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为伐夏再起争端
西宁州降羌叛乱,姚平仲为救主将高永年身负重伤,至今昏迷不醒!
夏人围攻宣威城不成,挥师北退!
高永年带伤出阵衔尾追击,大破夏军!
接二连三的前方军报传到朝廷,顿时让平静的朝局陡起波澜。虽然之前夏人曾经发兵渭延庆一带,但那些地方毕竟是长年宋夏相持的主战场,现如今却是刚刚拿下的西宁州再燃战火,自然是非同小可。蠢蠢欲动的羌人再加上西夏的威胁,不仅仅是西宁州,就连湟州廊州也同样处于危险之中。
“此番夏人虽然退军,但是,这却从另一方面证实,青唐余孽仍然贼心不死!”
崇政殿上,蔡京当仁不让地指出了这一点。”如今,我朝驻扎在熙河秦凤永兴军一带的兵将已经超过了三十万,军费开支巨大,而全部的原因便是因为和西夏长期相持。西夏仗着有辽国的支持,常常是有恃无恐,战则掠我边地牛马子民,退则卑躬屈膝上表请和,是可忍孰不可忍!圣上,如今西北各州既然已经做好了备战准备,那么,兵贵神速,不能再拖下去了!”
首相当先掷出了这样一番话,大殿上顿时响起了一阵嗡嗡嗡的议论声。只看御座上官家铁青的脸色,众人便知道这一战已经成了定局。
倘若不是为了发兵西夏,又何必非要取得湟州西宁州?只是,这一战即便是要打,该怎么打,由谁统军出战。这却是了不得的大事。须知大胜回朝固然是能够加官进爵,败了的话却可能将前几十年努力全部付诸流水,西夏可不是如今已经土崩瓦解地羌人。一旦有失,说不定连性命也一起丢了。
蔡京身后。高俅的心神却有些恍惚。姚平仲力战之下救了高永年脱身,从整个西宁州大局而言,这自然是最好的结果。毕竟,一旦主将高永年发生什么意外,赵佶盛怒之下必定问罪所有西宁守将。届时姚平仲也许可以侥幸脱身,今后仕途却全都毁了。可是,如今姚平仲生死未卜,这对他高俅而言同样是莫大地打击。别说姚麟如今尸骨未寒,就以当年的情分,便足以让他忧心如焚。
“蔡卿之言,诸卿可还有其他意见吗?”
底下群臣地表情,赵佶自然是全数看在眼里。四年的皇帝当下来,他的城府早已不似当年那般浅薄,虽说主战的臣子占了多数。但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地盘算,只怕是战还没打。想着怎么瓜分战果,怎么重定朝局,这才是底下这班人的意思。他是至高无上的君王,但是。若没有这些文武,他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撑不起河山。西北那一头的武臣是已经足够了,可是,让谁作为帅臣前去统合这么多人马,一时之间他却难有定计。
他的目光顺着一个个人头落在了高俅身上,只看那心不在焉的神色,他便知道这个心腹臣子在想些什么。别说是高俅,便是他自己在听说姚平仲生死未卜的消息之后,也情不自禁地感到了一阵惋惜。姚麟死了,倘若连这个最出色的姚家第三代也随之去世,那即便西北将星闪耀,也不免会显得黯然失色。他轻轻叹了一口气,目光最终还是跳过了高俅。
自打蔡京打头发言开始,严均便一直在站班中沉思。夏人合四监军司之力大举来犯西宁,这原本就是他意料之中的事。唯一没有料到地就是,高永年居然会这么莽撞地亲自出阵,而且还因为轻敌冒险而差点铸成大错。可以想见,若是没有姚平仲,那么,事情真的会发展到难以挽回的地步。甚至可以说,这很可能抵消先前在西北地丰硕战果。
突然,他感到似乎有目光在脸上流连,不由抬起了头,结果正好对上了赵佶犀利的目光,心头顿时遽然一震。在朝多年,他如何会不懂赵佶的心意,只是,如今情势万分复杂,自己真的应该在这个时候离朝而去?不过,若自己不去,还有谁能够担此重任?倘若真地派一个不知兵却要对行军布阵指手画脚的外行,那么,错失战机不说,怕是又要重蹈当初神宗皇帝发兵伐夏时的惨败结局。
权衡再三,他终于横跨一步站了出来。”圣上,我朝利用进筑之术,已经逐步推进于西夏腹地,比之先前诸位先帝时的情势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所以说,攻夏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这句话一出,刚才稍稍平静下来的朝臣顿时又是一片哗然。须知如今虽是蔡卞掌枢密院,安惇为佐,严均次之,但实则在西北和北面战事上,严均的态度至关重要。只要一直保持步调一致的高俅再站出来进言,可以说,伐夏的决定就在转瞬之间。
值此重要关头,却有人抢在高俅之前说话了。”圣上,如今战局虽然对我朝空前有利,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西夏数代人苦心经营,想要用兵一蹴而就绝不实际。再者,从眼下局势来看,夏主李乾顺马上就要迎娶辽国公主,一旦我朝发兵,辽国又岂会置之不理?届时两面受敌,恐怕非国之福啊!”
