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决定主动投身政治,就不能再虚度光阴,必须拿出点行动来。李隆基在潞州干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结交英雄。他结交的第一个英雄叫张暐,这个家伙是潞州当地的一个县令(铜鞮令),家里非常有钱,喜欢打猎,好交朋友,跟李隆基性格很相投。李隆基在潞州不就是李唐皇室的代表吗?自武则天执政以来,皇室不宁,谁也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谁敢说这个王子以后一定没出息呢?所以,张暐除了跟李隆基意气相投之外,也有心巴结他,因此跟他倾心交往。从李隆基这边看,他既然已经打算投身政治,那就要想办法扩充自己的实力。张暐不是好交际吗?本身就朋友多、路子广。李隆基要想在潞州打开局面,结交张暐当然是最佳切入点。这样一来,两个人彼此看好,一拍即合,很快就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通过他,李隆基又认识了不少当地人物。
李隆基结交的第二个英雄叫李宜德。论出身,这个人比张暐可差远了。李宜德原本是一个有钱人的奴隶。虽然出身低微,但是身手矫健,马骑得好,射箭也是百发百中,相当于《水浒传》里浪子燕青的角色。李隆基也是英雄,英雄之间惺惺相惜,李隆基就想把他买下来,给自己当保镖。李宜德原来的主人是一个普通人,本来就不觉得李宜德有什么了不起,整天耍枪弄棒,还怕他给自己惹事呢!既然有人出价,出价的又是地方长官,不好得罪,那就卖吧!跟李隆基两人一商量,五万文,成交!那五万文是多还是少呢?不多不少,正好是当时一个奴隶的标准价格(当时一般奴隶价值两百五十匹绢,而一匹绢大约两百文)。这个价钱说明什么问题呢?从李隆基的角度讲,这叫按市场价交易,不仗势欺人;从李宜德前主人的角度讲呢?也并没有奇货可居、趁机提价。看来,李宜德在前主人那里也就是一个普通奴隶,前主人并没有拿他当回事。但是,本来默默无闻的李宜德一到李隆基手下可就不一样了,马上脱颖而出,荣升为李隆基的贴身保镖。李宜德前后为什么判若两人呢?古人说得好:“人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之;人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报之。”李隆基把李宜德当成人才使用,李宜德当然也会倾全力扶助李隆基了。随着李宜德的出场,潞州城的大街上也就出现了一道风景:李隆基不管什么时候出门,身边总有两个保镖,一左一右,形影不离。这两个保镖一个是李宜德,另一个叫王毛仲。这王毛仲是个高丽人,出身官奴,也因擅长骑射被李隆基挑中,从长安带到了潞州。有这两个人助威,李隆基真像得了左膀右臂一般。有人可能会说,跟张暐交往还说得过去,李宜德不就是一个保镖吗?他算什么英雄呢?其实,这和当年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之徒是一个道理,小人物照样能办大事情!至于他们都办了什么事,我们以后还会提到。
经过这么一番活动,李隆基身边出现了一批追随者,他平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亲信势力。这是他在潞州活动的主要方面。
李隆基到潞州的时候才刚满二十三岁,正是风流俊俏的青年公子。李隆基一生多情,所以,除了结交英雄外,第二个重要成就,就是结交美人。他在潞州结交的美人姓赵,是山东人,出身乐工家庭,能歌善舞,风情万种。大概在山东老家不好混吧!所以赵姑娘就跟着父亲到潞州来了,父女俩卖艺为生。李隆基从小就喜欢音乐歌舞,会填词谱曲,又会玩乐器。潞州是军事重镇,民风剽悍,艺术方面却并不见长。跟张暐那些朋友在一起,骑马打猎可以,但是谈到艺术就是对牛弹琴了。所以,李隆基也比较郁闷。现在看到赵姑娘的演出,简直如闻天籁之音,寂寞的李隆基一下就爱上了她,一心要把她收在身边。但是,李隆基当时已经有了两名妃子,正妃王氏出身军人家庭,脾气暴躁,带回家去,万一激起她的嫉妒之心,反而不美。怎么办呢?这时候好朋友张暐就派上用场了。他不是有钱吗?家里房子多、奴婢多,招待一个客人不算什么,所以,李隆基干脆就让赵姑娘住到张暐家里。这样一来,李隆基跑张家就更勤了,又见朋友,又会情人,生活真是幸福甜蜜。从李隆基这段浪漫史上,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问题呢?我想,有两个方面很值得重视。第一,在性格上,李隆基确实风流豪爽、不拘小节,对情人的出身不很在乎,这也符合唐朝相对开朗的大风尚。第二,在审美上,李隆基欣赏动态美,喜欢美丽活泼而又能歌善舞的姑娘,日后杨贵妃的影子已经初露端倪。就这样,在其乐融融的气氛里,一年之后,赵姑娘在张家给李隆基生了一个儿子,此子就是后来的废太子李瑛立为太子。后其母赵丽妃失宠,李瑛受武惠妃的毁谤,开元二十五年(七三七年)被废为庶人,不久被害),李隆基当然更是喜上眉梢。潞州既有朋友,又有情人,简直让他乐不思蜀,不想回长安那个尔虞我诈的权力场了。
潞州生活使李隆基熟悉了国情民风,发展起来一股新兴的政治势力。可是,就在景龙四年(七一○年),李隆基突然接到一纸召他回长安的敕书,这让李隆基忧心忡忡。那么,这纸敕书对李隆基来讲究竟是凶还是吉呢?李隆基又是如何应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