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商做了将军以后,刘邦令他统率陈留的军队与自己一起攻打开封。开封没有攻下,刘邦继续向西,先后在白马、颍阳大败秦军。这时候,赵国的将军司马卬正想渡过黄河,进入函谷关。刘邦害怕落在后面,迅速向北进攻平阴,截断黄河渡口,阻止司马卬渡河。
刘邦的西征队伍打了一场又一场的仗,有胜利也有失利,缓慢而艰难地向咸阳城开进。
刘邦清楚地意识到“先入关为王”这个约定的诱惑力,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这对于刘邦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紧接着刘邦就在洛阳之战中受到重创,西进形势一落千丈。刘邦为了鼓舞士气,就聚集军中的骑兵,在南阳县东面和南阳郡守战了一场,打败了秦军,攻取了南阳郡,南阳郡守逃跑,退守宛城。
其间,刘邦再遇张良。刘邦向项梁借兵以后,张良就开始跟随项梁并向项梁提出恢复韩国的请求,项梁立韩王成,并给了张良一千多人马,张良利用这一千多人占领了十余座城邑。但是,兵少将寡,他只能跟秦军打游击战,城邑经常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与秦军形成拉锯式的对峙,一直没有进展。张良是出色的谋士,但却是一个平庸的将军,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这次遇到刘邦,张良非常高兴,因为刘邦是少数几个能听懂自己所讲兵法的人,第一次相见时就互相倾慕。这次,经历过不少挫折的张良,索性连城带兵全部归属刘邦,十余座城邑轻易收进刘邦囊中。刘邦的队伍一下子又强大了不少。
这时西征已经有八九个月的时间了,刘邦欣慰之余开始思考这几个月来的经验教训:以攻心为战略,胜利来得很容易;硬碰硬,损失惨重。没有任何军事教育背景的刘邦,也渐渐悟出点什么。
现在距关中越来越近了,刘邦觉得不能再等了,决定不再对宛城强攻,绕道而行。
为了确定下一步快进方案,尽快打进秦朝的心脏,他特意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他面对自己这几个得力助手,直截了当地说:“西进九个月来,我发现与秦军正面交战,我们总是讨不到便宜,现在咸阳就在眼前了,我不想再硬拼了。我们绕过宛城西进,直接用现在的两万兵马攻打峣关,怎么样?”没想到话音刚落,张良就说:“不可。”刘邦说:“子房,你有什么建议?”张良解释说:“您虽然想尽快入关,但前面的秦军还很强大,又占据险要地势,不可轻视。现在如果不攻下宛城,宛城的秦军就有可能从背后攻击,后来可能会造成前后夹击的形势,十分危险呀。”刘邦一听,确实有理,而且听张良这么一说,顿时显得自己的冒险计划是十分幼稚可笑的,但是刘邦并没有觉得没面子,他坦率地说:“我怎么没想到呢?上天派子房来帮助我了。”
刘邦知错就改的速度是惊人的。他立即下令:“从小路返回,更改旗帜,包围宛城。”
黎明时分,天边刚刚露出鱼肚白,宛城城上的守军就隐约看到城外密密麻麻的军队把宛城团团围住。守军马上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南阳郡守,南阳郡守一下子惊呆了,他原本以为刘邦会放弃宛城,自己也可以保全,这可怎么办?
郡守连忙爬上城楼,看到刘邦黑压压的部队,一下子绝望了。接着,他召开会议,对下属、门客说:“现在国家岌岌可危,我又无能为力,这次刘邦围城,是志在必得,你们各自寻找出路吧。”然后黯然去了内堂,剩下的人非常惶恐,议论纷纷,开始盘算怎么逃走,但是其中有个人非常冷静。这个人就是陈恢,南阳郡守的门客,也是宛城之战的关键人物。他觉得宛城难保,但是这样轻易放弃也非常可惜,大可以与刘邦谈谈条件。他这样想着,就步入内堂想找郡守谈一谈。
来得正巧!南阳郡守绝望至极,竟然手握宝剑准备自刎。陈恢见状一个箭步上去,把宝剑夺了下来,南阳郡守颓然倒在地上。陈恢上前拉起郡守,劝慰说:“虽然看起来宛城必定被攻破,但是反秦已经成为大势,您这样做也于事无补,况且现在还不必自刎。”然后把自己的计划一一说给郡守,南阳郡守听了叹了口气说:“反正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你去试一试吧。”
当晚,郡守安排陈恢悄悄地翻过城墙。
陈恢见到刘邦,说:“我听说楚王事先订了一个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在那里做王。宛城是个大郡的城邑,与之相连的城池有几十座,百姓众多,且积蓄充足。这一带的军民都认为投降肯定要被杀死,所以决心据城坚守。现在将军停止西进包围宛城,看起来是志在必得,我们郡守也深知宛城难守。但是这样打起来,双方士兵伤亡必定很多;如果您率军离去,宛城军队也会在后面追击,这样,您可能就错过了先进咸阳的机会。”刘邦听了觉得话里有话,就问道:“你这次来是……”陈恢说:“我们郡守想签订一个投降约定。投降后,让宛城的士兵跟随您一起西进,助您早日到达咸阳。希望您还能让他做南阳郡守,继续守住南阳。这样一来,您不用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取得宛城,郡守可以保全性命,那些还没有降服的城邑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争先恐后地打开城门迎接您的,您就可以畅通无阻地西进,没什么后顾之忧了。”
刘邦听了这话当然高兴了,他本来是打算放弃宛城了,没想到郡守竟然拱手相送,让他继续做郡守又有什么难事?刘邦几乎没有和其他人商量,就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当日,陈恢返回宛城,翌日,宛城郡守出城,与刘邦在城下签订了投降协议,宛城兵士统统归刘邦统率。
协议签订好以后,刘邦骑着马进入宛城,自然是非常兴奋,一兴奋就变得毫不吝啬,不仅封宛城郡守为殷侯,让他继续守宛城,还封给谈判有功的陈恢一千户。宛城周围的城邑知道这个消息,很多都派人和刘邦谈判,刘邦跷着二郎腿接待了一拨又一拨降军。感慨万千的刘邦对张良说:“看来和平的吸引力很大呀。”张良说:“只要不扰乱老百姓的生活,不乱杀无辜,就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刘邦一拍大腿说:“说得好,子房,你帮我拟一条政策吧!”
宛城归附刘邦后,张良为刘邦拟定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政策:“所过毋掠”,这一政策是刘邦对咸阳城“约法三章”的基础,也是刘邦“攻心”策略的一大组成部分。“所过毋掠”政策一出,各处都在宣扬刘邦的德行,归降者络绎不绝,刘邦的队伍不断地壮大,起义军刀不血刃一直推进到武关。
刘邦踌躇满志,等待胜利到来的那一天。
宛城之战是刘邦西征路上又一次具有非凡意义的战役。刘邦急于建功,难免会在判断上出现失误,而在这种时候遇到张良,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张良深谋远虑,瞻前顾后,定下攻城的计划,给西征军指明了道路。而宛城以及周边城池的投降,让刘邦意识到人心的巨大作用。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战争的实践锻炼了刘邦,以“攻心”为中心的政治策略逐渐在他脑海中成型,并一直把他送上皇帝的宝座。历史又一次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