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从开封撤退之前,册立了原北宋宰相张邦昌为楚帝,企图建立一个完全听命于女真贵族的傀儡政权,统治黄河以南地区。金军撤退后,宋廷旧臣不再拥戴张邦昌,张邦昌只好避位。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元年(1127),是为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即位之初,起用当时深孚众望的抗战派李纲为相。这时河北、河东地区都有忠义民兵抗击入侵的金军。李纲要把这些力量加以组织、领导和使用,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便推荐宗泽任东京留守,张所任河北西路招抚使,王𤫉为河东经制使,傅亮任经制副使,并提出改革军制、整顿军纪、募兵买马等一系列建策,部署收复河东和河北失地。但赵构、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却只想用割让土地和缴纳岁币的办法,以求金人不再进军,决不敢作以武力进行抵抗的打算,因而对李纲的谋划百般阻挠和破坏。李纲任相仅七十五天,即被罢免,张所等抗战派也相继被罢免。上书言事、力主抗金的太学生陈东和进士欧阳澈也被杀害。
女真贵族的烧杀掳掠,在北方强制推行奴隶制等行径,激起北方人民的武装反抗。河东地区的人民用红巾作标志,组织武装,到处袭击金军。泽州(今山西晋城)和潞州(今山西长治)一带的忠义民军,曾猛攻金军大寨,金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几乎被俘。女真贵族痛恨红巾军,逐捕最急,每每妄杀平民以泄愤,而红巾军却愈益壮大。河北庆源府(今河北赵县)五马山(在今河北赞皇)上,有官员赵邦杰和马扩领导一支抗金队伍,他们拥立自称信王赵榛的人作号召,人数达十万以上,各地的许多抗金武装闻风响应。河北西路招抚司都统制王彦,率军渡河,攻占了新乡县城,后被金军打败,王彦率部转移到共城(今河南辉县)西山。他的部属都在面部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表示与金军斗争到底的决心,这支军队从此便以“八字军”著称。两河忠义民兵纷纷接受王彦的领导,队伍扩大到十万以上,屡次打败金军。此外,如幽燕地区的刘立芸、杨浩和智和禅师、刘里忙等人也分别组织抗金队伍。张荣领导的梁山泊水军,陕西邵兴(后改名邵隆)和邵翼组织的义兵,也都各自为战,奋勇抗金。
《中兴四将图》(局部)
南宋刘松年绘。描绘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左一)、张俊(左三)、韩世忠(左四)和刘光世(右一)。
赵构和黄潜善、汪伯彦对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实际上采取敌视态度。他们将“行在”迁往扬州,以求苟安享乐。只有留守开封的宗泽,把那些归附在他的旗帜下的各地农民起义军加以组合,并和黄河以北的忠义民兵取得密切联系,整顿防御,以加强作战实力。建炎元年冬和二年春,宗泽率军击退金军的大举进攻。但是,他收复失地的计划一直得不到赵构的批准,几次吁请赵构返回东京,也未被采纳,积愤成疾,与世长辞。接任东京留守的杜充,一反宗泽所为。北方人民抗金武装也遭受挫折,先后为金军击破。
建炎二年秋至三年春,金军又发动攻势,前锋直指扬州,赵构仓皇逃往江南。抵达杭州不久,苗傅和刘正彦发动政变,逼迫赵构退位。吕颐浩和张浚联络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起兵“勤王”,政变宣告失败。东京留守杜充放弃开封,率军退往江南的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当年冬,金将完颜宗弼率大军渡江,占领建康府,杜充投降,赵构又自杭州出奔,漂泊于海上。金军追至明州(今浙江宁波),沿途遭受南宋军民的不断袭击,遂于建炎四年春在大肆掳掠后北撤。韩世忠在黄天荡一带拦截金军,相持四十天之后,金军以火攻破韩世忠军,才得回到建康。岳飞率部克复了建康府,金军退至长江以北。绍兴元年(1131),张荣的梁山泊水军在泰州(今属江苏)缩头湖击败金将完颜昌,俘获完颜昌之婿蒲察鹘拔鲁。金军又被迫放弃淮东。
金朝在建炎四年九月册立刘豫为“大齐皇帝”,建立傀儡政权,与南宋对峙,并集结重兵,攻打川陕。同月,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命都统制刘锡率五路军马,与金完颜宗辅(讹里朵)、完颜宗弼、完颜娄室所部在富平(今属陕西)举行大规模会战,宋军溃败,陕西五路大部丧失。都统吴玠率军扼守大散关附近的和尚原(今陕西宝鸡附近),屏蔽西川。绍兴元年十月,完颜宗弼大军猛攻和尚原,吴玠率军顽强抵御,重创金军,完颜宗弼身中两箭,金军遭受自灭辽破宋以来的首次惨败。三年正月,金军攻下金州(今陕西安康)。吴玠领兵至饶风关(今陕西石泉西)抵敌,战败。四年二月至三月,吴玠军又在仙人关(今甘肃徽县南),再次大破完颜宗弼的重兵。金军退守凤翔,暂时不敢窥伺四川。
