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神宗朱翊钧——国家的敌人 1、仇恨的种子要发芽

早在大明帝国的第十二任皇帝朱厚熜晚年的时候,出于对“两龙不相见”的恐惧,在皇太子朱载壑死后,就对无可争议的太子人选三子朱载垕起了杀机。他严令禁止上报有关朱载垕的任何正面消息,一心一意地期待着这个倒霉儿子死去,以便于将儿子的寿命转移到自己的身上。

当时的朱载垕,陷入了绝顶的恐惧之中,他每天在府中东躲西藏,哪怕是听到门外的野狗奔过,都以为是父亲派了锦衣卫来夺他性命,因而吓得不停地尖叫。心理生物学家告诉我们,在这种绝望状态下的生物,繁殖欲望空前的强烈。因为个体的基因感受到了灭顶之灾,一门心思的想找个冤大头,以便在自己死前,将基因传承下去。

话说有一天,朱载垕正躲藏在一间小黑屋子里颤抖。因为极度的恐惧,他就扒到门缝上向外偷看,恰好看到一个侍女经过。这时候朱载垕体内绝望的基因趁机搞怪,猛得分泌出高剂量的肾上腺激素,让朱载垕顿觉身体绵软而崩紧,竟然忘记了恐惧。打开小黑屋的门,悄悄地向那侍女招手:“过来,你过来……”

那侍女懵懂地走了过来:“啥事啊老板?”

朱载垕猛一把拉住女孩的手:“你进来,我让你看样东西,保证你从来没见到过……”随着那侍女一声惊叫,只听哐啷哐啷,小黑屋激烈地摇晃了起来,不长时间,就见朱载垕舔着嘴唇,心满意足从小黑屋子里走了出来:“靠,老爹,你有种杀了老子,老子不怕你……”

为什么他突然不害怕了呢?

因为他的基因已经在小黑屋子里找到了新的宿主,他这个载体,基本上来说已经没啥用了。

于是一个小生命就开始了在那侍女的肚子里孕育,十个月后,一个呲牙咧嘴的小东西,哇哇大哭着来到了人间。

这小东西出生的时候,嘉靖皇帝朱厚熜仍然活着,儿子朱载垕不敢将孙子出生的消息上报,导致了这孩子好几年过去了,连个名字都没有。

但是后来,这孩子还是有了个名字——朱翊钧!

然而这个孩子,他生来就背负着宿债。父亲朱载垕,在性交配的过程中,将他心理的恐惧与怨恨,尽数地种植于孩子母亲的子宫里,这种仇恨是通过生物腺体的分泌,凝结在遗传基因的核苷酸链之中,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再解开这孩子那生命深处的怨毒与仇恨。

从一开始,这个孩子就成为了国家的敌人。没有人知道,这个孩子是挟带着仇恨而来的,他体内那旺盛的淤毒,将会把大明帝国熏染得乌黑透烂。

朱翊钧历史档案

姓别:男

姓名:朱翊钧

出生:1563年

籍贯:北京城裕王府

属相:猪

星座:不明

血型:不明

身高:169公分

体重:72公斤

相貌特征:阴沉、悒郁、满脸是绝望与愤怒。

职业:出任大明帝国第十四任皇帝。

特长:找麻烦

社会关系

父亲:穆宗朱载垕

母亲:李氏

妻子:王氏

儿子:8人

心路历程

0岁前10个月:在仇恨的滋养中萌生。

0岁:于绝望中出生。

5岁:由大学士张居正起名,始有名字。

10岁:生父朱载垕死之,登基为帝,是为大明帝国第十四任皇帝。

10岁:神秘男子王大臣持刀入宫,欲行谋刺,追究其因,未明。

10岁:宦官冯保逐走内阁首辅高拱,从此张居正独霸朝政。

16岁:册立王氏为皇后。

19岁:与李太后身边侍女王氏发生了甜蜜的婚外恋情。

19岁:内阁首辅张居正死,冯保下狱。

20岁:侍女王氏生子朱常洛,但朱翊钧拒不承认此事,直到宫中翻出皇帝性生活日记,才被迫承认。

21岁:籍没张居正之家,满门死绝,拷掠无度,天下人无不侧目。

24岁:宫人郑氏生子。

26岁:正式宣布罢工,从此不上朝二十六年,朝臣莫知其面。

35岁:被迫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39岁:太子朱常洛结婚生子。

39岁:朱翊钧病重,以为将死,传旨行仁政,不料次日病愈,后悔,取消仁政,继续坚持恶政不动摇。

45岁:太子朱常洛母亲囚死。

52岁:黑社会打手张差混入慈宁宫,欲谋害太子朱常洛,未果。

52岁:因为梃击案的发生,正式宣布结束大罢工,接见朝臣,副相吴道南生平头次面见天子,因为惊惧过度,当场大小便失禁。

53岁:女真部落奴尔哈赤建立后金。

55岁:后金奴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下,正式宣布与大明为敌国。

56岁:萨尔浒战役爆发,大明四路人马,号称四十七万人,进剿后金,为奴尔哈赤一一击破,明军被斩首者四万五千人,从此大明帝国由辉煌走向没落,由攻势转为守势。58岁:卒。

看看朱翊钧这厮,看看这厮,他真的是一个扫帚星啊,好端端的大明帝国,就因为摊上了他,马上就要散板完蛋了。他的个人简历告诉我们,这厮生下来,就是为了摧毁大明帝国的。他所做的每一桩事,无不正是踩在帝国的命门上,让帝国想不死也难。他的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长达二十六年的大罢工,让整个国家陷入瘫痪之中。重病之前明明已经忏悔,病好之后却又故态萌发,铁下心来要跟大明帝国过不去,若非是潜藏于基因之中的毁灭冲动与怨毒,你根本无法解释他的反常行为。

但史书上也不讳言,一开始的时候,朱翊钧也并非是这样一颗扫帚星,在他少年时期,至少还表现得像个人样,并促成了张居正的变法,对此,我们又该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