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

公元前639年春天,宋襄公、齐孝公、楚成王在鹿上召开了中原诸侯大会预备会议。

会上,三国国君表面上都很谦让,但是在决定位次的时候,宋襄公强调要按照爵位来排序。这样,宋国是公爵,自然是第一位。齐国是侯爵,排第二。楚国虽然称王,但是论爵位只是一个子爵,排第三。

宋襄公这么个安排,楚成王当然不高兴了。不过既然来了,楚成王也没有急着撕破面皮,而是看宋襄公有什么进一步的举动。

位次已定,宋襄公就当仁不让地当了主盟者,执牛耳(古代诸侯会盟,都要割牛耳歃血。而割下来的牛耳,则被盛在铜盘里,由主盟者端着,叫做执牛耳。后来“执牛耳”变成了一个常用词,指在某一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这楚成王哪能服气?不过也不好发作,就很勉强地和宋襄公歃血盟誓。

宋襄公拿出一份请帖,说:“两位国君,咱们这次开会,是为今年秋天的盂地(今河南省睢县)会盟作准备。敝人影响力有限,所以还需要借助两位的威望,来召集诸侯。这份诸侯请帖,我已经署名了,就请两位也都署上名字。”

说罢,宋襄公就把请帖拿给楚成王,让他签字。这边齐孝公就不高兴了。你这明显是看不起我们齐国啊。

楚成王说:“寡人就不签了吧,有宋公您的签字,还怕诸侯不来?”

宋襄公心想,要是我能叫来诸侯,还求着你们干吗?于是赔着笑脸说:“现在陈、蔡、郑等国都把您当成老大,所以自然要借重您的力量了。”

楚成王心中暗笑,就把名字签了。宋襄公又让齐孝公签名。齐孝公正郁闷着呢,不愿意签字,就说:“我的国君之位是宋公帮我定的,我们齐国早就认宋国为老大了。再说有楚国签字,就用不着我们齐国了。”

宋襄公以为齐孝公就是跟自己谦虚呢,所以也没多想,就把请帖收好,准备拿给诸侯们看。

三国约定好开会日期,宋襄公还倡议模仿齐桓公,召开“衣裳之会”,也就是大家都不穿防弹衣,不开装甲车,而要坐凯迪拉克,穿着西服革履,以显示相互信任。

楚成王回国,对宋襄公很是不屑。楚国大臣们也看出宋襄公这个家伙成不了大事,就劝楚成王不要去参加会盟。楚成王说:“我答应人家的事,怎么能不去呢?我可不做这种没有信用的事。不过,参加归参加,到时候会怎么个开法,就不是他宋公能左右的了。”

齐孝公也对宋襄公不满,你既然看不起我,那我还跟你凑什么热闹?我们齐国可是霸主之国,现在居然要列在宋国和楚国后面,我实在是丢不起这个人哪。什么盂地会盟,我不去了。

宋襄公当然不知道齐楚两国的国君都是怎么打算的,他认为盂地会盟只要能按计划召开,那自己称霸诸侯的目标就能实现了。

宋襄公做着美梦,可是公子目夷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个目夷也很有意思,你当初自己当这个国君多好,却非要让出去给弟弟,弄得现在干着急没有办法。

会盟的日期到了,宋襄公兴高采烈地赶往盂地。临行前,目夷还劝他:“国君哪!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还是带着军队一块过去吧,以防万一嘛。”

宋襄公大怒,说:“子鱼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寡人要称霸,就要以信义来感动天下。我说了,这次会盟是衣裳之会,我怎么能违背自己的誓言呢?我原以为子鱼你有让国的美德,应该是个高尚的人,没想到你居然这样阴险,唉,太让我失望了。”

目夷被宋襄公噎得直翻白眼,心想,我怎么摊上这么个糊涂国君?盂地会盟按期召开了,到会的诸侯很多,有宋、楚、陈、蔡、郑、许、曹七国。大家还真给面子,除了楚王带的随从多了一些之外,都没有带军队来。只有齐孝公跟宋襄公闹脾气,没来。