绍兴四年五月至七月,岳飞出师反击伪齐,连克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州)和襄阳府(今湖北襄阳),并于襄阳府附近击败伪齐悍将李成的反扑。岳飞派遣部将王贵和张宪进兵邓州(今河南邓州),击败金、齐联军几万人,又攻占唐州(今河南唐河)和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屯兵鄂州(今湖北武昌)。岳飞按照预定计划胜利地收复襄阳六郡,这是南宋建立政权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
绍兴四年九月,金、齐联军自泗州(今江苏盱眙)和楚州(今江苏淮安)两地渡淮,大举南侵。十月,金军一支前锋在扬州大仪镇(今江苏扬州西北)遭遇韩世忠军伏击。金与伪齐联军进攻庐州城(今安徽合肥),岳飞奉命领军救援,在庐州城下又破敌军。
经过抗金将士四五年的艰苦奋战,南宋的统治才得以稳定下来。绍兴六年,宰相兼都督张浚部署韩世忠进攻淮阳军(今江苏邳州西),不克。岳飞率军连破镇汝军、虢州(今河南卢氏)、商州(今陕西商洛商州区)和顺州(今河南嵩县西南),兵临蔡州(今河南汝南)。伪齐向金朝求援,遭到回绝,不惜孤注一掷,分兵进犯两淮。伪齐军在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等地分别遭到杨沂中等军拦击,大败而逃。岳飞军又在唐、邓等州击破金与伪齐联军的分路进攻,再次兵临蔡州,打退了敌人的追兵。
绍兴七年,宋廷罢免畏敌怯战的淮西军主将刘光世,但由于处置失策,副都统制郦琼裹胁大部分淮西军叛变、投降伪齐,一时朝野震惊。宰相张浚引咎辞职。赵构遂取消岳飞的北伐计划。金完颜昌等人得势,废除刘豫的伪齐政权,向赵构诱降。绍兴八年三月,赵构任用秦桧为相,决意求和。赵构和秦桧进行极其屈辱的乞和活动,招致广大人民和很多士大夫的强烈反对,群情激愤。李纲、张浚、韩世忠、岳飞等人纷纷反对“议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奏,要求斩秦桧之流,以谢天下。赵构罢免主张抗战的官员,放逐胡铨,起用主和派,控制舆论,接受称臣纳贡的和议条件,派秦桧代表自己跪受金朝诏书。金朝将陕西、河南归还宋朝。
完颜宗弼在金朝政治斗争中得势,杀完颜昌等人,于绍兴十年撕毁和约,分兵四路,大举南侵,迅速夺取陕西、河南之地,进逼两淮。赵构被迫命令各军抵抗。新任东京副留守刘锜率领王彦旧部八字军进驻顺昌府(今安徽阜阳),以少击众,大败完颜宗弼的金军主力。完颜宗弼退守汴京,宋军分路出击。韩世忠军夺据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等地。陕西吴璘、杨政、郭浩等军屡败金兵,后因田晟在泾州(今甘肃泾川北)战败,宋军退守川口要隘。金军也因伤亡较多,退守凤翔府,不再出战。岳飞早先已制定了“连接河朔”的战略方针,积极与北方忠义民兵保持密切联系。他派梁兴、赵云、董荣等人深入黄河以北地区,组织游击军,广泛出击,袭扰金军,亲率主力北上,连克蔡州(今河南汝南)、颍昌府(今河南许昌)、淮宁府(今河南淮阳)、郑州(今属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等地,宋将张俊拥兵自重,玩敌怯战,到达宿州(今安徽宿州)、亳州(今安徽亳州)后,旋即退师,使岳飞处于孤军深入、兵力分散的境地。金帅完颜宗弼乘机大举反扑。郾城之战,岳飞军以少击众,迎头痛击,大败金朝主力骑兵。接着,王贵、岳云等又在颍昌大败金兵,形势对宋朝极为有利。岳飞上书赵构,要求各路宋军乘胜进军,收复失地。黄河以北的广大人民也闻风响应,不少州县已为忠义军所攻占。赵构和秦桧却急令各路大军停止进击,撤回原来驻地,岳飞被迫班师,金朝重占河南之地。韩世忠、刘锜等军也纷纷从前线撤回。刚开到前线的杨沂中军也在宿州溃败。
绍兴十一年春,金军攻打淮西。在柘皋镇(今安徽巢湖北)被杨沂中、刘锜、王德等军击败,宋军收复庐州。金军回兵攻下濠州(今安徽凤阳),又分别打败韩世忠、张俊、杨沂中等援军,岳飞的援军赶来,金军退回淮北。九月,吴璘等军随后攻取秦州(今甘肃天水)、陇州(今陕西陇县)等地,并在剡家湾等战役中屡获胜捷。尽管如此,也未能改变宋廷妥协苟安的决策。
赵构和秦桧采用阴谋手段,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柄,并且设置冤狱,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力主抗金的岳飞和战将张宪、岳云,迫令抗战派韩世忠等人退闲。
当年十一月,以赵构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和金朝议定屈辱的和约,其主要条款是:南宋称臣于金,并且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宋金两国,东起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中间唐州(今河南唐河)、邓州(今河南邓州)、商州(今陕西商洛商州区)和秦州之大半皆属金朝;南宋每年向金朝输纳银三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这就是所谓的“绍兴和议”。
土地兼并的加剧
