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是诚心结交,官胡配的脆弱性就不言自明,一个是虚与委蛇,“容身保位”,另一个是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大家都戴着假面在表演,一天两天犹可,一月两月也能勉强忍忍,一年两年就有些憋不住了。
率先憋不住的是胡林翼。没错,官文在一般事务上都能听他安排,从不插手干涉,但是这个人私下很不检点,一方面是驭下不严,对部属乃至家丁过于放纵,另一方面他自己也浪吃浪用,花钱如流水——如果银子是从官文自家腰包里掏出来的,无论开销多少,胡林翼都不会有意见,关键官文花的都是公家的钱!
官文极深的城府,胡林翼都能看得出来,而且知道对方心里拨的都是什么算盘。他曾经对身边人说过,一个人沉稳老练是好事,但不应该有太多世故,因为世故太深是容易耽误国事的。
明清之际,有两部小说在民间最为流行,一部是《水浒传》,另一部是《红楼梦》,胡林翼都看过,而且他认为这两部书均为“世故之书”。
《水浒传》中的宋江、晁盖并非穷得活不下去,才被“逼上梁山”的。事实上,宋江是押司,晁盖是地主,说得难听点,都是黑道白道全吃得开的底层“强人”。一部《水浒传》,就是强人之书,看了这部书,大家都有了做强盗的理由和底气。
《红楼梦》里面凡涉及上层官府,全是清一色的官官相护,权钱交易,最经典的就是贾雨村的“葫芦僧判葫芦案”。
胡林翼此时正在整顿湖北吏治,想到官文可能会误自己的大事,暗地里又有了要不顾一切予以弹劾的想法。他深知关系重大,因此特地找来一个叫阎敬铭的官员征求意见。
阎敬铭出语惊人:“确实可能会误事,不过不是官文,而是大人你!”
胡林翼听后大吃一惊,赶紧问为什么。阎敬铭抛出了两个反问句。第一句是:“你要弹劾官文,难道官文就肯吃眼前亏,不反过来也弹劾你?”第二句是:“督抚互相揭短,互相攻击,别说您不一定会赢,就算赢了,咸丰撤掉官文,能保证继任者就胜过官文?”
这都是早在与官文见面之前,魁联就说过的。胡林翼听了没有吱声,在他看来,仅以第二句而言,这种一茬不如一茬的理论,只能说有一半道理,官文已经够贪腐的了,实在想不出还有谁比他更差劲。
胡林翼倒情愿换一个能干些的来,或许他不一定像官文一样事事顺着你的心,但我胡林翼做官,也不是为私,而是为公。只要能给下面做个好榜样,大家商量着办,又有什么不可以?
阎敬铭见胡林翼保持沉默,索性直入主题:“官文是旗人,你如有大事,可以借他的话来达到你的目的啊。”
这句话说得多少还有些隐讳,它真正的含义其实是说官文通着天呢,你胡林翼办不到的事,他官文却可以办到。
阎敬铭跟广东的陈桂藉一样,原先都是户部主事,了解很多京城内幕。他知道咸丰虽然委任胡林翼为湖北巡抚,但对胡林翼并不完全放心。
如果说早先道光、咸丰都充分信任胡林翼,这是有可能的,因为当时的胡林翼跟江忠源相仿,或者管的地方不大,或者只是单纯战将,但当胡林翼上任到与曾国藩差不多的地位,成了文武兼备、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员时,就值得皇帝多考量考量了。
尤其咸丰是向来极为看重湖北的战略地位,视其为“天下要冲”,他绝不可能让胡林翼在湖北说一不二,官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起一个监控或牵制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一件事是出自胡林翼之口,咸丰或许要推敲半天,患得患失,若是由官文主动提出,则会一无疑虑,那样办起事来无疑要顺畅多。
再退一步讲,纵使官文帮不上什么忙,只要他愿意,还能扯你后腿不是。要知道官文身为督抚,有密奏之权,他尽可以地在咸丰面前编排你,给他那么一恶心一倒腾,你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都得大费周章。
阎敬铭的提醒,有如醍醐灌顶,让胡林翼有了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