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伯里克利时代(后期) 战争最初之年

当时的希腊人大概多数都已忘记了第二次希波战争,在战争以后出生的人也为数不少。

但是有预见力的人是不会忘记历史的。

那场战争发生时,伯里克利15岁,斯巴达国王阿希达穆斯14岁,波斯国王阿尔塔·薛西斯15岁。

前两者因尚未成年所以在后方度过了学生时代。而阿尔塔·薛西斯在父王身边亲眼目睹了波澜壮阔的萨拉米斯海战,那是他想忘也无法忘记的经历。触碰希腊势必引火烧身,这是阿尔塔·薛西斯从性情因此变得乖戾的父亲那里学到的教训。而且他还收留了赢得海战却在政治上失意的地米斯托克利,让他做自己的政治顾问并一直关照他直至自己去世。

因而,时年64岁的波斯国王拒绝了伯罗奔尼撒同盟的请求。理由是他必须信守17年前波斯与雅典缔结的《卡里阿斯和约》。


有学者认为,斯巴达并没有参与伯罗奔尼撒同盟请求波斯国王出兵一事,那是科林斯的单独行动。对此我颇为赞同。

斯巴达人欠缺外交感是不争的事实,他们有过多的自尊心。

希腊各方团结一致反击波斯军是在公元前479年的普拉塔亚平原会战。赢得那场会战的是与阿希达穆斯有血缘关系的帕萨尼亚斯及其手下的斯巴达战士。

这样的斯巴达人会在半个世纪后低下头向当年一败涂地的波斯国王的儿子请求援军吗?

斯巴达人不像雅典人那么狡诈,没有多少心眼。说到底,自尊心是一种宁死也不突破某些底线的决心。

所以,这场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由于波斯的置身事外,变成了一场希腊同胞相互厮杀的战争。


公元前431年春意盎然之际,斯巴达国王阿希达穆斯率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24000名士兵,进攻阿提卡地区。

此时国王再次做了尝试。他派一名心腹去见伯里克利,但不是以私人名义,是以公开的使节的身份前往。

在那时,敌对国双方领袖如果有私下接触会被视为叛徒,有被控叛国罪的危险。去对方的地盘拜访做客,转眼成了一去不复返的过往。

很可惜,雅典法律禁止己方与率军进入雅典境内的敌方交涉。雅典人赶走了斯巴达国王的使节,阿希达穆斯最后的努力化成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