南宋土地兼并和土地集中的现象达到十分惊人的地步。由于很多农民丧失土地,以致在南宋户口统计中出现了大批的“无产税户”。南宋初年,长江下游的很多圩田,无不被豪家所霸占。著名的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永丰圩,收租达三万石,数十年间,总是辗转于皇室、大将、权臣手中。在归属秦桧时的某年,大水冲坏圩岸,秦桧竟强迫四个州的民夫,为自己修筑。永丰圩成为一方的民间大害。大将张俊霸占的田地横跨不少州县,在解除兵权家居后,岁收租米六十万斛。秦桧死后,号称家道式微,至宋孝宗时,其子孙仍能收租十万斛。淮东土豪张拐腿家,岁收租谷七十万斛。南宋中期,宋廷没收权臣韩侂胄及其党羽们的田地,每年可得租米七十二万二千七百余斛,还有钱一百三十一万五千余贯。南宋后期,出现了年入租米百万斛的豪富,这是前所未有的记录。南宋官田在垦田总额中的比例不大,但往往被官员和豪强地主占佃,而不纳租课,故官府常出卖官田。
南宋地租的主要形式,仍旧是实物分成租和定额租。定额租依田地肥瘠不等,达每亩一至两石。正额地租之外,地主对佃客还有各种名目的剥削,如强迫佃客代纳赋税,收租时还附加耗米,大斗收租,强迫送礼等类。不少地主还用“刬佃”的办法,驱逐旧佃客,以提高地租额。高利贷也是一种重要的剥削方式,地主通过放债,强夺佃客的房屋、农具、种子和口粮,甚至强迫佃客妻女做奴婢。官府为地主督租,也成为南宋时较常见的现象。很多缴纳不起地租的佃客,惨遭官府的拘捕和监禁,甚至死于非命。
苛捐杂税的加重
北宋赋税的繁重,本已超过前代,而南宋又超过北宋。南宋初,浩大的军费开支成为增税的借口。宋高宗以爱养生灵作标榜,实现屈辱的和议后,人民的负担依然节节上升,直到南宋晚期,一直保持着有增无减的势头。南宋统治者一方面加重旧税税额,另一方面又新增许多苛捐杂税。
南宋比较普遍地以大斗、大斛、斗面、斛面、加耗、呈样、预借、重催等手段加重百姓两税负担,大斗和大斛使纳税额增加几成至一倍,斗面和斛面是将量器内的粮食平面堆高,所谓“斛面坡陀斗面高”,有的地区甚至超过正税额。加耗米有的甚至为正税四倍。呈样又称样米,是官员以检查粮食质量为借口而进行的勒索。预借由预收两三年的税额发展到六七年的税额。重催是缴纳两税后,官府不予承认,而重叠催税。北宋时的和买绢帛,到南宋初不仅完全成为官府不支分文的正式赋税,而且在东南地区,又与夏税紬绢绵等,以高价折钱输纳,称为折帛钱。南宋的和籴粮草也与北宋相似,实际上官府少给或不给价钱,特别到南宋晚期,农民的和籴负担愈加沉重。
南宋新增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特别是一些地区性的赋税,不可胜数。北宋末创设的经制钱,加上南宋初创始的总制钱,合称经总制钱。其下有很多烦琐苛细的税目。在宋宁宗前期,铜、铁钱年收总额近两千万贯,成为宋廷一笔重要的财政来源。月桩钱是为供应军事开支,而勒令各州县政府按月解送的一种横敛。州县无所从出,巧立名目,向民间榨取。如在江南西路,则有曲引钱,白纳醋钱,卖纸钱,户长甲帖钱,保正牌限钱,折纳牛皮、牛筋、牛角钱,诉讼赢者有欢喜钱,输者有罚钱等苛繁税目。宋宁宗时,东南各路月桩钱仍达三百九十多万贯。版帐钱也是南宋初创设的重赋,以供应军费为名,由各州县搜刮无名目的杂敛拼凑成数。其中以两浙路的税额最重,如常熟县(今属江苏)的版帐钱达九十二万八千多贯。
广大的自耕农、半自耕农和佃农,是赋税的直接或间接承担者,官户、寺院和乡村上户虽然拥有大部分田产,却千方百计逃避赋税。南宋政府为了保证赋税收入的稳定,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以核实各地的田产。宋高宗时,在南宋的大部统治区实行经界法,丈量田地,划分田亩等级,重定税额。自南宋中期至后期,也在某些地区实行经界法,或令各地实行手实法和推排法。但由于官员和地主通同作弊,这些清查田产的措施,往往不能起到查核隐产、均平赋税、减轻下户负担的作用。
投降派的黑暗统治
金朝不许南宋随便罢免首相,以保证秦桧相位的稳固。大将张俊追随秦桧,参与降金和杀害岳飞,得以独掌枢密院。宋、金和议后,秦桧又指使御史弹劾,迫使张俊去位。从此秦桧便独揽大政十多年。赵构宠用的医官王继先和宦官张去为也很有权势,与秦桧狼狈为奸,互相勾结。岳飞部将牛皋对宋金和议表示不满,人民抗金武装首领出身的邵隆反对割地,被先后毒死。不仅很多抗战派被贬逐流放,就是秦桧的党羽,只要稍不合意,也动辄贬逐流放。赵构和秦桧采用高压手段钳制抗金舆论,任命秦桧儿子秦熺主编官史日历,恣意篡改史实,并严禁私史,大兴文字狱,实行特务统治。特务机关皇城司的逻卒布满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发现稍有不满言论者,即处以毒刑。赵构和秦桧还大力提倡点缀“昇平”,凡进献歌颂他们降金行径的文字者,即予升官。在竭力搜刮民脂民膏的基础上,投降派纷纷营造豪华的宫殿和大宅,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官场贪贿成风,各地官员贿赂秦桧的礼品不可胜数,其家财富为宋朝左藏库的数倍。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病危,企图由秦熺继承相位。赵构对秦桧的专权业已十分猜忌,乘机命秦桧祖孙三代退闲。秦桧死后,朝野纷纷揭露秦桧一伙的罪恶,赵构贬黜一批秦桧亲党,也为一些受打击的官员平反,却仍然委任投降派万俟卨、汤思退等人掌政,并下诏声明前此与金议和皆“断自朕志”,故相秦桧“但能赞朕而已”,以维持屈辱的宋金绍兴和议。