尽管齐国没来,宋襄公也觉得自己有那么点霸主的感觉了。七国元首互相致辞,表现得亲密无间,都说不要忘记齐桓公时代的友好关系,大家要团结一心,共扶王室,等等。

面子上的话,都说得很好听。等到要歃血盟誓的时候,宋襄公理所当然地拿过盛牛耳的盘子,要第一个歃血。楚成王提出反对意见了,你宋公何德何能,敢执牛耳?这主盟之人,要大家都服气才行。

宋襄公没想到楚成王跟他玩了这么一手,心中气恼。可是那么多诸侯看着呢,也不好发作,只好赌气说:“那咱们就有功论功,无功论爵。”宋襄公的想法是,你们几个谁敢说自己有什么功劳?要论爵位,我宋国为公爵,当然是第一了。

楚成王说:“好!你宋国虽然是公爵,可是我楚国早就称王了。你公爵再大,也大不过王。看来,这次会盟,只好由寡人主盟了。”说着话就要抢那个盛牛耳的盘子。

宋襄公目瞪口呆,这楚国真不愧是蛮夷,居然直接下手抢。他赶紧护住铜盘,说:“你们楚国是僭号称王,这个王是不算数的,当年齐桓公没因为这件事打你,就算给你留面子了,你怎么还敢拿你那个冒牌的王号来压我这个合法的公爵?”

楚成王看着气急败坏的宋襄公,就像看着一只惶恐不安的猎物,他有意和宋襄公逗闷子:“既然你认为我这个王是冒牌的,那你干吗还叫我来参加会盟啊?”

宋襄公真急了,辩解说:“这是鹿上之盟的约定,你以为我愿意叫你呢?”

楚成王说:“那好,那你就问问在座的诸侯,到底是因为你的命令来参加会盟的,还是因为我的命令来参加会盟的?”

在座这些诸侯,自从齐桓公死后,哪个不害怕楚国啊,都表示:“我等都是奉楚王之命,才来参加会盟的。”

宋襄公没想到这些中原诸侯居然这么没有原则,如此轻易就倒向蛮夷楚国了。宋襄公还想争辩,楚成王可不想再和他耍嘴皮子了,把手一招,会盟台下的楚国随从们一哄而上,亮出兵器,就把宋襄公给抓了。

原来,楚成王带的那些随从,都是伪装起来的士兵。宋襄公一相情愿地想开什么衣裳之会,楚国可不管你那套。

公子目夷是跟着宋襄公一起来赴会的,一看国君被抓了,料想自己也没有解救的办法。而且楚国下一步肯定要进攻宋国,所以目夷就趁乱回国,布置防务去了。

果然,楚成王在盂地会盟之后,就带着军队进攻宋国。目夷已经提前一步回国了,安排好了国都的防务。有大臣问:“现在楚国把国君俘虏了,要是他们用国君来要挟我们,怎么办呢?”

于是就有人建议:“公子子鱼年长又贤能,我们不妨先立子鱼为国君,也好断绝了楚国以国君来要挟我们的念头。”

这个建议一提出,大家纷纷表示赞成。目夷也就顺水推舟,当了这个临时国君。

没几天,楚国大军打到了宋国的睢阳城下。楚成王见睢阳城防守严密,恐怕急切间无法攻下,就派人向城头喊话:“我们已经抓住你们的国君了,你们还不赶快开门投降,还可以保全你们国君的性命。”

城头上宋国士兵回答:“我们已经另立新君了,原来那个,就留给你们啦,随你们怎么处理。要我们投降不可能,要想打仗我们奉陪。”

楚成王没想到宋国人跟他玩了这么一手,这下自己手里的宋襄公就完全失去作用了。看来宋国还是有明白人啊,可惜,他们这个国君实在是脑子缺根弦儿。

宋襄公已经没有用了,怎么处理呢?楚成王想把宋襄公一刀杀了了事。楚国大夫成得臣(字子玉)说:“宋公就是因为杀了鄫国国君,才失去了天下诸侯之心的,现在大王您可不能学他。再说就算杀了宋公,也无法让宋国屈服,反而会激起他们的斗志。不如把宋公放了,也显得咱们有修养。”

