜?”沈珍珠惊道。

风生衣点头:“我来回邺城内外,一直观察大唐各路军马。史思明不可小觑,可我大唐兵马……各自为政,鱼朝思颐指气使,焉能不败。”急急说道:“若大唐兵败,史思明入邺城,到时安庆绪自身难保,情况混乱,娘娘你极为危险。今晚我便背负娘娘越城门。”

沈珍珠心怀颓然,暗暗叹气,本已站起的,又退坐到榻上。轻声道:“冯翌,你老实说,你是未得任何人授意,私自来邺城的吧?”

风生衣微有一愣,想了想,才答道:“娘娘明鉴,我是收到严明书信,说娘娘被困邺城,而殿下却……”顿了顿,绕过这个话题:“严明知道唯有我的武艺方能凌越邺城城墙,我这才自作主张——”其实当天在愁思冈严明立于李豫身后,也认出了沈珍珠,他暗自留意,偷听李豫与张涵若的对话,料想李豫不会救沈珍珠后,连夜遣人托书给风生衣。风生衣当时偏巧回师门不在长安,十日前才返回,拆信一看便快马加鞭赶往邺城。他知道陈周潜入邺城之事,入城后先与陈周会合,竟得知陈周要沈珍珠鸩杀安庆绪,见情况紧急,不及与陈周争辩,就赶至邺城“宫中”阻止。

风生衣向来说话都自称“属下”,唯有这次来邺城一直自称“我”,虽是称谓之别,沈珍珠早已暗自揣测到风生衣此行不是受命而来。

沈珍珠看着面前之人,亦是剑眉星目、国之栋梁,那何灵依虽然口口声声说要和他争个生死高低,其实早已芳心暗许,素瓷虽与他无缘,却始终无法忘情。背负她出城,他口气轻松,若果真容易,何不早早就救出她,怎会在此时才做决断?

沈珍珠心念流转,脑中想着主意,口上问道:“那放水灌城的主意,定是你传出带给郭子仪老将军的吧。”

风生衣口中称“是”,道:“原来郭子仪老将军早知道陈周半年前就受命于殿下混入邺城以做内应。殿下……用心良苦,若陈周内应功成,必能将功抵过,回复官职。”说完屏息静听四面动静,再次催促沈珍珠稍作收拾赶快随他逃走。其时邺城“宫中”防范并不严密,若要混出宫不难。

风生衣提及李豫时话语含混,沈珍珠看他神情,已猜测到李豫所想所行,风生衣现在是怕她难过,不忍提起。

她怎能难过。

他本该如此,她与他已成陌路,他身负社稷江山,他不会再为她徇私情,涉奇险。

他本该如此,这才是帝王之道。她求仁得仁,又有何撼?

然而,当听到“殿下”二字时,她心中仍如万千密鼓擂动,往事微茫点点袭来,惟摒弃思量,方可不心伤。

她眉心微蹙,忽然得了个主意,道:“别忙!我久居这邺城宫中,得知一些史思明内情,定对我大唐与史思明的决战有利!”

风生衣闻言大喜。沈珍珠又道:“你稍等半刻,容我将所知记录下来,你速速送至郭子仪将军处。”说毕,先令风生衣逃避在室中暗处,再点燃烛火,果然立刻有宫女扣门入内探视,沈珍珠只说睡不着起床看书,那宫女知道沈珍珠得罪不得,告罪退下。

沈珍珠就着烛火,想想写写,须臾便写就书信,涂蜡封好递与风生衣道:“速去速回,此事不能耽搁。”

风生衣点头道:“好,这一来一回不用一炷香功夫,娘娘做好准备,衣裳要穿简便些,暂且耐心等候。”

沈珍珠笑道:“若大唐能胜,我能否逃出邺城都是无妨。”见风生衣转身,她略有迟疑,忍耐不住,猝然开口问道:“适儿——”

风生衣立时明白,微笑道:“娘娘放心,殿下对小世子宠爱有加,小世子现在有——”以手比对自己身量,“有某这里高了——”

沈珍珠眸中暗蕴泪光,点头道:“我知道了,——我早就知道,殿下决不会亏待适儿-冯翌,多谢。”转身道:“快走吧。”

待风生衣告退,身影消失于室中,沈珍珠拭过眸边泪痕,长长的舒气。

她知道,风生衣不会再回来了。

她虽然呆在邺城日久,但连安庆绪都不知道史思明的弱项隐秘,她哪里又能知道什么“内情”?

她写给郭子仪的信,只是言明三点:其一,她曾是广平王妃、大唐镇国夫人;其二,冯翌忠于唐室和太子殿下,若执意行不可为之事救她出邺城,必会使国丧股肱,殿下失左右臂,求郭子仪看在太子殿下份上,阻止冯翌再入邺城;其三,冯翌武艺高强,若要阻止其重回邺城,只能智取,不可强敌。

当此之际,她只能这样保全风生衣。

三月初六,唐军与史思明兵马于安阳河北岸展开决战。史思明与麾下张通儒、李庭望等分率精兵,采用游击战术,分袭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四部,四部各自为战以致兵马伤亡过半。唐军虽损失惨重,然兵马总数仍大大强过史思明。郭子仪见势,欲率兵斜插攻击史思明兵马中路,谁料未及布阵交战,忽的飓风乍起,尘土飞扬,天地昏黄,郭子仪大呼:“天不佑我大唐!”乃令后退,唐军丢盔弃甲后南撤退,退至缺门检点人马,竟只余下数万,至此唐军大败。

“好消息”传至邺城,安庆绪治下将领、官吏莫不山呼万岁,暗地里喘过一口气。安庆绪只是冷笑,毫无兴奋之色,当日醉酒后对沈珍珠道:“我的末日已逼近了。”

沈珍珠道:“为何这样说?”

