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个有梦想有才华的青年,按照现在的话说,是一支潜力股。但最初没有几个人会认识到这一点,韩信的同乡,项羽,包括刘邦。
他出身低微,是个穷得连饭都吃不饱的小老百姓,但是对什么事都不以为然。他母亲在世时操持他的吃穿,后来,母亲去世了,他彻底成为流浪汉,四处混吃混喝,遭人白眼。这些事情在韩信看来算不了什么,别人对他的侮辱和咒骂,他都一笑了之。他母亲去世时,他专门为她找了一个开阔得可以住一万户人家的墓地,告诉别人他韩信总有一天会被封为“万户侯”,当然这样的话又招致别人的嘲笑和不屑。
韩信带着这样的梦想参加了义军,他先跟随项梁,韩信还没有来得及展示才华呢,项梁就死了。这样韩信又跟随了项羽,项羽略微提拔了一下韩信,韩信做了郎中令,职责就是没日没夜地为项羽站岗。韩信很失望,但是他也看到了好的一面:毕竟接触的机会会很多,我韩信文韬武略,还怕不被项羽发现?
没过多久,韩信就发现,项羽除了自己以外,是不会认为别人有文韬武略的。韩信每次趁机献计时,项羽总是用轻蔑的眼神瞟他一眼,然后漫不经心地说:“我会好好想一想的,你先下去吧。”这种轻蔑的眼神让韩信非常不舒服。项羽决定在新安坑杀二十万秦军时,韩信在门外听得不寒而栗,这样做真的就大错特错了!等范增等人离开,韩信顾不得那么多,就进去要向项羽进谏,项羽还是那样漫不经心地问:“什么事?”韩信说:“将军,这是二十万人命呀,如果您这样做,会失去民心的。”项羽说:“没想到你也挺关心军中大事的,但是这行军打仗的事你根本不懂……”韩信还要说什么,项羽就挥挥手说:“你就做好你的事就行了。”韩信失落地退下。
坑杀二十万秦军的行动终于执行了,第二日,当看到埋葬秦兵尸骨的那个小山包时,他想:“项羽会是统一天下的那个人吗?我跟着他到底有什么出路?”
韩信的雄心化为失落和迷惘,他还做着一个小小的守卫,只是在蹉跎岁月,项羽的胜与败已经难以引起他的关注了。
没有悬念,项羽终于进入咸阳,成为西楚霸王。天下已定,接下来就要分封诸侯了。楚军进入咸阳,开始了狂欢。韩信想:“天下要平定了吧,还有我用武之地吗?”怀着这样的想法,他漫步在被楚军占领的咸阳。咸阳街头,满目萧条,北风呼啸而过,像人哽咽的哭声。这与韩信心目中的胜利相差太远了,诛暴秦是千万黎民的心愿,为什么咸阳城看起来没有一点喜悦的气息,相反,充满了悲凉。韩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这时,楚军的骑兵飞速穿过街道,冲散了街道上的百姓,人马通过,街道上就一片狼藉。韩信自言自语:“楚王带的可都是骄横之兵呀。”街边有个来不及躲闪摔在地上的小女孩在哭泣,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韩信顿起怜悯之心,就过去扶她起来,说:“早点回家吧,街上挺乱的。”女孩一听,哭声更大了,然后说:“家里一个人也没有了……”原来,女孩的两个哥哥都参军了,杳无音信,后来听说被项羽坑杀了,她的爹娘伤心绝望,最后病死了。小女孩问:“项羽真的把我的哥哥都活埋了吗?”韩信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小女孩又说:“前一段时间,刘邦在咸阳时,我们过了几天好日子呢。我听乡亲说,刘邦要做关中王,那样就好了。”小女孩的话一句句敲在韩信心上,韩信安排乡亲照顾小女孩后,就匆匆赶回军营。他心中已经做了决定,豁然开朗。
第二天,咸阳城外旗帜猎猎作响,项羽正在分封十八诸侯王。韩信站在楚王身后队列中浮想联翩:“这些诸侯里面本来有一个应该是我呀。”分封完以后,韩信注意观察汉王刘邦的表情,他发现刘邦脸上没有半点高兴的神色,闷闷不乐。谁会高兴呢?本来约定先入关者为关中王,项羽竟然把人家撵到巴蜀之地。韩信觉得刘邦已经在关中得到民心了,而且不会甘心屈居巴蜀的。看来天下太平只是表面,不久还会起战事的。
刘邦就要去了,项羽下令只要愿意跟着刘邦,尽管去。没想到愿意跟着刘邦去巴蜀的有一万多人,韩信就是其中一员。韩信要把赌注下在刘邦身上,想一展宏图,他正式从项氏军团跳槽到刘氏军团。这一选择,成就了刘邦,也成就了他自己。
大凡大人物的登场,总是一波三折。
韩信归附汉王,跟着汉军开始长途跋涉,但是并没有一下子就被刘邦注意,韩信也只做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更倒霉的是,军中有人违反军令,韩信也要被连坐。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觉得自己这样死真的是太冤枉了,他举目仰视叹息,正好看到了夏侯婴,军中兵士都知道夏侯婴是刘邦的亲信,而且为人仁爱,对下属很好。千钧一发之际,韩信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大喊:“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听到,就下令先不要行刑,仔细品味一下韩信的话,觉得这不像一个普通的士兵说的,又见他相貌威武,就问:“你说你是壮士,有什么理由?”