沉思中的高俅终于恍过了神,蓦然朝声音的来源望去。却见张康国一脸痛心疾首地出列陈奏,正在那里说得滔滔不绝。总而言之,就是极言用兵之弊,仿佛一打仗,这天就要塌了似的。只是,大概没几个人会知道,就在十天前,这位仁兄还在福宁殿中慷慨陈辞,似乎是赵佶一声令下,他便愿意亲自去陕西带兵。
“蔡京说东,他就偏要向西,这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大转弯,难道以为别人就会看不出来吗?要和蔡京斗法,也得看看官家是什么态度!”
心中冷笑一声,高俅终于趋前一步,深深一揖道:“陛下,西夏当年之所以能够为祸西北力抗天军,乃是因为他全民皆兵崇武尚法的缘故。然而,自从梁氏专政之后,西夏王权旁落,李秉常为其母囚禁而死,李乾顺又是靠辽主鸩杀其母而获得权柄,西夏早已不复当年盛势。再加上如今李乾顺推行汉法重用汉臣,虽然国力有所复苏,但军力早已和鼎盛的时候不可比拟,如今若是不伐夏,还要等到何年何月?”
见张康国不可思议地瞪着自己,他索性把话说开了。”辽主耶律延禧自从即位以来,纵情声色沉迷于游猎,先后贬斥多位元老重臣,而一味重用佞幸,似萧奉先以大妃之兄得到重用,萧芷因以昔日伴读窜升朝堂,也同样尽显颓势。听说如今辽主已经有意派出使臣前来我国说和,却对西夏请求伐宋置之不理,足可见辽国君臣的态度。可以说,只要我军的攻势还在辽国容忍范围之内,则他们绝不可能出兵干涉!”
张康国终于逮到了机会,急不可耐地质问道:“高相此言大谬,谁能担保辽国就一定不出兵?西夏和辽国一旦结为姻亲,再因为战事不利而屡屡求援,辽国怎会置之不理?再说,谁能确保一定能够把握分寸?”
“好了,诸卿无须再争!”
赵佶大约自己也没料到张康国会跳出来反对,不由感到意兴阑珊。
扔下一句话后,他又无可无不可地和众人商议了一些别的政事,最后方才阴沉着脸回了福宁殿。不多时,得到了内侍传话的蔡京蔡卞和高俅严均便匆匆而来,见过礼后便站到了一旁。
“你们无须迟疑,这场仗朕早已决定要打。”赵佶摆了摆手坐了下来,沉思片刻便问道,“严卿,倘若是以你为主,要让西夏俯首帖耳,大约要几年?”
这个问题问得无比突兀,在场四人顿时全都一愣。福宁殿议事一直是几个重臣的专利,赵佶也向来直呼众人之字,平易近人自不必说,很少有如此郑重的态度。此时,蔡京蔡卞不免都看着严均,就连高俅也为之捏了一把冷汗。
“圣上,要胜不难,但是,要让西夏俯首称臣不敢再叛,除非全灭党项一族,除非踏平西夏之地,否则绝不可能!”严均掷地有声地抛下一句话,见其他几人勃然色变,他又侃侃而谈道,“不过,要打得西夏真正求和却是不难办到。”
“哦?”赵佶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些,以他对严均的了解,自然知道前面一句话并非无的放矢。”严卿说话老是这么一惊一乍,你倒说说,如今这仗该怎么打?”
“正如熙宁时王韶所说,要平夏,先平羌。如今青唐羌人虽然不复为患,但是,西边仍旧未曾全数平定。在发兵西夏之际,仍应当令王厚着力平羌,此其一也。”
“唔,那么其二呢?”
严均见其他三人都在看着自己,不由笑道:“其二则很简单,我朝和西夏近百年征战,全都是围绕横山山界而来,横山地势险要,绵延二千余里,此次的重心,自然也应当以横山为重。”
听了此话,殿中君臣愣了一阵子,最后情不自禁地大笑了起来。自从熙丰下了兰州,如今又下了湟州西宁等地之后,朝廷的目光就放在了越来越西的地方,他们倒是忘记了历来宋夏之争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