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万万没有想到,废掉太子会惹来这么多的麻烦。
储位问题让康熙头脑紧张,想到这个问题,他本能地感觉到一种恐惧。但是这个问题迟早都要解决,谁能帮自己呢?
康熙想到了久违的老臣李光地。李光地是汉人,跟索额图和明珠不一样,他是凭着自己的实力爬上来的,一路中进士,点翰林,做到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还曾担任过太子的老师。
康熙与李光地的关系就像刘邦跟张良的关系一样,李光地不是一个权臣,而是一个有智谋的大臣,所以他们君臣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
在要不要杀掉胤禔和胤礽的问题上,康熙就咨询过李光地的意见。李光地说,废黜太子囚禁胤禔都可以,但是杀掉自己儿子的行为却万万不可,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不祥的事情。
康熙把自己的困境都坦然告诉李光地,说储位未定,阿哥们个个都蠢蠢欲动,不立储不行啊!要立储的话也不知道立谁。
李光地静静地听着,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这是皇帝家事,发表任何意见都必须特别小心。
看到李光地不说话,康熙只好将自己心里的想法全都说出来:“之前朕所以废掉太子是因为太子看到自己兄弟死了,冷漠无情,毫无关心之意。二来也是因为太子最近暴虐无常,完全丧失了心智。不过,现在事情已经水落石出了,都是大阿哥在后面搞鬼,让太子中邪了。这次找你来呢,就是想和你商量一下立储的问题。”
李光地听出来了,康熙的言外之意是想复立胤礽。对于中邪一说,理学出身的李光地当然不相信。李光地郑重地说:“我现在身居高位,鬼物都不敢近身,何况是二阿哥这样尊贵的人。邪魔之说,皇上万万不要相信。”
李光地的言下之意似乎是不主张复立胤礽。
康熙假装没有听出来,问道:“如果不是邪魔,又是什么呢?”
李光地说:“人性。人的地位一旦尊贵无比,就容易产生骄纵的情绪;日子过得安逸了,就容易放纵。骄狂放纵的日子过久了,人的神志很容易昏聩,听不进去别人的任何话。一旦在这种状态中沉湎久了,就很容易改变人的性情,让人狂妄自大,是非不分。”
康熙当然不愿就这么放弃胤礽,他问道:“二阿哥还能改过来吗?”
李光地以前做过胤礽的老师,对胤礽很了解,他说道:“要他变成一个正常人,也不是不可能,不过要付出一些代价,除非二阿哥能够清心寡欲见心明性,不要再过那种糜烂的生活。只要他心境淡泊,时间长了,自然能恢复本性。”
康熙点点头,不过似乎没有听进去,对这种比较玄妙的东西,这位现实的皇帝并不是特别上心。他说道:“朕想再让二阿哥当太子,结束众皇子们明争暗斗的局面。”
李光地听了显然不太赞同,但他不好正面反驳,只说:“二阿哥的病需要时间调养,不可操之过急。”
康熙说要立谁为太子,谁都无法阻拦,他这次召李光地来,更准确地说不是为了征求李光地的意见,是希望李光地把复立胤礽的信息传递出去,看看朝野上下的反应。也希望大臣们能够揣测皇帝的心思,主动请求复立胤礽,这样一来,自己也有面子了,将来也有回旋余地。
但李光地这个人非常谨慎,他知道这事情事关大清国体,再说他本人并不赞同复立胤礽,所以始终没有把这事说出去。
看到李光地不配合自己,康熙只好自己动手了。康熙选择的地方是畅春园,他想在这里搞一次民意测验。作为一个皇帝,康熙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作为一个处处以明君标榜的皇帝,他不会粗暴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常常会表现出礼贤下士体察民意的姿态。
这一天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把大臣们召到畅春园开会。大臣们从康熙选择的地点就感觉到了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例会,畅春园是前废太子读书的地方,当然是有含义的。
大臣们到齐后,康熙说道:“朕这段时间心力交瘁,主要是废掉太子后,无人为朕分担政务,所以才劳累啊!现在,各位从众阿哥里面推荐一个出来当太子,谁的得票最高,朕就让谁当太子。不过,大阿哥乖戾暴虐,不在入选之内。”
