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杨素毕竟是老谋深算之人。虽然愿意赌一把,但在没有摸清情况之前,他可不想贸然行动。
杨素最需要摸清的是皇后的态度。没错,无论是宇文述游说杨约,还是杨约游说他,都保证过独孤皇后支持这件事,但是,这毕竟都是别人嘴里传出来的话,是不是可信,他还得亲自验证一下。
怎么验证这个消息?正好,没过几天,皇帝请客,让他进宫侍宴。这是个接近皇后的好机会,杨素当然得抓住。就在酒宴之上,杨素跟独孤皇后闲聊的过程中,非常随便地说了一句:“晋王孝悌恭俭,有类至尊。”晋王这个人,又孝顺又友爱,又恭敬又节俭,跟他的皇帝爸爸一个样。
这句话非常巧妙,说儿子像爸爸,这话到哪里去说都不犯忌讳,也让人抓不到把柄。但是,在独孤皇后所有的儿子里,不提别人,单单提到晋王跟皇帝的共同之处,这又是微妙的试探。
那么,对于杨素的这种试探,独孤皇后是什么反应?独孤皇后的回应非常直截了当。她流着眼泪说:“公言是也。我儿大孝顺,每闻至尊及我遣内使到,必迎于境首。言及违离,未尝不泣。又其新妇亦大可怜,我使婢去,常与之同寝共食。岂若睍地伐共阿云相对而坐,终日酣宴,昵近小人,疑阻骨肉。我所以益怜阿𡡉者,常恐暗地杀之。”您说的真是太对了,我这二儿子确实孝顺,每次皇帝派人到他那儿去,他必定要走到扬州的边界上去迎接,而且每次从京城回到扬州的时候,也没有一次不哭的,那是真舍不得离开我啊!不光他孝顺,他媳妇也不错,我每次派婢女去,她都跟我的婢女同寝共食。这样的好孩子,哪像老大睍地伐和他媳妇阿云,这两口子终日就知道坐在那里,让自己吃好喝好,还整天亲近小人,猜疑骨肉。我现在就担心啊,睍地伐出于嫉妒之心,把他弟弟阿𡡉给暗杀掉了。这是明明白白地表示,自己喜欢杨广,不喜欢杨勇。
听独孤皇后这么一说,杨素放心了,马上亮明态度说,就连我这个做大臣的,也和您想的一样啊。既然见解一致,目标一致,那就一起来,把太子拉下马得了!独孤皇后当即赏给杨素一大笔钱,让他当活动经费。
就这样,倒太子挺晋王的集团正式形成,并且开始分头活动。
独孤皇后利用自己皇后的身份在太子宫中安插了眼线,从此,太子每天的一举一动被她尽收眼底,然后再挑出其中的阴暗面,添油加醋地汇报给隋文帝。让隋文帝觉得,太子生活奢侈糜烂,难当大任。
另一方面,杨素则在朝廷里煽风点火,鼓动所有官员,特别是任职于太子府的官员写检举信,深挖太子在工作方面的失误。一时之间,真是“内外喧谤,过失日闻”。
与此同时,杨广倒是被各个方面夸成了一朵花。两相对比,由不得隋文帝不动心。
太子杨勇虽然任性,但是,他也不是傻子,现在,宫廷和朝廷都掀起了反太子大合唱,父母对他也越来越冷淡,他当然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了。
怎么办?人一急,脑子就乱,杨勇也不例外。他不去想怎样检点自己的行为,改变父母的印象,反倒想了一个最最愚蠢的法子,请术士作法。
他请的这个术士叫王辅贤,号称精通天象。此人到了太子府上,看了看天象,发表了一通高论:“白虹贯东宫门,太白袭月,皇太子废退之象也。”有一道白虹横贯了东宫门,而且,太白金星也夺了月亮的位置。东宫和月亮都是太子的象征,看来,您有被废的征兆。
一听就能明白,这哪是算的?从外面一打听就知道了。古往今来,算卦的都是这么骗人的。
然而,当局者迷,太子杨勇可没想到这些。相反,他觉得,术士算得真准。既然算出来了,赶紧给指一条生路吧。王辅贤说,你要是被废,那不就成庶人了吗?不如你现在就主动体验一把庶人的生活,把自己打扮成庶人的样子,过过庶人的苦日子,这样一来,就等于把日后的灾难给提前化解了。
贪心让人变蠢。太子听信了术士的主意,赶紧在后花园造了一座庶人村,建几座低矮破旧的草房,里面铺上草席,每天穿得破破烂烂到那里面去待着,希望能把灾躲过去。
他这样做有没有用?当然没有用,不仅没有用,反而有害。这是搞厌胜,是古代宫廷里头最忌讳的事了。
果然,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隋文帝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派杨素去了解情况。这等于让狼去调查羊了。杨素高高兴兴地领命而去。到了太子府前,大张旗鼓地派人通报,我奉皇帝之命了解情况,请太子做好准备。
一听说皇帝派来的特使就在门前,杨勇当然不敢怠慢,赶紧穿戴得整整齐齐,恭候杨素。没想到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
杨素到底干什么去了?先找个地方休息去了,故意拖延时间,就是不进门。杨素这样做意欲何为呢?这就是在激怒太子。他知道,让太子这么冠带整齐地干等着,他心里肯定是又气又急。太子城府浅,喜怒形于颜色,他一急,肯定控制不住脾气。而这正是杨素要达到的效果。就这样,杨素休息够了,估计太子已经等得火星乱冒的时候,终于慢条斯理地露面了。
果然,太子一看见杨素,就恨不得生吃了他,脸色也变了,说话也没了逻辑,答辩过程非常失败。杨素回到皇帝身边,一点都没有添油加醋,直接跟隋文帝说,太子一见到我,就对我乱叫乱嚷,态度非常嚣张。现在,我担心的已经不是他怨恨您了,我最担心他会狗急跳墙,铤而走险,陛下还是防着一点吧。
皇室自古情浅怨深。一听杨素这样说,隋文帝可真紧张了。马上把东宫的卫兵都换成了老弱病残,而且还在皇宫和太子宫之间布置了特别岗哨,每隔几步就派一个士兵,对太子严防死守。
到这个时候,傻子都知道,皇帝恐怕真是要换太子了。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宫里和朝廷里反对太子的声音越来越大,连术士都纷纷出动,争相跟隋文帝讲,天象有变,皇太子应该废黜。看起来,独孤皇后和杨素这个联盟非常成功,废黜太子简直是势在必行了。
不过,尽管如此,隋文帝还是非常犹豫的。因为有一个关键人物一直没有表态。
谁呢?老宰相高颎。高颎当时在宰相的岗位上已经干了二十年,从建国到治国,没有一件事他没有参与,对待任何问题,他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是,在太子问题上,他一直没有表态。这让隋文帝很不踏实。
那么,高颎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就在开皇十九年(599),隋文帝亲自来试探了。有一天,他假装出一副随随便便的样子问高颎:“有神告晋王妃,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我儿媳妇晋王妃,做了一个梦,梦见神仙告诉她,晋王当有天下,爱卿啊,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这已经是非常明确的暗示了。
高颎是什么反应呢?他马上跪倒在隋文帝面前,说:“长幼有序,其可废乎!”这一句话,把隋文帝憋在那里了。很明显,老宰相不赞成这件事。而且,老宰相说的这个原则很难驳倒。
看来,只要有高颎在,太子的地位还是撼动不得的。
那么,高颎这把太子的保护伞到底能不能一直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