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乍浦,英军所过之处,几乎每一所房子都会向他们射击,而当人们抵御不住时,这些旗人家庭就出现了全家自杀的惨烈场面。一时间,自杀者的尸体甚至把乍浦河水都给堵住了。
乍浦之战,英军伤亡64人,其中还包括一名官居陆军中校的高级指挥官,为鸦片战争以来所未有,这给参战的英军官兵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这个惊叹号到镇江之战时达到了顶峰。
1842年7月21日,英军进攻镇江。与以往中国军队一般都占有数量优势不同,在镇江一战中,双方的数量优势已经易位,攻方超过了守方。
远道赶来参加扬子江战役的英国援军终于到齐了。为了关键性的这一战,印度政府倾其所有,能派的都派过来了,英军的海陆军总数达到两万,其中陆军在一万两千以上,配有炮兵、工兵等特种部队,兵力如此之强,在英国的海外殖民史上甚为罕见。
在发现英军的企图后,牛鉴也已向镇江城外紧急调拨了增援部队,其中有四川兵、湖北兵、江西兵、河南兵近三千人,但在实战中,所有这些绿营军队几乎都只能打打酱油,真正起作用的还是驻守城内的八旗兵。
和乍浦一样,镇江也是八旗驻防区,领军之人为老将海龄。在历史上,海龄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老头很倔,几乎跟哪个上司都搞不好关系,这使得他老是被降职,降的比升的还快。他本来已经是总兵,不知为什么被同为旗人的琦善参了一本,一下子连降两级,被送到新疆改造去了。
道光怜惜他是个人才,又把他调回来,让其出任京口副都统,并且还亲自写谕旨给他,劝他改改脾气。可海龄依然故我,没多长时间又跟初来江南的牛鉴干上了,于是第二次被参。
这次他的运气不错,前方军事紧张,正值用人之际,所以虽然降了两级,但被给予留任察看的处分,没有一把年纪灰头土脸地再赴新疆。
作为一个思想保守的八旗军官,海龄有满洲为尊的倾向,性格上也暴躁轻率。在英军兵临镇江城下时,他曾下令关闭城门,镇江郡守请他开城,以给城中居民留下活路,但是海龄坚持不肯这么做,说是开门可能带来危险。
百姓要求出城,他就以汉奸罪名予以拘捕,为此还滥杀无辜,这导致他在鸦片战争的一众殉国将领中口碑很差。不过总的说来,此人“大节无亏”,算得上是一条好汉。
驻守镇江的八旗兵共有一千六百人,攻城的英军则有近七千人,无论武器还是人数,对比都很悬殊,可这一千多八旗兵在海龄的率领和指挥下,却能够以弱抗强,与对手一掐到底。
另一方面,英军也犯了错误,他们的错误是没有把镇江和乍浦联系起来,以为乍浦守军只是偶尔坚挺了一下,再加上占有完全压倒性优势,使得他们十分轻敌。在之前的作战中,一般都是海陆军进行配合,唯有此次海军作壁上观,基本未用舰炮对镇江城内进行射击,仅对城外的绿营军队做了象征性轰击——没有任何意外,绿营兵在伤亡几十个人后作鸟兽散。
这一下英国人更不得了:重炮什么的都不需要了,直接端着枪进城吧!
结果是英军反而被八旗兵抱住了一顿痛打。参加镇江之战的八旗兵又分两类,原驻镇江的京口八旗训练水平稍差,相比之下,从南京调来增援的四百青州八旗要厉害得多,这些兵勇也成了守卫镇江城的核心主力。
当天,青州八旗表现十分抢眼,他们奋勇格杀,刀柄上渗满鲜血,滑得拿不住,仍大呼杀贼。
英军企图用长梯从正面登城,但是在八旗兵的顽强阻击下,“坠梯者纷纷”,根本爬不上城,最后选了一个叫十三门的地方,才打开缺口,而十三门那里正好没有青州兵把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