人民的起义和反抗
在金军南侵过程中,从前线败退下来的宋朝溃兵、游寇,如李成、孔彦舟、曹成等各领叛乱武装数万人,流窜各地,到处杀掠,残害百姓。加之金兵的屠戮,官府和地主的加强压榨,广大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故不断爆发地区性的武装起义。在信州贵溪、弋阳一带(今属江西),王宗石利用摩尼教,发动起义,信州和饶州的贫苦农民纷纷加入,起义军迅速发展成几万人的队伍。宋廷派刘光世军前往镇压,王宗石等二十多名领袖战败被俘,二十万无辜平民惨遭屠杀。福建路范汝为、叶铁等人领导农民起义,攻占建州(今福建建瓯),前后坚持三年。起义军勒令地主“计其岁入之数”交纳租税,否则,便剥夺其种粮、牛畜,而驱逐出境。赵构派韩世忠以优势兵力围攻建州,城破后,范汝为投火自尽。起义军余部在范忠领导下,又继续战斗了近一年,最后失败。其他如婺州(今浙江金华)有和尚居正领导的起义,虔州(今江西赣州)有陈颙、罗闲十等几百支起义队伍,约十多万人,互相联络,共同反对官军,后被岳飞镇压下去。南安军(今江西大余)有吴忠、宋破坛、刘洞天等起义军,荆湖南路有邓装、胡元奭等起义军,李冬至在郴州宜章(今属湖南)起义,杀入广东路,号称“平天大王”。这是宋朝小规模农民起义很频繁的时期。
当时规模最大的,是洞庭湖滨的钟相、杨么起义。鼎州(今湖南常德)人钟相在北宋末宣传“等贵贱,均贫富”的思想,组织民众,建炎四年(1130)发动起义,攻占了洞庭湖周围的十九县。钟相建立大楚政权,自称楚王,立年号天载,设置将相官属。起义军镇压官吏、儒生、僧道、巫医、卜祝等人,夺取他们的财物。钟相被匪徒孔彦舟杀害后,杨么继续领导斗争,并宣布一律免除税赋差科,不受官司法令束缚。起义军实行陆耕水战,凭借水军优势,发挥车船威力,屡次痛击官军。绍兴五年(1135),宋廷派遣岳飞率兵镇压。岳飞采用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策略,最后瓦解和消灭了这支起义军。绍兴和议后,投降派的黑暗统治进一步激起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抗。从绍兴十三年起,福建路出现管天下、伍黑龙、满山红等多支起义队伍,攻打漳、泉、汀(今福建长汀)、建(今福建建瓯)等州,屡次击败宋军,绍兴十六年被福建安抚使薛弼镇压下去。绍兴十九年,汀、漳、泉州的何白旗的起义军曾发展到江南西路和广南东路境内,次年,起义失败。绍兴十四年,宣州泾县(今属安徽)摩尼教徒在俞一领导下举行起义,遭到秦桧之兄、知宣州秦梓的血腥镇压。甚至偏僻的海南岛也发生陈集成起义,反抗贪官的暴敛。临安府还发生了军校施全行刺秦桧的著名事件,施全被捕杀。
金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策划灭宋,占据江南。赵构被迫部署战备,起用宿将刘锜等人,组建江州(今江西九江)、荆南府(今湖北荆州)等御前诸军。绍兴三十一年(1161),完颜亮部署大军,分道攻宋,这时,金朝后方的广大人民都群起反抗。在济南府一带有耿京、辛弃疾等人领导的起义军,在胶东有开赵等人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有王友直领导的起义军。在宋金接壤地区,如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的魏胜,泗州(今江苏盱眙)的夏俊和张政,颍州(今安徽阜阳)的孟俊,陈州(今河南淮阳)的陈亨祖,邓州(今属河南)的李雄,都克复州府,归附宋朝。宋将李宝率水军北上,先后与魏胜和开赵等军取得联系,一举歼灭了停泊在胶西县陈家岛(或作唐岛,今山东青岛附近)一带,准备自海上进攻临安府的金朝舰队,使金海陵王南侵计划受到严重打击。这是世界历史上首次使用火药兵器的著名海战。
《去国帖》
南宋辛弃疾书。这是现在仅见的辛弃疾墨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的文才武略都很杰出,但词名更盛,因以词人称著于世。
金海陵王完颜亮亲率大军渡淮,宋淮西大将王权不战而遁,统制姚兴以寡敌众,力战阵亡,刘锜军也战败退回镇江。金军企图由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渡江,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虞允文凭借南方的水军优势,督率宋军,迎击于采石江中,金军渡江失败,移军扬州。这时,金世宗完颜雍已在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另立政权,宣布废黜金海陵王。金海陵王强令所部再次渡江,于是扬州金军发生内讧,金海陵王被杀,金军北撤。成闵率宋军尾随,却不敢交锋,使金军主力全师而返。
驻守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区)、荆南府(今湖北荆州)和襄阳府(今湖北襄阳)一带的宋军,与义军互相配合,击退中路金军的进犯,并先后克复蔡州(今河南汝南)等地,由于后援不继,统制赵樽等奉命班师,蔡州复被金军攻陷。
