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的这场战争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钱,对于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英国商人垂涎三尺。
英国作为当时西方最先进的一个国家,他们一开始对中国的禁烟态度也很温和,如果因为禁烟就对中国发动战争,在道义上他们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试想,如果中国人在英国贩卖鸦片,那肯定也是被判处死刑。
义律是主张对中国动武的,但英国的外交大臣甚至对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说出这样的话:“女王陛下统治的政府,不支持不道德的商人。”女王的意思是让义律用和平的外交的手段解决争端,不可以提到武力层面。
随后,英国政府获知林则徐因为鸦片贸易全面禁止与英国通商,这等于是将英国从中国市场赶走。对于欲望正处于上升期的资本主义来说,这是他们无法忍受的。终于,英国国会发起投票,战争派占上风,战争就这样打响。
战争之初,清廷认为英国不过是蛮夷,对中国构不成威胁。
1840年6月,英国统帅兼全权代表义律率领十六艘战舰抵达澳门,总兵力有四千人。英国外相巴麦尊指示义律封锁珠江口以后,率领大部队北上,攻下舟山群岛。7月5日,英军袭击舟山市定海县县城,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第二天,定海沦陷,在这场战役中,英国的旗舰马利拿号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触礁后沉入海底,威里士里号成为旗舰。8月,英国舰队抵达天津的大沽口,主战派首领道光帝看到英国舰队来势汹汹,思想产生动摇。
义律给道光递交了一份国书,要求允许通商并惩办林则徐。道光让琦善南下广州与义律谈判,琦善虽然同意惩办林则徐,但是在通商一事上没有给予义律满意的答案。10月,林则徐和邓廷桢被革职。但是在通商问题上,谈判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义律因此失去耐心,决定打完了再谈判。
1841年1月7日,英军事先没有发出战书就袭击了虎门的炮台,清军死伤七百多人,损毁船只十一艘。面对失败,琦善不得不作出让步,与义律签订了《穿鼻草约》,该条约规定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但英国必须向中国政府缴纳一定的税额;中国赔偿英国六百万银元;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英军撤军,归还定海。
这个条约是琦善和义律私人签订的,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都没有签字。英国政府对这个条约很不满,认为极大地损害了英国在中国的利益,女王觉得义律简直不可理喻,对中国人太好了,建议国会将其免职。
而道光帝也对琦善相当不满,认为他在出卖国家利益,下令将琦善革职抄家,同时派遣奕山、隆文和杨芳到广州指挥作战。清军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的率领下,英勇作战,然而还是抵挡不了英军强大的火力。到5月,清军全面溃退,广州附近的要地一一沦陷。奕山率领一万八千名清军退守城内,被迫与英军议和,签订《广州条约》,答应带领部队撤出广州,并勒索广州商家赔偿英军六百万银元。议和之后,奕山非常害怕,在道光面前,将这次惨败说成是大胜。
不久,英国国会通过女王的提议,将义律免职,调任璞鼎查接替他。璞鼎查来了之后,先后攻占了厦门和鼓浪屿。10月1日,又攻陷定海,后来因为军中流行瘟疫,放弃了定海。在定海战役中,中英双方都损失惨重。1842年1月,英军又攻打台湾中部,被台湾道姚莹和台湾总兵达洪阿击退。没多久,英军又攻打吴淞口。
道光惊惧交加,任命宰相奕经为总司令,率领两万精兵和英军作战。1842年春,奕经率领两万大军围攻宁波的一千英军,却被英军打得一溃千里,奕经本人侥幸逃了出来。随后英军长驱直入,攻占了上海和江苏镇江,把军舰停泊在南京的江面上。璞鼎查此时非常嚣张地对道光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接受英国提出的条件,将下令大炮轰击南京城。
此时,道光已经顾不得天朝上国的面子了,江山要紧,保命要紧,派人前去和英军谈判,接受英国的条件,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赔偿英国两千一百万两白银,割让香港全部主权。更过分的还在后头,《南京条约》有一些附加条约,这些附加条约完全无视中国主权,规定:英国人与中国人如果发生纠纷,不受中国的司法审判,而由英国领事来审判;英国军舰可以停泊在五个通商港口;英国在五个商埠里可以建立租界,租界如同英国本土;中国以后提供给其他国家的利益,也应该同时给英国一份。
在《南京条约》中,中英双方对鸦片都只字未提。英国作为当时一个强大的国家,在正式的条约中不方便将鸦片写进去,英国当局很清楚,这么做的话必然会留下污点,而且会遗留下很多麻烦,见不得人的东西还是任其在阴暗处发展。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场战争。
英国实际参战的兵力大概在七千人,加上一些辅助的和补给的不超过两万。中国能够调动的兵力号称有八十万,是英军的数十倍,然而在装备和组织上却远远落后于英军。中国军队的抵抗也不能说不英勇,像两江总督裕谦、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这样的高官都先后壮烈殉国。
在努尔哈赤时代所向无敌的八旗军怎么这么不堪一击呢?明朝末年,海盗头目郑芝龙指挥的海军就曾全歼荷兰舰队,后来荷兰舰队再次跟郑氏海军PK,又一次输给了郑氏。李约瑟认为,明代海军战斗力超过了欧洲国家的总和,而西方列强用短短两百年的时间就赶超了中国。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对中国落后于时代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