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大义公主被杀,隋朝也就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问题是,接着要怎么跟突厥相处?
这时候,都蓝可汗又重新来提亲了。按照他的想法,既然隋朝恨大义公主,他也把大义公主给杀了,那隋突友好就可以继续下去,你隋文帝不信任干女儿,那就派一个亲女儿来吧。
要不要满足都蓝的要求,隋文帝一时没想清楚,就让大臣集思广益。好多大臣都说,应该和亲。都蓝在突厥各部中势力最大,派一个自己的公主到那里去,就等于在他身边安插一个眼线,而且还可以营造一个亲隋的气氛,只要都蓝亲隋,隋朝的北部边疆就安宁了。万一再生下一个小外孙,以后当突厥可汗,双方成为舅甥之谊,那就更好了。这是主流意见。
可是,有一个人的想法跟主流意见不一样。谁呢?长孙晟。他说:“臣观雍虞闾反覆无信,直以与玷厥有隙,所以欲依倚国家,虽与为婚,终当叛去。今若得尚公主,承藉威灵,玷厥、染干必受其征发。强而更反,后恐难图。且染干者,处罗侯之子,素有诚款,于今两代,前乞通婚,不如许之,招令南徙,兵少力弱,易可抚驯,使敌雍虞闾以为边捍。”大意是说,我看那都蓝可汗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他现在之所以想和我们联姻,是因为他和西边的达头可汗打仗,想要借助大隋的威名。一旦哪天他强大到无须借助我们的程度,肯定还会掉过头来打我们。如果我们现在把公主给他,就等于帮他壮大声势,这样一来,突厥的其他两个可汗,达头也好,突利也好,就更不能与之抗衡了,他强大起来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这是养虎遗患啊!所以,我们不能答应他的请求。
如果不答应,那隋朝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长孙晟说,突厥现在一共有三股势力。东边是都蓝,最强;西边是达头,次强;北边是突利,最弱。我们与其跟都蓝和亲,不如跟突利和亲。他因为实力弱,和亲之后,只能依附我们。到时候,我们再让他往南迁,和都蓝抗衡,扶弱抑强,这才是长久之计。
总之一句话,和亲公主是可以利用的,但是,不要只想依靠公主来换取和平,而是要借助公主,加强制衡。
真理有时候就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长孙晟就是那个“少数人”。
隋文帝是个兼听则明的好皇帝。马上表态,长孙晟想得周全,就按这个计策执行吧。
对都蓝这边,不仅不给公主,而且其他的支援也断了,这样一来,都蓝再和西边的达头打仗,就没有优势了。都蓝的势力大受影响,逐渐衰弱下来。
对于突利这边,既然他帮隋朝杀了大义公主,隋朝也准备履行先前的承诺,嫁公主给他。不过,他不能着急,得做好准备。
准备什么呢?隋朝提要求说,你既然要迎娶我们的公主,就得先学习一下我们的礼乐文明。否则,跟公主没法交流。于是,几年之间,突利派了三百多名使者分批、分期来到隋朝。隋朝就把他们安排在太常寺读书,当留学生来培养。
这是干什么?一言以蔽之,输出文明,培养亲隋派!
到开皇十七年(597),隋朝终于觉得差不多了,就把宗室之女封为安义公主,嫁给了突利可汗。而且,为了离间突利和都蓝的关系,还搞得特别隆重,不仅嫁妆加倍,连派出的和亲使者规格也特别高。真让突利受宠若惊。
婚礼之后,长孙晟就奉命鼓动突利可汗南下,举族来到都斤山,也就是现在蒙古国的杭爱山脉。
这里可是都蓝的旧地盘。突利又尚公主又搬家,可把都蓝气坏了。他气呼呼地说:“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干!”我是突厥的大首领,怎么现在我的小弟染干都比我有面子?不仅隋朝抛弃了他,嫡亲的堂弟也背叛了他,是可忍,孰不可忍!
怎么出这口气呢?因为失去了隋朝的支持,都蓝可汗的实力已经弱了下来。现在,他的敌人西有达头,南有隋朝,又加上一个隋朝扶持的突利。总不能几面树敌啊。所以,想来想去,都蓝决定摒弃前嫌,投靠达头,和达头联手,狠狠地打击一下隋朝。
这两大势力联合可是非同小可。那么,隋朝要怎样应对?草原的形势,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