四川宣抚使吴璘率军出川,攻占陕西秦(今甘肃天水)、陇(今陕西陇县)、巩(今甘肃陇西)、兰(今甘肃兰州)等州大片失地。金州都统制王彦收复商(今陕西商洛商州区)、虢(今河南灵宝)等州,连战克捷。兴元都统制姚仲在原州(今甘肃镇原)战败。金将徒单合喜得到增援,率军争夺陕西,与吴璘军在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交战,胜负未分,宋廷迫令吴璘班师,遭到金军追击,宋军大败,原来已收复的地区,又被金军夺去。
绍兴三十二年,赵构传位予宋孝宗赵眘。孝宗锐意抗金,他刚即位,便宣布给岳飞父子昭雪,召回抗战派张浚、胡铨等人,同时驱逐朝中的秦桧党人。隆兴元年(1163),张浚出任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派大将李显忠和邵宏渊出师北上,连破灵璧县(今属安徽)和虹县(今安徽泗县),进据宿州州治符离县(今安徽宿州)。金将纥石烈志宁指挥大军反攻,邵宏渊坐观李显忠与金军激战,李显忠失利,宋军各部相继弃城溃逃,损失惨重。符离战败后,主和派官员纷纷攻击张浚,抗战派、参知政事辛次膺辞官。宋孝宗被迫遣使与金军议和,并重新任用秦桧余党汤思退为相。隆兴二年,汤思退使用阴谋手段,排挤张浚出朝,撤销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泗州(今江苏盱眙)等处的戍守,并暗通消息,请金朝出动重兵胁迫议和。金军遂再次渡淮南侵,魏胜率义军在淮阴县(今江苏淮安淮阴区)勇敢抗击,镇江府都统制刘宝在楚州(今江苏淮安楚州区)拒不救援,魏胜战死。金军攻陷楚州、濠州(今安徽凤阳)、滁州(今安徽滁州)等地。宋孝宗废黜汤思退,被迫与金朝签订和约。南宋皇帝不再对金帝称臣,改称侄,为侄叔关系,每年缴纳银绢各二十万两、匹,双方各守旧疆,这就是“隆兴和议”。
“隆兴和议”后,宋孝宗并不甘心向金朝屈服,他进行整军和理财,准备再次北伐。乾道五年(1169),起用抗战派大臣虞允文为右相兼枢密使,虞允文推荐范成大出使金朝,提出索取北宋皇帝陵寝所在地和更定接受金朝国书礼仪的要求,但遭到金朝的拒绝。宋孝宗还按照虞允文的建议,大力简汰各支屯驻大军的老弱残兵,加强训练,多次亲自阅兵,取得一定成效。侍卫马军司的军队移屯建康府(今江苏南京)。虞允文再任四川宣抚使,积极选练兵士,增加军储,添置马匹,联络北方抗金武装,计划由四川和东南同时出兵,在河南会师。淳熙元年(1174),虞允文病故,北伐计划遂告中辍。宋孝宗设置左藏封桩库,逐年储备,主要作为战备军需,至淳熙十年,中央和地方库存钱币达四千七百多万贯,其中左藏封桩库达三千多万贯,是宋神宗以后的又一次高额储备记录。
宋孝宗虽图治心切,然而在某些方面受制于太上皇赵构,又不得不依赖于腐败的军事官僚机构,难以有多大的建树。宋孝宗鉴于秦桧专权的教训,躬亲政务,设法限制和贬抑宰相事权,重用亲信曾觌、龙大渊、张说、王抃和宦官甘昇,却导致这班人的招权纳贿。各地官府的横征暴敛有增无减,豪绅官僚对土地兼并和掠夺的状况也并无改变。
宋孝宗时阶级矛盾仍然相当尖锐,小规模农民起义时常爆发,在宋孝宗即位之初,广南西路爆发王宣和钟玉起义,李云起义。乾道元年,因官府向各地农户强制配卖乳香,郴州宜章县弓手李金组织群众,发动起义,攻破郴州(今湖南郴州)和桂阳军(今湖南桂阳),并南下广南东路,围攻连州(今属广东)、英州(今广东英德)等地,宋朝从荆襄前线抽调精兵到湖南镇压,李金被俘,起义失败。淳熙二年,荆湖北路的茶农、茶贩在赖文政领导下举行起义,起义军转入荆湖南路,又进入江南西路,多次击败官军,并南下广南东路。江西提刑辛弃疾结集大批民兵配合官军,扼杀了起义。六年,南宋政府用“和籴”名义向民间大量搜刮粮米,在郴州又爆发陈峒领导的起义。起义军攻克连州、道州(今湖南道县)、桂阳军所属诸县。广南西路境内也爆发了李接起义,起义者张贴榜文,宣布十年之内不收赋税,各地人民纷纷参加起义,称李接为“李王”,骂官军是贼。起义群众陆续攻下容州(今广西容县)、雷州(今广东海康)、高州(今广东高州东北)、化州(今属广东)、贵州(治今广西贵港)、郁林州(今广西玉林)等地。所到之处,开发仓廪,赈施贫乏。十一年,汀州(今福建长汀)又爆发姜大老起义,这些起义都遭到官军的残酷镇压。
朱熹像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建州尤溪(今属福建)。朱熹继承了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学说,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宋孝宗在位二十七年,因倦于政事,传位给四十多岁的儿子宋光宗赵惇,自己当太上皇。宋光宗患有精神病,并受制于李皇后,与太上皇的关系日益紧张。绍熙五年(1194)宋孝宗病死后,连葬礼也无法进行,朝中骚动。宗室赵汝愚和外戚韩侂胄等共同策划,取得宋高宗吴皇后的赞同,迫令宋光宗退位,当太上皇。立其次子赵扩为皇帝,是为宋宁宗。宋宁宗即位后韩侂胄和赵汝愚两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宰相赵汝愚倡导理学,引荐朱熹,朱熹亦为赵汝愚谋划,企图阻止韩侂胄参与朝政,韩侂胄设法贬逐赵汝愚、朱熹一派。庆元二年(1196),宋廷宣布程朱理学为“伪学”,毁禁理学家的“语录”之类书籍,科举考试稍涉义理之学者一律不取。三年,将赵汝愚、朱熹一派及其同情者定为“逆党”,开列“伪学逆党”党籍,共计五十九人。名列党籍者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凡与他们有关系的人员,也都不许担任官职,不许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是庆元党禁。党禁持续时间不长,至嘉泰二年(1202),即宣布弛禁,不仅已死的赵汝愚和朱熹得到“追复”,其他诸人也相继复官。
