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卷 十国(后蜀) 第二百四十四章 后主孟昶

孟昶,初名仁赞,字保元,是孟知祥第三子,母贵妃李氏。后梁贞明五年(公元919年)生,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卒。

孟昶自幼聪睿知礼,深为父亲所爱。知祥称帝后,他被任命为检校太保、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处于储君的地位。明德元年(公元934年)七月,知祥病卒前,将他立为皇太子,并遗诏旧臣宿将赵季良、李仁罕、赵廷隐、王处回等人辅政。

孟昶年少即位,国政大事多委于辅政大臣,当时李仁罕、赵廷隐为前代宿将,手握重兵,王处回长期为枢密使,典掌机要,三人多各行其是,势焰极盛,独宰相赵季良能谨守职分,尽心辅佐。至广政十一年(公元948年),将赵廷隐,王处回罢知政事,赵季良也在此前病死,至此,孟昶方可独立地处理政务。

自孟昶即位到他降宋,中原王朝朝代更迭,内乱不断,而且又有北方契丹的侵扰与威胁,一直无暇西顾。因此,除后周曾一度出兵攻取后蜀秦、凤、防、成数州外,后蜀边境多安虞无事,有几十年的安定局面。孟昶在国政治理上也能实行一些发展经济,改良政治的措施,使后蜀呈现出短期的繁荣与富足。

孟昶即位之初即颁布劝农桑诏,要求各地刺史、县令将农桑劝课作为主要政务,又曾罢免武将们兼领的节度使职务,改为由文臣担任,改善地方吏治。对于聚敛贪污的官吏也从重处罚。

在内外安靖的条件下,后蜀经济文化取得较大发展,史称“蜀中久安,斗米三钱,国都子弟不识菽麦之苗,金币充实,弦管歌诵盈于闾巷,合筵社会昼夜相接。”孟昶并下诏将九经刻于石上,以利传诵。广政十六年五月,又准许宰相毋昭裔出私财百万设立学馆,并雕版印制《九经》,颁发郡县,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孟昶虽然有政治清明的一面,但也有着封建皇帝的腐朽本性,即位数年,即迷湎于所谓的房中术,不断地采选民女入宫。

北宋建立后,实行先南后北的方针,先兵锋南指,于广政二十六年三月,平荆南,并积极准备伐蜀。次年十二月,宋军攻入蜀境,蜀将王昭远连连失利,宋军攻下剑门关后,他战战兢兢,卧床不起,汉源一战,蜀军溃不成军,昭远躲到一间仓房中,被宋军抓获。

孟昶得知剑门失利,马上拿出库中金帛,招募士兵,令太子率领北上。太子根本不懂战事,一路携乐器、拥姬妾,加上伶人数十人作为随从。至绵州(今四川绵阳),听说王昭远失败,惊慌失措,奔回东川,沿途焚掠抢劫,无恶不作。宋太祖闻知后叹道“孟昶无股肱爪牙,其亡不远矣。”

广政二十八年(公元965年)正月,宋军大举南下。进至汉州时,孟昶奉表请降。十九日,王全斌至成都,孟昶开门纳降,后蜀灭亡。宋太祖将孟昶与太后、妃嫔以及百官全部迁往都城开封。在利仁坊为孟昶修造了府第,并授“开封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赐爵秦国公”,俸禄同大镇节度使。

不过,到开封七天后,孟昶即病死于府第,终年47岁。宋太祖下诏,册赠尚书令,追封楚王,葬于洛阳,又加谥号“恭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