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常有僧人西行求经,留下东西交通最可靠的记录。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法显。399年他从长安出发,经历十分艰苦的行程,越过葱岭,渡过印度河,抵达北天竺,又从海道回国,几经危难,412年才到达刘宋所属的青州长广郡(今山东青岛北)。他所著的《佛国记》记载国内西域各族和今印度、巴基斯坦的历史传说和地理,是研究东西交通的要籍。
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要道,建立于此地的政权除后凉外,都自认为是凉州地方政权。他们接待来自国内外的使节、僧人、商旅,并继续管理国内西域各族事务。前凉于327年将原由戊己校尉管理的高昌屯田区改为高昌郡;后凉吕光派其子吕覆为西域大都护,镇守高昌;西凉李暠也命儿子为西夷校尉,管理西域。北凉沮渠蒙逊、牧犍父子受拓跋魏任命为“西域羌戎诸军事、凉州牧”,受刘宋任命为“西夷校尉、凉州牧”,蒙逊灭西凉后,曾接见鄯善国王,并受西域各国的贡献。通过河西走廊和西域,通往天竺、波斯、大秦等国的通道在这个动乱时期仍然通行。当时除出玉门经鄯善,沿南山北坡西行的南道和出玉门经伊吾、高昌、龟兹西行的北道外,有时因为战乱,绕过河西走廊由西平(今青海西宁)入吐谷浑境,通过柴达木盆地至鄯善,也是一条道路,此路又是西域经益州和江南交往的通道。经由这些道路,西域和内地、中国和西方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继续进行,中国的丝和纺织物以及蚕桑丝织技术这时传到高昌、焉耆、龟兹等地,并有可能传到波斯、大秦。随着佛教东来,西方雕塑艺术传入,世界著称的艺术宝库——敦煌石窟,就是在这时开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