开禧二年(1206)身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侂胄在没有作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发动北伐战争,江陵府(今湖北荆州)副都统制皇甫斌败于唐州(今河南唐河),江州(今江西九江)都统制王大节攻蔡州(今河南汝南)不克,全军大溃。池州(今属安徽)副都统制郭倬与主管侍卫马军行司公事李汝翼败于宿州(今属安徽)。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都统制李爽败于寿州(今安徽凤台)。唯有勇将毕再遇屡获胜捷,亦无补败局。金军乘胜分路南下,攻破光化军(今湖北光化西北)、枣阳军(今湖北枣阳)、信阳军(今河南信阳)、随州(今属湖北),又渡过淮河,攻陷安丰军(今安徽寿县)、濠州(今安徽凤阳)、滁州(今属安徽)、真州(今江苏仪征)等地。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变,向金称臣,进献誓表和四川图志,割让关外西和州(今甘肃西和)、成州(今甘肃成县)、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阶州(今甘肃陇南武都区)四郡。金册封吴曦为蜀国王。吴曦的这种降敌行径,受到四川官员和将领的强烈抵制,四川宣抚副使司随军转运使安丙与监兴州合江仓杨巨源、兴州中军正将李好义等人互相联络,闯入伪宫,诛杀吴曦,平定了这次叛乱。随后,李好义等出兵克复关外四州,击破金军。新任四川宣抚副使安丙不许乘胜北伐,却制造内部纷争,派人杀害杨巨源,吴曦原部将王喜指使党羽刘昌国毒死李好义。
韩侂胄因军事失利,向金朝议和。这时金军实际上已无力继续作战,主力撤回淮河以北,只留下一军在濠州待和。宋朝使臣到金营,金朝提出斩韩侂胄等人,作为和议条件。韩侂胄见议和不成,决定再次整兵出战。朝中主和派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及后兄杨次山等勾结,指使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等秘密杀死韩侂胄。嘉定元年(1208),主和派完全遵照金朝的要求,与金重订和约,改金宋叔侄之国为伯侄之国,岁币由银绢各二十万两、匹增至各三十万两、匹,宋朝另付犒军银三百万两。
嘉定元年(1208),史弥远任丞相,开始长期专擅朝政。韩侂胄擅权于前,史弥远专政于后,统治阶级更加奢侈腐朽:结党营私,贿赂公行,很多通过行贿而得的州县官员,都争相搜刮民脂民膏。在开禧用兵之后,因巨额的军费和赔款,南宋又出现财政危机,并长期持续,年年加重。史弥远等人乞灵于滥发纸币。宋孝宗时,曾规定东南会子每界发行一千万贯。到宋宁宗庆元时,改为每界发行三千万贯。第十一界发行额为三千六百三十二万余贯,第十二界为四千七百五十八万余贯,第十三界为五千五百四十八万贯。宋廷还规定不再以金、银、铜钱等兑换东南会子,而在东南会子兑界之际,以旧会子两贯折换新会子一贯,造成了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民生憔悴的局面。
南宋行在会子库版拓本
此为行在(临安)会子务所印发的会子版。会子,即南宋时期发行的可与铜钱兑换的纸币。北宋末年,民间有私营寄附便钱会子,性质类似汇票。绍兴末年,知临安府钱端礼禁止私营便钱会子,奏准发行官营会子。绍兴三十年(1160),改为由户部发行。次年,建行在会子务,设六个分支机构,将会子推行于东南各路,规定准许民间以会子代铜钱纳税。乾道四年(1168)改为按界发行,三年一界,每界一千万贯,两界相沓而行。界满以旧换新。嘉泰以后,发行量逐渐失控,会子贬值越来越严重。
宋宁宗时,爆发了多次起义反抗事件。广州大奚山岛人民依靠煮盐捕鱼为生,官府借口搜捕私盐,派人上岛骚扰,庆元三年(1197),岛民一千多人奋起反抗,兵锋直指广州城下。官军进行镇压,全岛一万人口,皆遭屠戮。嘉定元年,郴州(今属湖南)黑风峒瑶族首领罗世传和汉族举人李元砺领导武装反抗,纵横于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和广南西路,发展到几万人,屡败官军,但两人先后接受招安,又发生内讧,终于被统治者各个击破。十二年,因官吏克扣军俸,四川爆发军士张福、莫简领导的“红巾队”起义,攻破不少州府,直逼成都,后遭优势的官军包围,红巾队失败,莫简自杀,张福被害。此外,武官罗日愿因痛恨史弥远的降金政策,秘密结约宫廷内外下级官兵、临安府府学生等,企图发动政变,杀掉史弥远等投降派官员。因被告密,罗日愿等人遭捕杀。