韩信说:“放了我,和您细谈。”夏侯婴就命人放了他,与他交谈起来,果然不同凡响。不久就向刘邦推荐,刘邦封了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但是并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夏侯婴还是坚信自己的判断,不断地为韩信宣传,后来就传到萧何的耳朵里。萧何对韩信非常感兴趣,也找来一谈,没想到韩信一下子就征服了萧何,萧何惊叹道:“这是个人才,要是能帮助汉王,还定三秦指日可待。”尽管刘邦周围的人都被韩信征服了,刘邦还是看不出韩信有什么奇异之处,更何况此时的刘邦还深陷在被项羽忽悠的失落之中,对别的事情不是那么上心。萧何私下里安慰韩信:“等汉王心情好了,我提议拜你为将。”
但是刘邦什么时候才能心情好呢?韩信对刘邦印象不深,虽然刘邦以仁德著称,但是真的能成为天下新主吗?急于建功立业的韩信又一次动摇了。一个夜晚,韩信悄悄地骑上马向北而去。
萧何对韩信的走有预感,他心里不踏实,来探视安慰。果然,韩信刚走,萧何忙命人备马,追了整整一夜才追上韩信,又信誓旦旦保举他为将军,韩信深受感动,成就了一段“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佳话。
韩信的走和萧何的追,使刘邦不得不开始审视这个叫韩信的年轻人,难道他真的有那么大的本事?刘邦耐不住萧何的再三请求,就省略了考察的步骤,直接拜韩信为大将军。拜将结束后,才和韩信进行了一次谈话。韩信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句句讲到刘邦的心坎里,彻底消除了刘邦的疑惑。
刘邦兴奋地站起来,说:“真不愧为本王的大将军呀,要不是萧相国帮我把你追回来,本王的天下是没有指望了。”说着,走向韩信:“我与大将军相见恨晚,相见恨晚!”说着,手掌拍在韩信的肩膀上。
刘邦这一拍,明显感觉到韩信的衣服太破旧了,当时汉军刚刚到达南郑,物资紧张,士兵的衣物也显单薄了。已经到了秋天,天气渐渐变凉了,刘邦心里怪自己疏忽,为什么拜将的时候没有为韩信准备一件新衣服呢?刘邦想到这里,几乎没有思考,就脱下了自己的衣服,披在韩信的身上:“是我疏忽,没有为大将军准备新衣,这一件是新做的,看你穿着也合适,你不要嫌弃……”韩信说:“不可……”正要脱下,刘邦伸手紧紧按住韩信,示意他不要动,韩信感觉到那双手的温暖,再没有吭声。
韩信想:汉王和楚王有太多的不同了。
此后,韩信接管了汉军的军务,积极准备完成还定三秦的计划。刘邦看到韩信疲惫的身影,不时地把自己的马车让给韩信,还把给自己准备的饭菜分给韩信,这让从小饱受别人白眼的韩信感动不已,暗暗立下了以死报刘邦知遇之恩的决心。
韩信不负众望,暗度陈仓,成功完成刘邦的既定目标,接下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带领汉军创造了一个个战争神话。
汉四年(前203年),韩信率部直取齐地,有了傲视群雄的本钱,然后从刘邦手里得了个齐王的封号。项羽得知自己的二十万大军连同司令官龙且尽为韩信所灭,汉军对楚军形成了包围之势,这位力能扛鼎的武夫平生第一次产生了后悔、迷惑和恐惧心理。韩信是谁?不就是那个经常来献策的小郎中令吗?项羽不得不承认自己看走了眼,不得不承认当今世上能人辈出……
此时的韩信成为楚汉之争中最重要的砝码。
项羽知道,有韩信帮助刘邦,自己的胜算越来越小了。于是派武涉前去策反韩信,条件是:三分天下。而不属于任何派系的汉阳人蒯彻也看出了当时韩信在局势中的微妙地位,在第一时间赶来凑热闹,让韩信南面称孤,三分天下。两人的谋划竟惊人的一致。武涉和蒯彻都是独具眼力,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有理有据,入木三分。
设若韩信当时脑子一热,雄心一动,三分天下,也许历史真的要改写了。但是韩信拒绝了,他说:“我给项王当差的时候,不过是一个执枪站岗的侍卫,言不听,策不用,所以我才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给我数万兵马,把自己的衣服、食物都分给我,对我言听计用,所以我才有今天。他那么信任我,我就是死也不能背叛他呀。”
韩信这一番话是肺腑之言,因此成就了汉朝的天下。
刘邦的亲和力是致命武器,连韩信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也被吸引,从此铁了心追随他,这其中自然不能忽视夏侯婴和萧何的功劳。那韩信在项羽帐中,为什么就没有人向项羽力荐韩信呢?一是因为项羽手下无人,再者可见项羽平时很难采纳别人意见。按照当时的形势,韩信依汉则楚亡,归楚则汉危,中立则三分天下,韩信一人决定天下大势。刘邦真的是历史的幸运儿,坐享了秦末农民战争的胜利果实。但是,刘邦最终没有跳出一个政治家的窠臼,看着韩信功劳太大,就起了杀机,当然,这就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