康熙还提醒大臣们,不要搞小团体,秘密串联,更不要互相打听,抱着从众的心理。在这次投票中,康熙剥夺了一个人的投票权,这人就是大学士马齐。康熙为何要禁止马齐投票呢?马齐是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家世显赫。马齐担任过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和议政大臣,是朝廷的重臣。康熙禁止他投票是因为马齐跟八阿哥胤禩的关系很好,是“八王党”的领袖。
作为一个很要面子的皇帝,康熙也拒绝承认自己是想要立胤礽。他对大臣们说:“上次朕召见二阿哥,有人猜测朕想重新立二阿哥,于是便献殷勤保奏二阿哥,如果你们这样想便错了。立储之事朕自有分寸,到时你们遵旨就行了,不必妄自揣测。跟二阿哥关系近的人不必高兴,跟二阿哥关系远的人也不必担心。”
对于康熙的这个举动,大臣们都非常困惑,不知道他想干嘛。除了在上古禅让制时代,从来没有听说过由大臣们推举国君的,当然,满族在入关前,还有大臣推举的模式,但是入关之后这个模式就取消了。
八阿哥胤禩的人缘是最好的,在当时众阿哥中他最会玩关系。听说康熙搞什么选举,他的支持者们纷纷活动,他们在手心写了一个八字,见人就把手心给人看,希望大家都投八阿哥的票。加上八阿哥人缘确实好,有这么卖力的宣传队伍,人气想不高都难。
结果很明显,八阿哥以绝对的优势击败其他皇子。得知这个结果时,康熙目瞪口呆,经过这么多事情,康熙已经是草木皆兵。他担心这个结果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过康熙已经有言在先,强忍着怒火说:“立储之事关系国本,你们要用心点,八阿哥从来没有处理政务的经验,新近又获罪,再者其母身份低微,希望你们能再想想。”
大臣一听,明白了一个道理:皇帝说话是不算数的,在皇帝的统治下,任何看似民主的东西都只是形式。这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作为官僚集团的首领康熙并不需要用说话算数来体现自己的英明。
康熙当时还有一种嫉妒的心理,八阿哥年纪小,没什么威望和军功,居然能够赢得这么高的支持率。如果让他当了太子,搞不好自己都变成冷门了。我是皇帝啊,我想立谁就立谁。
后来,康熙又召见了王公大臣,再三强调说自己最近老梦到孝庄太后和孝诚仁皇后(胤礽的母亲),梦中,这两个女人都是一脸的不高兴,显然都对胤礽被废表示不满。康熙又说,二阿哥上次中邪,迷失本性,现在已经痊愈了。
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康熙四十八年三月,他再次宣布立胤礽为皇太子。康熙虽然搞过一次民主实验,但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民主的形式实现自己的目的,一旦目的失败,康熙马上转向独断。事后,康熙对李光地挺生气的,在畅春园的时候,李光地并没有站起来号召大家选胤礽。
李光地是个聪明人,回答说:“立储之事,关系重大,只应该由皇上一人乾坤独断,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能做决定呢?”
康熙也没有怪罪李光地,反而交给他一个光荣的任务,让他主持太子复立的工作,并好好教导胤礽。李光地尽自己的职责对胤礽说:“勤思学道,笃志正学,天聪益开,天性益厚,此乃为君之道。”
康熙尝到溺爱的后果,也劝胤礽:“那些规劝你的人,都是你的恩人;那些奉承你的人,其实是害你。以前指出你毛病、批评过你的人,你不要放在心上,更不要报复他们,他们是为你好。”
为了兄弟和睦,造就明君贤王的局面,康熙又说:“你的兄弟中,四阿哥能够体会朕的心意,爱朕之心殷勤孝顺,可谓是诚孝。五阿哥心地善良,为人厚道。七阿哥和蔼可亲,八阿哥也称得上贤明,裕亲王生前经常说八阿哥脾气好,心地仁厚,脚踏实地。你要跟他们亲近,让他们将来辅佐你,这样国家才会昌盛强大。”
复立太子的时候,康熙也没有冷落其他儿子,封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为亲王,七阿哥和十阿哥为郡王,九阿哥、十二阿哥和十四阿哥为贝子。人气最高的八阿哥什么都没得到,这个结局是意料之中,因为他让康熙心情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