宋金议和后,金朝很快遭受新兴蒙古族的军事攻击,迁都南京开封(今河南开封),苟延残喘。嘉定七年,宋朝因真德秀的提议,停止向金朝输纳岁币。十年,金宣宗决定分兵南侵,企图扩充疆土,补偿对蒙古战争的损失。从此,宋金战争又绵延了十多年。在四川战场,金军攻陷皂郊堡(今甘肃天水西南)后,宋利州统制王逸率领官军和忠义民兵收复,继攻秦州。沔州(今陕西略阳)都统制刘昌祖下令退师,并解散抗金忠义民兵,招致宋军大溃败。兴元府(今陕西汉中)都统制吴政奋勇抗击,打败金军,而战死于黄牛堡(今陕西宝鸡西南)。新任沔州都统制张威于大安军(今陕西宁强大安镇)歼灭金军精锐,金军退遁。安丙再任四川宣抚使,联合西夏夹攻金军,夏兵攻巩州(今甘肃陇西)不下,退兵。安丙部署各军分路北伐,也师出无功。在京湖战场,制置使赵方督率扈再兴、孟宗政等力拒金兵,金军屡攻枣阳军(今湖北枣阳)、樊城等地,都以失败告终。宋军反攻唐州(今河南唐河)、邓州(今属河南),亦不能下。在山东和两淮战场,金朝统治下的山东地区爆发杨安儿、杨妙真、李全等领导的起义,以红袄作标志,称红袄军,占据山东绝大部分地区。李全等各支起义军配合宋军,击破金军对两淮地区的大举进犯。由于宋朝军民的坚决抵抗,金宣宗南侵计划宣告破产。金哀宗即位,决定改变战略,结束侵宋战争,宣布“更不南伐”,并派使臣到宋“通好”。
嘉定十七年,宋宁宗病死。宋宁宗原先立宗室子赵竑为皇子,史弥远得知赵竑痛恨他专权祸国,乃拥立另一宗室子赵昀即帝位(宋理宗),废赵竑为济王,出居湖州(今属浙江)。后因湖州人潘壬、潘丙拥立赵竑为帝,史弥远派兵捕杀,又逼令赵竑自缢。宋理宗和史弥远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宋理宗即位后的最初九年,事实上只是权相史弥远的傀儡,朝政昏暗如故。
山东抗金的红袄军,在宋宁宗末年,已发生分化,李全和杨妙真夫妇不再反抗女真统治者,只是发展个人实力,企图并吞红袄军的其他各支部伍,打算占据扬州,然后渡江夺取南宋“行在”临安府。后因兵败,又投降蒙古。另一首领彭义斌则坚持抗金,并与蒙古军进行斗争。他曾向南宋当局建议收拾李全,南北互相配合,克复中原,而只图苟安一隅的宋廷却置之不理。最后,彭义斌在赞皇县(今属河北)五马山与蒙古军激战,壮烈牺牲。李全叛变后,占据楚州,随后又进攻扬州,淮东安抚副使赵范和提点刑狱赵葵兄弟率宋军迎战,绍定四年(1231),李全战败被杀。
绍定六年,史弥远病死,宋理宗亲政。当年北方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蒙古军包围金朝都城南京开封,金哀宗出逃蔡州。蒙古约宋朝出兵夹击,灭金后河南地归还宋朝。七月,宋将孟珙出兵,歼灭金将武仙重兵,与蒙古军联合包围蔡州,端平元年(1234)正月,宋军与蒙古军攻破蔡州,金朝灭亡。
南宋军民抗蒙
宋理宗赵昀亲政之初,尚希望有所作为,任用一批被史弥远排斥的知名之士,企图利用金朝灭亡之机,占据黄河以南地区。端平元年(1234),赵葵、全子才等率军进驻原北宋三京,即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三城已被蒙古兵掳掠一空,宋军乏食。蒙古兵反攻洛阳,宋军溃败。蒙古遂对南宋发动进攻。
端平二年,蒙古皇子阔端和曲出分路进攻四川与襄汉。宋将曹友闻在大安军阳平关(今陕西宁强西北)击退蒙古军。曲出军攻破枣阳军和郢州(今湖北钟祥),而未能夺取襄阳府。三年,蒙古军再攻四川,曹友闻在阳平关战死,蒙古军长驱入川,除川东的夔州路外,绝大部分州县失陷,人民惨遭屠掠。阔端虽旋即撤军,而南宋仍不能控制川北的蜀道天险,处于无险可守的状态。宋襄阳府的南军(原南宋正规军)与北军(新募的中原兵)发生冲突,北军纵火焚毁府库,投降蒙古,南军亦在撤离时大肆抢掠,蒙古军进而占领襄阳。
嘉熙元年(1237)、二年,杜杲先后在安丰军(今安徽寿县)和庐州(今安徽合肥)大破进犯的蒙古军。蒙古宗王口温不花领兵进攻黄州(今湖北黄冈),宋将孟珙带兵奋战,击退蒙古军。接着孟珙与蒙古军大战三次,收复信阳军,攻打襄樊,后又攻下光化军、蔡州等地。孟珙以江陵府为军事大本营,大兴屯田,训练军队,经理荆襄,策应四川,屡破蒙古军。时值蒙古大军进行第二次西征,未能全力攻宋,战局暂时稳定下来。
南宋失蜀道天险后,蒙古军经常出没成都平原,进行杀掠破坏,宋朝被迫将四川的首府自成都府迁往重庆府,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修筑府城。淳祐二年(1242),余玠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他采纳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大规模因山筑垒,将各州治所移入山城,特别是将合州治所迁入钓鱼山城(今重庆合川东),建成强固的军事要塞。余玠还在成都平原兴置屯田,积贮粮食,教练军旅,屡次击退蒙古军的侵扰。余玠守蜀十年,未能实现恢复全蜀的宿愿,最后因遭受丞相谢方叔等人的谗诬,服毒自杀。宋理宗、谢方叔委任余晦接替余玠,四川形势恶化。在荆襄战场,淳祐十一年,京湖安抚制置使李曾伯部署将士,收复了襄阳府和樊城,并重新修筑城防。