楚成王有点为难:“没能打下宋国,又把他们的国君给放了,这就好像咱们吃了败仗一样。咱们总也得找个台阶下吧?”成得臣说:“盂地会盟,齐鲁两国没参加。我们可以再组织一个诸侯大会,请鲁国出面,提出释放宋公的建议,我们也好顺坡下驴。”

楚成王琢磨了一下,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派大夫宜申去给鲁国送信,说:“宋公傲慢无礼,已经被寡人扣押了。贵国是礼仪之邦,我想请您过来开会,讨论一下怎么处理宋公。”鲁僖公听说宋公被抓,也颇有兔死狐悲之感,又不敢不服从楚王的命令,于是就按照楚王的吩咐,来到亳地(今河南商丘市北)参加诸侯大会。

与会的诸侯,还是盂地会盟的那几个,只是多了一个鲁国。会上,郑文公提议尊奉楚国为盟主。鲁僖公就说:“盟主需要以信义结交诸侯,而楚国在盂地以武力劫持宋公,这种国家恐怖主义的行为,我们鲁国坚决不认可。要想尊楚国为盟主,必须释放宋公,否则鲁国是不会服从的。”

看来鲁僖公还是有点骨气的。

本来楚成王也打算把宋襄公给放了,鲁僖公这么一说,他正好有台阶下,就说:“既然鲁侯这样说了,寡人岂敢不遵命?这就释放宋公,然后咱们一起歃血盟誓。”

就这样,靠着鲁僖公的面子,宋襄公才保住了一条性命。楚国释放了宋襄公,还让他代表宋国和诸侯们一起盟誓,承认楚国的霸主地位。

亳地之会圆满结束,楚成王志得意满地回国了。诸侯们也都散了,只剩下孤苦伶仃的宋襄公。

宋襄公也听说国内已经立目夷为国君了,他倒也没什么可怨恨的,本来当年他就想把国君之位让给目夷的。再者说,自己在诸侯面前足足地丢了一次人,哪还有脸回国继续当国君?可是不回国,自己又能去哪里避难呢?

宋襄公正在踯躅彷徨之中,目夷派人来接宋襄公回国了。宋襄公终于看到自己国家的人了,委屈劲一上来,闹起脾气了:“我不回去,我丢人丢大发了,还回去干吗?让子鱼好好当国君吧,我要到卫国去养老。”

使者转达目夷的话:“我暂时摄政为君,是为了保卫国家,也是为了防止楚国用国君来要挟我们。宋国的正统国君还是您,您为什么不回去呢?”

这样,宋襄公才回国。公子目夷迎接宋襄公进了国都,自己还居于臣子之位。宋襄公非常感慨,看来我们宋国不愧是千年古国啊,素质就是高。这种事要是发生在别的国家,我还能回来继续当国君吗?

宋襄公就对目夷说:“经过此次会盟,我深受教训。看来只靠爵位和信义,还不足以让天下诸侯服从,我们必须以实力作为后盾才行。”

目夷一听,国君这是开窍了,忙说:“国君所言甚是。”

宋襄公接着说:“所以我要攻打楚国,一是报此次被擒之仇,二是向天下诸侯显示我们宋国的实力!”

目夷刚刚放下的心,又提起来了,看来盂地会盟的教训还不够,不足以警示宋襄公啊,就劝谏道:“楚国实力强大,我们暂时还不是对手,主公您还是要三思而后行啊。”

宋襄公琢磨了一下,觉得目夷说的也不无道理。他已经见识过楚国的兵力之强劲,恐怕硬碰硬真的不乐观。恰巧此时,有人送情报过来,郑文公又去楚国朝拜去了。宋襄公无名火又起。

“这个郑国,自从齐桓公死后,就一直和楚国勾勾搭搭,还主动提出尊楚国为盟主,完全背叛了我们中原列国。寡人就先讨伐郑国,向他们兴师问罪。”目夷见宋襄公决心已下,只好叹了一口气,说道:“恐怕我们宋国的灾难就要来了。”

宋襄公起全国之兵,攻打郑国。郑文公赶紧向楚国求救。楚成王刚刚当上盟主,心气极高,哪能容许宋国给他捣乱?于是发兵救郑。宋楚之间的一场大战,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