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木桶已然不济事了,奕山命人在自己下榻的贡院内日夜打造秘密火器。这里面有射到对方人堆里就能引起大火的火箭,还有相当于现代燃烧型手榴弹的火球火炮,反正是绞尽脑汁,把大清国能搜罗到的各种大小发明都翻腾了出来。除此之外,又在广东佛山装配火船和火筏,它们与秘密火器一起,组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火攻船队。
以火攻水,一般陆军是玩不转的,因为光火船火筏就驾驭不了,奕山从福建雇募了近两千名水勇参战。
本来奕山在广东福建还招募了五千名水勇,这些人正在路上,此外准备工作也未全部完成,但由于道光越催越急,英军越逼越近,奕山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他在未通知杨芳的情况下,提前发动了广州之战。
1841年5月21日深夜,火攻船队出动。百余只火船从上游冲下,紧随其后的是运兵船,奕山的计划是先用火攻,继而让步兵登舰与英军近距离厮杀。
应该说,这种战法并无不妥之处,奕山的统兵指挥与临场表现也算中规中矩。遗憾的是,英国海军并非一千年前的曹军可比,那些大军舰的速度很快,移动也非常灵活,见火船冲过来,能闪的都闪了,遭到破坏的最多是一些来不及躲避的小艇。
倒是临近的炮台发了威,趁着英国军舰争先恐后地往后闪避,一时顾及不到岸上,他们噼里啪啦发炮,一连击中了三艘大军舰。
大清国炮台的岸炮虽然看上去个个“高大全”,但内囊都是虚的,甭管轰多少下,都轰不沉军舰,顶多在表面搞些小伤疤。不过就这样,已经算是不错的战绩,奕山也乐坏了,他当即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给道光发去报捷奏折。
奕山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皇帝身边转悠,你要他不说假话不吹牛皮根本是不可能的,只是多点少点而已。这份奏折也毫不例外,尽得添油加醋之能事,在那上面,击中三艘军舰变成了烧毁六艘,至于英军的死伤,奕山干脆眼睛一闭,用了一个“不计其数”来形容,还说“逆夷号呼之声远闻数里”,英国兵的惨叫声几里之内都能听到,你说爽不爽?
道光没有理由不爽。实际上,自从广州开战以来,他几乎天天都盼着好消息,心情“焦切之至”,已经快急疯了。奕山的那份不知注了多少水分的捷报,如同春风化雨,立刻把可怜的皇帝从不幸中拯救了出来。
按照原来的要求,道光是要奕山一个都不放过,将英军予以全歼的,但人这东西,最受不了失望折磨。在林则徐、琦善、杨芳等“能人”一个接一个让他心碎之后,又等了这么多天,道光已经不知不觉地从全胜退向“能胜”,像这样扎对手几个眼的事情他也能接受了。
道光传旨嘉奖,奕山也以为自己得了手,但是到第三天,即1841年5月23日,风云突变,英军主力到达了广州。
义律的进攻令下得比奕山还早,但是由于此前英军驻于香港,所以迟了几天才在广州附近集结完毕。
在英军发起进攻后,奕山使出浑身解数,也进行了局部的有效抵抗。据英方统计,从5月21日到25日,英军共死伤77人,创造了自鸦片战争开始以来英军伤亡的最高纪录。
可是奕山并没有力量扭转乾坤,像杨芳一样,在传统的古典战争中他们也许可以如鱼得水,但对近现代战争却无一例外地寸步难行。5月25日,义律再次复制虎门战役时侧后包抄和抢占制高点的打法,从侧后攻占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随即建立了野战炮兵阵地。
四方炮台可以俯瞰广州全城,只要英军愿意,野炮可以打到城内能看见的任何一个位置。到了这个份儿上,奕山不得不投子认输。5月26日,义律开出停战条件,除中国军队需撤出广州城外,另索要六百万元的赔偿,说白了就是“赎城费”。
撤是没有问题,残余守军本来就没什么作战能力了,主要是钱让谁掏,假如写个奏折给道光,包括奕山在内的好些脑袋就要骨碌骨碌地掉下来了。
还好,广州的本地商人有钱,不就六百万吗?我们给,只要你们不在城里打仗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