安庆绪摆弄手中酒杯,醉意十足:“那是当然。邺城官兵奋力死守,只因强敌是大唐,若是史思明,他们恨不能开城迎接。如今唐军被驱,史思明那老匹夫必会长驱直入邺城,接管我这一切。哈哈哈……那些将领官员们,别看他们今天拜我叩我,称我为皇上,可是明天,他们说不定就拜别人了……这就是当臣子的好处——他们可以降敌,降了后还是臣子,领俸禄,安家庙。可是我,我,我是皇帝,当然不能降,不能降……哈哈,宁死不也能降,降了也只有死……”

沈珍珠默默地看着安庆绪。他是清醒的,所以也是悲哀的。她不能劝,无法劝。自幼读史书,看吴越争霸、三国杀伐,多少的奇人异士,自以为可经天纬地,终究抵不过滚滚历史洪涛,湮灭了,散去了,徒留后人叹息。将军沙场百战,终究有一天要面对敌人蜂拥而至,身畔萧然无人。

三月初七,天方破晓,邺城宫殿里乱糟糟一片,沈珍珠打开房门,只见内侍宫女们东奔西跑,有的身背包袱,有的东呼西叫,往常侍奉守卫她的宫女和侍卫们早不见踪影,别的内侍宫女看见她犹如未见,垂头便各忙各的。沈珍珠觉得蹊跷,难道史思明已经进城了,这样快?为何未听到攻城打杀声?随手拉住一名小宫女问是怎么回事。

那小宫女说道:“史思明已经到城门下,要皇上立即出城迎接,不然攻下邺城后杀无赦。那些守城门的将领个个都想卖好放他入城,邺城哪里守得住啊。哪个晓得史思明攻下邺城后会怎样对待我们这些旧宫人,还是赶快收拾细软躲一下吧,夫人你也赶快跑,晚了就来不及了!”

没想到史思明来得这样快,看来垂涎“大燕皇帝”宝座已经急不可耐。这正是她逃跑的机会,先逃出宫再说。

左右察看半刻,见右向人流最多,便提裙混在其中往外跑。

谁想刚刚转过一个弯角,有人便如同石柱般挡在面前:“夫人,圣上有诏,命你立即见驾!”沈珍珠一看,竟是安庆绪近旁的一名侍卫。

他终归不会放过她。

在侍卫看押下,沈珍珠一步步走入正殿。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斜射入殿中,正映得安庆绪身上铁甲熠熠生辉。

沈珍珠昂首看去,安庆绪面如寒铁,全身披挂伫立大殿正中。

他与她远远对视。她从他的眼神里捕捉不到一丁点信息,唯有深深阴冷。

“你动手吧。”她竭力让自己泰然自持,淡淡说道:“最好是一剑刺死我。”

安庆绪不答话,看她的眼神变得怪异,一时阴冷,一时仿有忧伤,一时狠毒,一时失神,变幻莫测。殿外吵嚷呼叫声纷纷扰扰,与殿中如隔一层天地,这里,一切都静得让人窒息。

“轰铛”,安庆绪忽的拔剑出鞘,扬手间一剑斩断身后龙椅椅靠,殿中众侍卫都悚然一惊:“陛下!”

安庆绪已回剑入鞘,侧头,朝沈珍珠挥手:“你走吧!”

“什么?!”沈珍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安庆绪不看她,点了殿中四名侍卫,命道:“朕即刻去见史思明,待城门大开,你等从侧旁小道护送她回吴兴。”

其时殿中侍卫不足百名,都是多年跟随安氏父子的旧部。当即有人跪下道:“臣等愿护卫陛下,杀出一条血路。或者,只要陛下振作精神,以陛下绝世武功,史思明未必能攻下邺城。”

安庆绪按剑肃容:“朕大势已去,你们跟随朕日久,今日便都散了。此殿后室中仍有不少珠宝钱币,你们可自行分发。”昂然道:“朕既然称帝,史老贼兵临城下,朕岂能做缩头乌龟,就算身边无一兵一卒,亦要入他千军万马之中,死又何妨!”

殿中侍卫纷纷下跪:“臣等愿随陛下出城!”

安庆绪耸眉稍稍动容,沈珍珠断声喝道:“不可!”上前几步,对安庆绪道:“你既然都愿意放我一条生路,为何自己还要去送死?为何不能放自己一条生路?”

安庆绪仰天哈哈大笑,笑容乍毕,面色沉下,说道:“这是我们男人的荣与耻,你,不懂!”唤声“我们走”,众侍卫齐声应“是”,一起往殿外霍霍走去。

“安二哥!”沈珍珠在他身后徒劳的唤了他一声。

安庆绪脚步一滞,仿佛要回过头,终于只是头也不回的冷冷说道:“你快些跟上。这四名侍卫忠心耿耿,定能安全护送你回吴兴。吴兴……是个好地方,我……永远也不能再回去。你回去后,就再也不要出来。”

说完这句话,他一拍腰间长剑,脚下不再停歇,率先踏出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