蒙哥即汗位后,开始集中兵力,进攻南宋。宝祐六年(1258),蒙哥大举侵宋,他亲率主力入四川,命忽必烈率军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区),兀良合台自云南入交阯,北上攻打潭州(今湖南长沙),蒙哥军在四川节节推进,击破宋军的顽强阻击,兵临合州钓鱼山城下。开庆元年(1259),宋将王坚率军民死守钓鱼城,重创蒙古军,蒙哥战死于军中,蒙古军被迫撤围退兵。忽必烈军猛攻鄂州不克。兀良合台兵临潭州,向士璧率军民顽强抵抗,兀良合台遂撤兵北上。贾似道督师救援,却私自暗中求和,愿意向蒙古称臣纳贡,双方划长江为界。忽必烈已知蒙哥汗死讯,急欲北返,争夺皇位,遂答应贾似道的议和条件而撤兵。贾似道在事后隐瞒求和真相,谎报鄂州大捷,并贬斥和杀害印应飞、向士璧、曹世雄等有功人员,将王坚调离四川,使之抑郁而死。
腐败的统治
宋理宗在位期间,农民反抗斗争依然相当激烈。绍定二年(1229),汀州(今福建长汀)爆发了晏梦彪领导的农民起义,赣州爆发陈三抢和张魔王起义,江南西路、福建路和广南东路农民纷纷“截发刺字”,起而响应。这支起义军被镇压以后,另一领袖小张魔王仍坚持斗争。
面对蒙古强大的军事压力,南宋国政却愈益腐败。宋理宗沉溺于声色,宠信阎贵妃和宦官董宋臣、卢允昇。丞相董槐主张对外戚、执法官和皇城司士卒严加约束,遭到外戚等的怨恨。侍御史丁大全与董宋臣、卢允昇相勾结,弹劾董槐,并派兵劫持董槐出朝。两年后,丁大全窃据相位。开庆元年(1259),丁大全因隐匿军情不报,被弹劾罢官。宋理宗贾妃之弟贾似道以前线统兵大臣的身份,于军中拜右相。景定元年(1260),贾似道进而排挤左相吴潜出朝,独擅朝政。景定五年,宋理宗死去,宋度宗赵禥即位。度宗更加昏庸荒淫。尊奉贾似道为“师臣”,又加以平章军国重事的头衔。宋度宗和贾似道过着极端糜烂的生活,不理政务,却又不准其他丞相和执政大臣问政,一切朝政,全由贾似道门客廖莹中和堂吏翁应龙办理。文天祥、李芾等正直的士大夫,都受到排斥或迫害。贾似道嫉功害能,潼川府路安抚使刘整等武将叛变降敌,南宋疆土日蹙,民穷财匮,而军队却又不断扩充,贾似道为了筹措军粮,解决财政的困窘,在景定四年颁布“公田法”。规定凡占田二百亩以上的官户和民户,一律由政府抽买三分之一,事实上,强买不限于大户逾限之田,小户的田地也在强买之列,官府一般只支付会子、官告和度牒。会子在贬值之余,大抵都成废纸。官府买到公田后,设公田庄,按规定,公田地租比原先私人地租减五分之一,由于官吏和庄官从中作弊,不少公田地租却高于原来私人地租。公田法实施于浙西,在民间造成极大祸害。宋廷后又取消庄官,改为召富户承佃公田,形成官府、佃主和租户三级租佃关系。各种繁重的赋役,给民间造成极大的骚扰和痛苦,南宋已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南宋灭亡
忽必烈北返,夺取汗位,在1271年改国号大元。此前,忽必烈已接受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将军事主攻方向转移至襄阳府和樊城,并编练了强大的水军,从而确定了消灭南宋的战略部署。咸淳四年(1268),蒙古军开始包围襄樊,宋军屡次救援,都被击败。八年,民兵领袖张顺和张贵率壮士三千人,乘轻舟顺流转战,突破重围,直抵襄阳城中,而张顺和张贵先后战死。九年,元军切断襄阳府和樊城的浮桥联络,攻破樊城。守将范天顺和牛富英勇牺牲,襄阳守将吕文焕降元。襄、樊失陷后,南宋朝野震惊,而贾似道仍专持国柄,拒绝一切救亡建策。十年,宋度宗病死,贾似道拥立全后的幼子赵㬎即位,是为宋恭帝。
元朝丞相伯颜统率大军沿汉水和长江东下,水陆并进,击破南宋部署在长江、汉水一带的大量舟师,鄂州都统制程鹏飞等献城投降。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江州(今江西九江)、六安军、安庆府、池州等地宋守臣相继降元。德祐元年(1275),贾似道抽调诸路精兵十三万集结芜湖,又派使者前往求和,情愿称臣纳币,伯颜不许。两军遂于鲁港、丁家洲一带(今安徽铜陵附近)开战,在元军攻击之下,宋全军溃败,贾似道自鲁港乘小船逃到扬州。元军乘势纵击,进陷建康府。由于宋军水陆主力的瓦解,贾似道被革职贬斥远方,宋廷下诏各地起兵“勤王”。贾似道在流放途中被押解官杀死。江南西路安抚使文天祥、郢州守将张世杰等起兵救援临安府。张世杰受命指挥都督府各军,克复浙西各郡,在镇江府附近的焦山,集结大批水军,元军以火箭攻击,破南宋水军,进逼临安府。宋理宗谢后、宋度宗全后不顾文天祥、张世杰等人的反对,于德祐二年带宋恭帝出降。但守淮东的李庭芝和姜才,守潭州(今湖南长沙)的李芾,守重庆府的张珏,守静江府(今广西桂林)的马塈等,都坚持抗战,不屈而死。
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拥立宋度宗的两个幼子赵昰和赵昺,在江南西路、福建路和广南东路一带继续抗元,图谋恢复。宋端宗赵昰于福州即位,改元景炎(1276),因元军进逼,由张世杰、陆秀夫护卫,逃往海中,病死于硇洲(今广东雷州湾硇洲岛)。文天祥在赣州战败,转战到海丰北的五坡岭被俘。张世杰和陆秀夫拥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1278),退至南海中崖山(今广东江门南海中),作为最后据点。祥兴二年,元朝水军向崖山发起猛攻,宋军失败,陆秀夫抱幼帝赵昺投海而死,张世杰率部乘船突围后,遭遇大风,溺死海中,南宋灭亡。文天祥被押解元朝大都(今北京),拒绝元世祖忽必烈的亲自劝降,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