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虎门炮台的陷落,广州已经无险可守,最近时,英军兵锋距广州仅隔数公里之遥。
在需要英雄的时候,英雄终于出现了。1841年3月5日,杨芳赶到广州。
从沙角到横档,已连输几轮,不过那都可以算作海战,陆战就难说了。道光不是一个锦衣玉食的孱弱天子,虽然不是马上得天下,但这么多年风风雨雨,起码也算骑马保天下,尤其在经历张格尔之役的重大考验后,他绝不会缺少指挥陆战并一战而胜的勇气和底气。
过去的张格尔不是也猖狂得不行吗?张牙舞爪的样儿,以为谁都拿他没办法,而当时的南疆纵然不算生死存亡,也在危在旦夕之间,形势之紧张,绝不亚于如今的广州,结果怎么样,还不是让我给活捉了。
问题看来还是出在将帅身上。想想就明白了,琦善这小子那么怕死,整天就记着跟英国人谈判,仗能打好吗?关天培倒是不错,但他是水师将领,没有指挥过大规模陆战,输得也不意外。
召唤我的陆战宿将吧!这次出征广州,道光特地组建了一个全新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杨芳不是一把手,但无疑最为耀眼,也最令皇帝所看重。
当年平定张格尔之乱的“三剑客”,长龄、杨遇春都去世了,只剩下杨芳仍健在。这位生擒张格尔的英雄,其时也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爷爷了,按道理早该回家抱孙子,他自己也多次打报告,以病求退。可是环顾宇内,像杨芳这样战功卓著且经验丰富的战将实在太过珍稀,所以道光又再度起用,直到此次任命他为参赞大臣。
派杨芳出征,其实希望将张格尔一役在广州重新复制一遍,道光对此信心十足。他丝毫不担心杨芳打不了胜仗,他怕的是英国人船快,别一打不过,就要远遁外洋,朝深海里跑,这样过段时间又要卷土重来,他又要再次遣师出征,多麻烦啊!
“杨芳,你要这么干,像平定张格尔之乱那样,先出奇兵断其后路,务使片帆不返,让他一条船都回不去,然后再四面出击,扫荡干净,直至擒住义律,如此才算大功告成。”
在被任命为参赞大臣之前,杨芳官授湖南提督,干的活也是四处扑火,今天哪里兵变,明天哪里骚乱,都得他去招呼。接到谕旨时,他人正在江西,这倒也好,缩短了路程,使他成了新团队中到达前线的第一人。
当杨芳现身广州,立刻赢得一片欢呼,无论老百姓,还是大小官吏,皆“倚为长城”。
到任后,杨芳迅速调兵遣将,组织兵勇扼守各个要点,但他很快发现义律并不是张格尔,而英军也比南疆叛军和浩罕骑兵厉害了不知多少倍。
在张格尔一战中,叛军已经装备了燧发枪,但数量并不是很多,用“连环铳炮”足以应付,英军不同,他们手中拿的全是燧发枪或更高级一点的击发枪。中国军队使用的鸟枪本来就差着级别,就这样,还属于特种武器,只能配到一半,质量也差得要命,有的用了几十年都没更换过,最离谱的竟然用了接近两百年!如此算来,你得多少支鸟枪才及得了人家一支燧发枪啊,所以“连环铳炮”毫无作用。
比枪更有发言权的是炮,不过双方的差距仍可参照枪,也就是说,大家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于是乎,战场之上,大清国的兵勇完全成了对方的活靶子,上多少死多少。久而久之,底下将领们也都泄了气,有的临战前竟暗地派人与英军商量:能不能你不放炮,我不放炮,谁都不要放炮?
后来一想不对,上头知道要杀头的呀,又赶紧觍着脸改口,说要不这样吧,我放几次没有炮弹的炮,算给皇帝留面子,然后马上就走掉……
杨芳傻眼了,以往的那些作战经验毫无用武之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